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规定,如果单位因非劳动者原因造成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如果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但劳动者仍提供了正常劳动,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则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法律分析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拓展延伸
停工停产期间如何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益?
停工停产期间,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支付劳动者停工停产期间的基本工资。其次,双方可以协商制定临时工资补偿方案,如支付一定比例的工资或提供其他福利待遇。此外,劳动者还可以申请失业保险金,以弥补停工停产期间的经济损失。另外,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劳动者度过困难时期。最重要的是,雇主和劳动者应当保持沟通与协商,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确保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结语
在单位停工停产期间,为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应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正常劳动应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未提供正常劳动,按规定办理。为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支付基本工资、协商制定临时补偿方案、申请失业保险金、提供经济援助等。雇主和劳动者应保持沟通与协商,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二条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