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中积累词句;书写指导。
教学准备:
词卡,自制课件,学生温习上册《北京》一课。
教学方法:
资料收集、自学指导、小组合作、讲授等
教学过程:
一、新旧知识迁移引入
1.(课件出示:二年级上册的《北京》一课的图片)大家还记得
这些美丽的地方吗?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北京》那一课中是怎么写的。(学生背诵相关的句段)。
2.白天看北京,景色不错。想跟我这位“导游”去看看夜幕降临(出示卡片,生认读卡片)的北京吗?
(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3.(课件出示:北京长安街的夜景,教师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解说)刚才我带大家参观了“北京长安街的夜景”,美不美?北京还有很多地方的夜景也很美,谁想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参观呢?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的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小组内互读互认,读准字音。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讲了哪些地方的夜晚灯光?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文讲了哪些地方的夜晚灯光?
(生说,师写,认读词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长安街 环行路 王府井 西单商业街 故宫
2)学生推荐课文中的词语,认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三、朗读中积累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给同桌听,请同桌给你当评委。
4.谁来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学生展示朗读)
5.大家读得真美,但是导游一定要把介绍景点的话记在脑子里。能试着背一背吗?(学生试着背诵)
(课件出示,填空。)
长安街( ),( )的汽车,( ),像银河( )。天安门城楼( ),( )。广场四周,( )勾画出( )。
(学生练习,指导朗读。)
6.如果想吸引更多游客,那么在介绍景点时还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景点进行补充介绍。
二)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然段合作学习。
1.选择自然段,小组成员商量怎样学习这个自然段。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3.分组进行汇报。
三)收集展示,欣赏
1.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新变化?展示你收集到的资料。
2.(课件出示:北京新变化的有关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3.欣赏家乡的夜景,感受家乡的变化。
四、朗读总结
教学设计评价:
拉近遥远的陌生——对于我们的农村孩子来说,学习资源是很缺乏的,家里没有上网的条件,藏书甚少,读的课外书不多,家长带孩子有意识的收看一些电视节目的几乎无。孩子对北京了解少之又少,给教师设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不能因为孩子不了解,就放弃让他们了解的深度和广度,更应该借此文本,丰富他们的空白。为拉近遥远的陌生,教师必须带领学生一块收集资料,阅读有关的文章,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视觉上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刺激,学生接收到“首次的印象” 往往记得牢固。从教拼音“an”开始,到上学期的《北京》直到《北京亮起来了》,我都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去了解北京,丰富孩子的知识。拉近学生遥远的陌生,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运用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