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
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预习案
【预习指导】
1、走进新课: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离骚》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纪念对联)
2、阅读新课。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诵读注意以下几点: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3、课前思考
(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离骚》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