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部编审定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之,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

10-部编审定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之,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

来源:保捱科技网
语文授课讲义

课课题型说明文阅读理解(提高)□预习课□同步课☑复习课□习题课课次教学目的重难点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把握说明文结构、概括语意中心;5.整体把握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段落的含义及作用;6.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言之有序的特点。说明文(段)的理解、分析及综合能力。教学内容【知识讲解】明确说明对象说明文是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说明对象是指说明文中被介绍、说明的事物。常见题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解题思路或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常见题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解题思路或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常见题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解题思路或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题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解题思路或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某事物特征和本质的方法。举例子: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的方法。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第页共页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同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的说明方法。引资料:为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传说、诗歌等进行说明的方法。下定义:用精练、筒洁的语言对某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做出确切说明的方法。画图表:用图表的形式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些解释的说明方法。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常见题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解题思路或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2.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3.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6.引资料:用引资料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8.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9.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0.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明确说明顺序常见题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解题思路或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写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第页共页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品析说明语言常见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解题思路或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常见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解题思路或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是不符合实际。常见题型3:性词语能否删去?解题思路或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常见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解题思路或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概数的句子;(3)找使用性词语的句子。常见题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解题思路或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说明文的其他考题及解题方法一、概括信息常见题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解题思路或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二、分析文段作用解题思路或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第页共页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三、补写相关语句常见题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解题思路或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句,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常见题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解题思路或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四、中心句概括常见题型1: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解题思路或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找。常见题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解题思路或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五、能力拓展题型常见题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解题思路或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指导练习】(2019湖北省十堰市中考)10.(12分)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①“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酸性体质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治愈疾病,维持健康,食物也有酸碱之分。我们要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②这套说法你一定经常听说,它被不少人奉为养生经典。然而,就在2018年11月2日,这套理论终于被“官宣”为伪科学,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罗伯特?欧阳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位罗伯特就是大名鼎鼎的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他将红肉、糖、蛋、奶制品、酒精、咖啡等归类为酸性食物将蔬菜、水果,谷物、鱼类等归类为碱性食物。他不仅写了四本书来推广这套理论,还大胆地以这套理论为依据治疗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按照他的要求,放弃化疗,采用他独创的碱性疗法治疗,吃碱性食物,注射高达500美元一针的小苏打针剂,最终导致癌症患者病情恶化到四期。③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从哪里测定?罗伯特的理论语焉不详,因为根本就无法测定。流遍我们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是偏碱性的,胃液PH值在0.5﹣1.8之间,可以说是非常“酸”了,而再向下到了第页共页肠道,又变成碱性的了。排泄物尿液,酸碱跨度非常大,PH阳值从四点几到八点几都有可能。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比如胃液需要用酸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达到消化目的,同时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肠液偏碱性,是因为胰蛋白酶需要碱性的环境:尿液酸碱度跨度大,是因为肾脏有调节作用。人体是酸是碱,测哪里,还是取均值?显然都不合适。④在中医理论里,也没有酸碱体质一说。国医大师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认为体质秉承于父母,和遗传有关,同时又和生活地域、生活习惯、所患疾病等有关。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去峰填谷”,做一些改善。⑤人体不好说酸碱,那食物呢?在食品化学分析中,食品燃烧后所剩灰烬中,如果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溶于水后可生成酸性溶液:如果灰终中含有较多钾、钠、钙、镁元素,溶于水后可生成碱性溶液,这就是食物酸碱性说法的由来。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⑥其实,我们害怕的“酸性体质”,是被偷换了概念,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以肿瘤为例,人在患了肿瘤之后,可能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这是病在前,酸在后,而不是因为体质偏酸导致了肿瘤产生。⑦那我们该怎样选择饮食呢?其实,就两点:全面、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这样的饮食结构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结构。(1)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2)第③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遍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是偏碱性的。B.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决定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做些改善。C.人在患了肿瘤之后,一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D.第⑤段划线句子承上启下,由对人的酸碱体质的说明转入对食物酸碱性的说明。(4)小明的妈妈是一位忠实的“酸碱体质”理论信奉者,不吃酸性食物,只吃碱性食物。请结合全文观点予以反驳,使其健康饮食。第页共页【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首段作用的理解与掌握。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一般有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阅读第一二段可知,用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罗伯特的例子引出下文对人体酸碱度的说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划线句子举了胃液需要用酸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的例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原文是“人在患了肿瘤之后,可能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一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说法太绝对化。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根据第三段“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从哪里测定?罗伯特的理论语焉不详,因为根本就无法测定”,第六段“其实,我们害怕的′酸性体质′,是被偷换了概念,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第七段“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这样的饮食结构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结构”等有关内容可以判断“酸碱体质”理论是错误的,只有全面、均衡的饮食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答案:(1)用生活中人们“恐酸”的现象引出下文对人体酸碱度说明,引起读者的音读兴趣。(2)举例子,说明了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3)C(4)①酸性体质,碱性体质,根本就无法测定;②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③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结构。(2019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第页共页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們身上的印记。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16结合文本概括“湿地”的功能。(2分)17.标题“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18.第①段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简要分析。(2分)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18.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阅读本文,结合实际,请你提出保护第页共页湿地的三条措施。(3分)答案:16.【示例】①滋养生命;②调节水分平衡;③净化水体。(答出其中二点给2分)17.【示例】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湿地孕育众多生命,保护湿地,呵护湿地,呵护湿地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湿地生态,共建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责任。