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地区有300家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30家,中型商店有75家,小型商店有195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中型商店数是( )A.2 B.3 C.5 D.13
3.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查了该地区100名年龄为17.5—18岁的男生体重(kg) ,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K15-1-2.
图K15-1-2
根据上图可得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6.5,.5]的学生人数是( )
36
A.20 B.30 C.40 D.50
4.高三(1)班共有56人,学号依次为1,2,3,„,56,现用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学号为6,34,48的同学在样本中,那么还有一个同学的学号应为( )
A.18 B.19 C.20 D.21
5.已知样本容量为30,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K15-1-3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从左到右依次为2∶4∶3∶1,则第2组的频率和频数分别为( )
图K15-1-3
A.0.4,12 B.0.6,16 C.0.4,16 D.0.6,12
6.一个总体分为A、B两层,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已知B层中每个
1
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为,则总体中的个体数为________.
12
7.如图K15-1-4是样本容量为200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0]内的频数为________,数据落在(2,10)内的概率约为________.
图K15-1-4
8.在如图K15-1-5所示的茎叶图中,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图K15-1-5
9.为了对某课题进行研究,用分层抽样方法从三所高校A,B,C的相关人员中,抽取若干人组成研究小组,有关数据见下表(单位:人).
高校 相关人数 抽取人数 A 18 x B 36 2 C 54 y (1)求x,y;
(2)若从高校B、C抽取的人中选2人作专题发言,求这二人都来自高校C的概率.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x
x1x2xn
n 37
2、.样本标准差:ss2(x1x)2(x2x)2(xnx)2
n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x3s,x3s)的应用;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
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
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
1.某工厂某产品产量x(千件)与单位成本y(元)满足回归直线方程y=77.36-1.82x,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量每增加1 000件,单位成本下降1.82元 B.产量每增加1 000件,单位成本上升1.82元 C.产量每减少1 000件,单位成本上升1.82元 D.产量每减少1 000件,单位成本下降1.82元
2.(2011年陕西)设(x1,y1),(x2,y2),„,(xn,yn)是变量x和y的n个样本点,直线l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K15-2-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38
图K15-2-1
--
A.直线l过点(x,y)
B.x和y的相关系数为直线l的斜率 C.x和y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
D.当n为偶数时,分布在l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
3.统计中用相关系数r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弱.对于变量x,y,计算r=-0.01,则x,y的相关关系的强弱为( )
A.相关性很强 B.相关性很弱 C.相关性一般 D.不相关 4.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额y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4 2 3 5 广告费用x(万元) 49 26 39 54 销售额y(万元)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y=bx+a中的b为9.4,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为( ) A.63.6万元 B.65.5万元 C.67.7万元 D.72.0万元
5.(2010湖南)某商品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格x(元/件)负相关,则其回归方程可能是( ) ^^^^
A.y=-10x+200 B.y=10x+200 C.y=-10x-200 D.y=10x-200 6.已知x,y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x 0 1 3 4 y 2.2 4.3 4.8 6.7 ^从散点图分析,y与x线性相关,且y=0.95x+a,则a=__________.
7.甲、乙两同学各自地考察两个变量x,y的线性相关关系时,发现两人对x的观察数据的平均值相等,都是s,对y的观察数据的平均值也相等,都是t,各自求出的回归直线分别是l1,l2,则直线l1与l2必经过同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市居民2005—2009年家庭年平均收入(单位:万元)与年平均支出(单位:万元)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 11.5 12.1 13 13.3 15 收入x 6.8 8.8 9.8 10 12 支出y 根据统计资料,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年平均收入与年平均支出有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__________. 9.已知三点(3,10),(7,20),(11,24)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具有线性关系,则其线性回归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概 率
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
nA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
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39
nA(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n,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
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
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
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1.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的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3或6的概率是________.
→→→2.已知k∈Z,AB=(k,1),AC=(2,4),若|AB|≤4,则△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________.
3.甲盒子里装有分别标有数字1,2,4,7的4张卡片,乙盒子里装有分别标有数字1,4的2张卡片.若从两个盒子中各随机地取出1张卡片,则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是________.
4.现有5根竹竿,它们的长度(单位:m)分别为2.5,2.6,2.7,2.8,2.9,若从中一次随机抽取2根竹竿,则它们的长度恰好相差0.3 m的概率为________.
