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在于:
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合同诈骗罪,直观上表现为他方当事人财产的损失或减少;而侵占罪则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后将其非法占为已有,拒不交还,甚至在他人提出主张后仍擅自处分。
2、侵犯的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的,不仅是对他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的侵犯,而且更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妨害。侵占罪对的客体是单一的,侵犯的仅是他人财产所有权。
3、犯罪故意的形成时间不同: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故意则产生在控制和持有他人财物之前;侵占罪的犯罪故意只能产生在控制和持有他人财物之后。
一、非法侵占的构成条件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交出的行为。由此可见,这里的侵占是从狭义上理解的,它是指盗窃、诈骗、贪污、抢夺之外的侵犯财产的一种特定犯罪行为方式。
非法侵占他们财产罪的构成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1.侵占罪的客体是私有财产所有权,具体说是行为人自己所持有的他人财产的所有权或脱离物主占有的他人财产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
二、侵占罪赔偿金额规定是什么
侵占罪赔偿金额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侵占罪的起点数额是指构成侵占罪所需行为对象的最低价值,它是侵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由违法向犯罪过渡的分界点。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
1、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2、必须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行为。
“合法持有他人财物”是侵占罪成立的前提,“合法持有他人财物”既说明了持有的对象物范畴也说明了持有行为的法律性质。
构成特征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