(2分)18.【示例】不能。因为“几乎”是副词,表范围,“接近”的意思。如果删除就指“全部的意思,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19.【示例】(1)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2)加大力度建人工湿地公园。(3)制定人均湿地面积达标措施。(4)学校开设湿地科普课程。(5)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两手都要硬。(答出三点得3分)【自主练习】(2019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一品紫砂壶①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②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③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④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⑤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⑥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第页共页⑦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⑧这说的是紫砂壶,也是中国文化的君子风度。⑨一品的紫砂壶,一品的君子人格。7.上文用细腻的笔触分别介绍了紫砂壶的出现时间、特点、线上的内容)8.联系上下文,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两字词语。(1分)、、文化内涵等内容。(2分)(请补全横9.细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3分)A.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会使人忘却得失,感受田园生活般的宁静。B.紫砂壶的出现晚于许多茶具,但一经出现,立即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C.“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紫砂壶壶形各异,不是方形就是圆形。D.紫砂壶能保持茶的清香如初,又无熟汤气,常常融入文人制作的心血,一把名壶的价值可以罕如美玉。答案7.(2分)功用(妙处);收藏价值(或价值)8.(1分)风骨(气节、节操)9.(3分)C(2019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题(共11分)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何谓名、字、号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第页共页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⑩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别号怎样取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上文说过,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第页共页人生追求的体现。21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22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23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24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了解了这些讲究,闲来无事时,可以为自己取个别号,不仅怡情养性,更在方寸之间,自成雅趣。1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古代只有男性才有字,女性没有。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B.古人取名有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就很好地避开了这些禁忌。C.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只用于平辈间称呼。D.“号以寓怀”,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自取的,用于自称或文友间互称,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17.“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哪几种?请列举。(3分)18.第16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19.第24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列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答案:16.(2分)D17.(3分。列举三种得1分,四种得2分,五种得3分)大约有五种:并列、辅助、矛盾式、补充式和引申式。18.(3分。如果只答“不能删”或“不能去掉”不给分)第页共页不能删。“大多数情况”从范围上加以,说明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联系,但不排除没有联系的情况存在。如果去掉,则字的选取与名有必然联系,与实际情况不符。(2分,意对即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1分)19.(3分。说明方法1分,举例并分析作用2分,列举一例即可)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比如第21段举苏轼别号的来历这个例子,具体说明了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特点。(2分)(或:第22段列举王维和柳宗元别号的例子,具体说明别号“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来取;第23段列举“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等别号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被冠的‘谥号’‘庙号’也是一种别号”。)(2019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说明文阅读(7分)“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列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进入“弱隐私”时代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第页共页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B.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C.文中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D.文末加点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解析】B.此题是综合考查。有内容的理解;有说明方法的运用;有重点词语的理解等。通过阅读分析,C.第⑥段划线的句子并没有使用什么具体的说明方法,它也不合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特点。所以选C1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2分)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解析】此题考查阅读提取信息能力。D.在原文的表述是: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而题目是断章取义,所以错了。18.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3分)①指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要用上,你得有准备;②指它虽然有各种安全保障,但还是会有风险,你得有准备;③指它会需要相应的终端设备,你得有准备。……【解析】此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由全文表述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得出“您准备好了吗?”的准备不外乎三点:心理上的接受学习,工具是的具备,生活方式的变化。(2019湖南沙市中考)说明文阅读(共8分)二十四节气的来历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第页共页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⑤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⑥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⑦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17.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B.第④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D.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18.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链接材料】(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1)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2分)(3)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2分)第页共页答案:16.D17.C18.(1)白露(2分)(2)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2分)【课后练习】(2019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3-16题。(10分)材料一:下面两个表格选自基于中国居动健身的实测数据编制而成的《全民健身指南》材料二互联网运动已是一种潮流,运动APP(手机应用程序)已成为备受追捧的“运动伴侣”。截至2018年6月,中国健身运动APP规模过亿,每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20.17分钟,同比增长30.8%。运动APP的火爆,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一是抽空就能跟着视频做运动,所有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了,二是可以图文并茂地随心分享,引来大批点赞。运动APP因为其便捷性、社交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材料三体育明星的“殊死搏斗”、心理上的失败迷茫、成功的狂喜都能在赛场上一览无余,竞赛把人生的很多矛盾和解决方式,高度聚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如果长时间关注一个体育明星,并将其作为偶像,往往会激发人参加运动的激情,甚至爱上这项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学到运动技术,还会受到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等精神的感染。13.小武中考前有些焦虑,准备参加体育活动来减压,他根据“材料一”中的表一和表二相关信息知道了:每次活动时间至少要30分钟,每次活动都由准备活动、基本活动、放松活动构成,他可以在球类运动和中国传统运动两个类别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3分)14.“材料二”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直观地说明了现在参与健身的人和时间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1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推测,中国传统运动“太极拳(剑)”等会失传吗?(2分)不会。因为这些传统运动依然有它相应的作用——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机能,提高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提高柔韧性、调节心理状态等。现代生活节奏下,更需要这样的运动来调节。16.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能给你哪些启示呢?(3分)材料一:更科学的选择体育运动,科学的安排锻炼步骤和时间。材料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辅助自己积极参与锻炼、科学锻炼。材料三:学习体育运动员身上的职业体育精神、拼搏精神等。(二)(2019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实用文体,完成11~13题。(共12分)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祥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第页共页了人们新的担忧。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鯨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統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威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措施。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链接材料2]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11.选文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第页共页12.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4分)13.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案:11.举例子、列数字。(1分)准确具体的说明了柔珠进入海洋和海洋生物体内的数量巨大,(2分)对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的危害极大。(1分)(共4分)12.减少塑料污染需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海南省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一要“堵”。海南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分)二要“疏”。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采取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押金回收制度。(2分)(共4分)13.这种看法是错误的。①微塑料可能会危害我们个人的健康。(1分)②我们是微塑料的制造者。我们个人使用的快递包装和家庭消费品,使用了大量的塑料,它们都是海祥微塑(4分)第页共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