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播放《好汉歌》,先声夺人造气氛。
1. 你最喜欢《水浒传》里哪位好汉?
2. 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较早出场的好汉林冲的故事。
二、揭题审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看到这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
三、自读课文,书声琅琅初感知。
1. 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教学生字新词。
(1) 拨草寻蛇: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
(2) 依草附木: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
(3) 踉跄: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
四、质疑问难,扫清障碍学白话。
1.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名著,《林冲棒打洪教头》是经过改编选入教材的,仍有一些文白相杂的语言,请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 同桌交流。如果同桌的问题你能解答就解答,如果两人都不会,那就待会儿提出来,全班交流。
3. 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五、听写词语。
依草附木 拨草寻蛇 满面羞惭 杀鸡宰羊 劈头打来 流配 恼恨 踉跄 厅堂 理睬
第二课时:
一、聚焦重点,七嘴八舌话人物。
1.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的林冲
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
(学生可能填:谦虚、礼让、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
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
2. 我们研究了林冲,自然要研究另一位人物--洪教头。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的洪教头
(学生可能填:目中无人、心胸狭窄、傲慢、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鸡肚肠、见钱眼开、有眼不识泰山)
教学“洪教头”一处,可相对略一些,以便集中时间研究林冲,一详一略,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练习朗读,有滋有味品文章。
1.全文写得最精彩的是第七自然段,这一段集中表现了林冲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好汉形象,我们一起来朗读欣赏。
方法: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
(3)师生评点;
(4)教师示范;
(5)全体朗读。
2. 名学生上台演一演这场戏。
方法:一生旁白,一生演林冲,一生演洪教头,众人演观众。
三、延伸拓展,激发兴趣读《水浒传》。
这篇课文是从《水浒传》里节选出来的,《水浒传》里像这样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松醉打蒋门神”等。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水浒传》,一个月后,班级举行《水浒传》故事演讲会,评出班上的故事大王,好不好?
[评点]
熬设计集中体现了两点:一是多元理解,紧扣文本,突出学科特性。这是本教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孙老师非常巧妙地提出“什么样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具有可多元理解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
特性与价值。孙老师向学生渗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物是丰富的、立体的观点。更为可贵的是,老师把学生的多元理解与语言文字的品味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的理解有根有据,在这种寻根问底的`探究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二是教学设具有生成性。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框定一个僵化的路线,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这样,课堂教学会显得自由、自如、自在,丝毫也没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弊端。多元理解不离本文,个性飞扬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不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