5.连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点数m,n,向量a=(m,n),b=(-1,1),若在△ABC中,AB与a同向,CB与b反向,则∠ABC是钝角的概率是________.
6.一个袋子中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球共24个,除颜色外其他特征完全相同,已知蓝色球3个.若从
1
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取到红色球的概率是.
6
(1)求红色球的个数;
(2)若将这三种颜色的球分别进行编号,并将1号红色球,1号白色球,2号蓝色球和3号蓝色球这四个球装入另一个袋子中,甲乙两人先后从这个袋子中各取一个球(甲先取,取出的球不放回),求甲取出的球的编号比乙大的概率.
40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总的基本事件个数
1.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出现乙级品和丙级品的概率分别是5%和3%,则抽验一只是正品(甲级品)的概率为________.
2.某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是0.20,0.30,0.10,则此射手在一次射击中不够8环的概率为________.
3.从甲、乙、丙、丁四人中任选两名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________.
4.从一个信箱中任取一封信,记一封信的重量为ξ(单位:克),如果P(ξ<10)=0.3,P(10≤ξ≤30)=0.4,则P(ξ>30)=________.
5.某种电子元件在某一时刻是否接通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有3个这样的电子元件,则出现至少有一个接通的概率为________.
6.某学校的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各有10名队员,某些队员不止参加了一支球队,具体情况如图所示,现从中随机抽取一名队员,求:
(1)该队员只属于一支球队的概率; (2)该队员最多属于两支球队的概率.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基本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P(A)=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2) 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
现的可能性相等.
1
1.在长为1的线段上任取两点,则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的概率为________.
2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若M是斜边AB上的点,则AM小于AC的概率为________.
ππ1
3.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cosx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概率为________.
222
4.平面上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为3 cm,把一枚半径为1 cm的硬币任意投掷在这个平面上,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________.
S
5.向面积为S的△ABC内任投一点P,则△PBC的面积小于的概率为________.
2
41
高中数学 必修4知识点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k360k36090,k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k36090k360180,k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k360180k360270,k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k360270k360360,k 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为k180,k 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为k18090,k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k90,k
3、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k360,k
4、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
5、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l,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1806、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1,157.3.
1807、若扇形的圆心角为为弧度制,半径为r,弧长为l,周长为C,面积为S,则lr,C2rl,
11Slrr2.
228、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x,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rrx2y20,则sinyxy,cos,tanx0. rrxyPTOMAx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
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0、三角函数线:sin,cos,tan. 11、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sin2cos21sin21cos2,cos21sin2;
42
2sintancossinsintancos,cos.
tanπ
1.点P从(-1,0)出发,沿单位圆x2+y2=1顺时针方向运动弧长到达Q点,则Q点的坐标为________.
3
2.设α为第四象限角,则下列函数值一定是负值的是________.
ααα
①tan ②sin ③cos ④cos2α
222
3.若sinα<0且tanα>0,则α是第_______象限的角.
|sinx|cosx|tanx|
4.函数y=++的值域为________.
sinx|cosx|tanx
解析:当x为第一象限角时,sinx>0,cosx>0,tanx>0,y=3; 当x为第二象限角时,sinx>0,cosx<0,tanx<0,y=-1; 当x为第三象限角时,sinx<0,cosx<0,tanx>0,y=-1;
当x为第四象限角时,sinx<0,cosx>0,tanx<0,y=-1.答案:{-1,3}
3
5.若一个α角的终边上有一点P(-4,a),且sinα·cosα=,则a的值为________.
4
2
6.已知角α的终边上的一点P的坐标为(-3,y)(y≠0),且sinα=y,求cosα,tanα的值.
4
12、函数的诱导公式:
1sin2ksin,cos2kcos,tan2ktank. 2sinsin,coscos,tantan. 3sinsin,coscos,tantan. 4sinsin,coscos,tantan.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sincos,cossin.6sincos,cossin. 2222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3π
1.若cosα=-,α∈(,π),则tanα=________.
524
2.若sinθ=-,tanθ>0,则cosθ=________.
5π3π
3.若sin(+α)=,则cos(-α)=________.
653
5sinx-cosx
4.已知sinx=2cosx,则=______.
2sinx+cosx
5.若cos2θ+cosθ=0,则sin2θ+sinθ=________.
60ππ
6.已知sin(π-α)cos(-8π-α)=,且α∈(,),求cosα,sinα的值.
