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了雷锋同志的事迹,虽然雷锋同志离开了我们,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无数个雷锋出现。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成为一名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教学目标:
1.感悟文中的重点词句,边品读边想象雷锋助人为乐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3.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成为一名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教学准备:搜集雷锋叔叔的事迹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你对雷锋叔叔有哪些了解?请说一说。
雷锋叔叔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我们能从哪里找得到他的足迹呢?今天,我们就来诵读一首关于雷锋叔叔的诗歌。
二、初读识字
1.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书要求:
(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两遍。
(2)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3)争取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2.各小组内检查读字词、读课文。
生字词闯关:
雷锋叔叔 曾 泥泞 脚窝 年迈 荆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 足迹 洒下 汗滴 迷路
3.各小组展示读课文的情况。
师生评价。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自读感悟,初步体会。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
(2)同桌一问一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感悟。
(二)引导想像,交流体会
1.学生边读边想边体会。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句想像当时的情景:
(1) 从“蒙蒙的细雨”和“路上的荆棘”,可以看出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遇到的困难,而雷锋却不怕这些困难。
(2) “抱”“冒”“背”“踏”“泥泞路上的脚窝”,一路“洒下的汗滴”向我们描绘了雷锋全心全意帮助别人,十分辛苦的情景。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a、你们谁冒着蒙蒙的细雨在泥泞的路上过?能说说当时的感觉吗?荆棘是什么?(出示图片)走在铺满荆棘的路上会怎样?
小结:更何况还要抱着一个孩子呢!还有背着一个年迈的大娘1多么艰难!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3)体会“足迹”和“露珠”的深刻含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高尚的,大家牢记在心。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3.读最后一节,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预设: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可是诗的最后却说“终于找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2)说说最后一句话: “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理解。
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雷锋叔叔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联系全诗,我们也许还能领悟到诗人在这句话里寄托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四、回味品读
1.反复朗读,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
2.背诵课文。
五、课内外拓展
1.读文后的学习伙伴的话,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畅谈。
2.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
六、生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