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赏析桃源的美。
3.体会作者描写“世外桃源”揭露黑暗社会现实和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赏析桃源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及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启发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展示一组桃花争艳的图片,桃林美不美?东晋时期有位作家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描绘了一方奇妙的乐土,请问这位作家是谁呢?(生答:陶渊明)这节课我们携手再进桃花源,感受桃源之美。
二.感知桃源
朗读课文,欣赏图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赏析桃源
教学形式:我是小记者
角 色:1名学生——渔人
5名学生——桃花源村民
3名学生--记者
1、采访对象:村民
采访问题:能介绍一下你们这里的自然环境、生活状况、风土人情吗?
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你们这里缴税吗?
你们人与人之间关系如何?讲诚信吗?
你想出去吗?为什么?
2、采访对象:渔人
采访问题:你觉得这里美吗?美在何处?
这里的人和外面的有何不同?
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地方告诉太守?
四.赞美桃源
请桃花源的'“村民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家乡之“美”,抒发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几幅有关桃花源自然美、人情美的图片,仅供学生参考。
学生再读课文,体味桃源之美。
五.探索桃源
问题:
1.这个社会在当时存在吗?找出相关依据,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 可参阅“预习提示”;
可从课文中找相关依据;
也可与背景资料结合起来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一世外乐土?你怎样看待这种思想?
提示: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追求幸福、和平,向往美好生活;
大胆地向黑暗现实挑战,批判现实;
不愿干预,消极避世。
3.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习实际,说说桃花源的社会状况与我们今天和谐社会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提示: 国家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一免一补”。
农民不但不缴农业税,还有粮食直补款。
新农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等。
合作医疗
六.课外练笔
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现在人类富足而幸福的生活,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像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