16942
13、①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
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1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43
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
(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
②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1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
(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
π
1.已知函数f(x)=sin(x-)(x∈R),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2
π
①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②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2
③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④函数f(x)是奇函数
π
2.(2009年高考广东卷改编)函数y=2cos2(x-)-1是________.
4
π
①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②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③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④最小正周
2
π
期为的偶函数
2
π
3.若函数f(x)=(1+3tanx)cosx,0≤x<,则f(x)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
π
4.已知函数f(x)=asin2x+cos2x(a∈R)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x=,则a的值为________.
12
π
5.设f(x)=Asin(ωx+φ)(A>0,ω>0)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它的最小正周期是π,则f(x)图象上的一个
3
对称中心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
6.设函数f(x)=3cos2x+sinxcosx-.
2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T,并求出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求在[0,3π)内使f(x)取到最大值的所有x的和.
14、函数ysinx0,0的性质: ①振幅:;②周期:2;③频率:f1;④相位:x;⑤初相:. 2函数ysinx,当xx1时,取得最小值为ymin ;当xx2时,取得最大值为ymax,则
11ymaxymin,ymaxymin,x2x1x1x2. 222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 数 性 质 ysinx ycosx ytanx 44
图象 定义域 R R xxk,k 2值域 1,1 当x2k1,1 当x2kk时, R 2k时,2最值 ymax1;当x2k ymax1;当x2k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k时,ymin1. 周期性 奇偶性 在2kk时,ymin1. 2 偶函数 2 奇函数 奇函数 2,2k2 在2k,2kk上是增函数;在2k,2k 在kk上是增函数;在 单调性 2,k 23 2k,2k22k上是减函数. k上是增函数. k上是减函数. 对称中心k,0k 对称性 对称轴xk2k 对称中心k,0k 2对称轴xkk 对称中心k,0k 2无对称轴 1.已知a是实数,则函数f(x)=1+asinax的图象不可能是________. π
2.将函数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φ(0≤φ<2π)个单位后,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则φ等于________.
6
45
3.将函数f(x)=3sinx-cosx的图象向右平移φ(φ>0)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奇函数,则φ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如图是函数f(x)=Asin(ωx+φ)(A>0,ω>0,-π<φ<π),x∈R的部分图象,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π
①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
2
②函数f(x)的振幅为23;
7
③函数f(x)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x=π;
12π7
④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π];
1212
2
⑤函数的解析式为f(x)=3sin(2x-π).
3
5.已知函数f(x)=sinωx+cosωx,如果存在实数x1,使得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f(x1)≤f(x)≤f(x1+2010)成立,则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
π
6.已知函数f(x)=sin2ωx+3sinωx·sin(ωx+)+2cos2ωx,x∈R(ω>0),在y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的横坐
2
π
标为. (1)求ω;
6
π
(2)若将函数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再将得到的图象上各点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纵坐标
6
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象,求函数g(x)的最大值及单调递减区间.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
⑪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⑫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C
a
b
⑬三角形不等式:.ababab
⑭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bba;
②结合律:abcabc;③a00aa.
abCC
⑮坐标运算: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18、向量减法运算:
⑪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⑫坐标运算: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x1x2,y1y2.
19、向量数乘运算:
46
⑪实数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①aa;
②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0时,a0. ⑫运算律:①aa;②aaa;③abab.
⑬坐标运算:设ax,y,则ax,yx,y.
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aa0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ba.
设ax1,y1,bx2,y2,其中b0,则当且仅当x1y2x2y10时,向量a、bb0共线.
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a1e12e2.(不共线的向量e1、e2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
底)
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是线段12上的一点,1、2的坐标分别是x1,y1,x2,y2,当12时,点的坐标是x1x2y1y2(当1 ,时,就为中点公式。).
11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⑪ababcosa0,b0,0180.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abab⑫性质:设a和b都是非零向量,则①abab0.②当a与b同向时,;当a与b反22向时,abab;aaaa或aaa.③abab.
⑬运算律:①abba;②ababab;③abcacbc.
⑭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ax1,y1,bx2,y2,则abx1x2y1y2.
22222若ax,y,则axy,或axy. 设ax1,y1,bx2,y2,则
ab1x2x1y20y.
设a、b都是非零向量,ax1,y1,bx2,y2,是a与b的夹角,则
x1x2y1y2abcos.
2222abx1y1x2y21.已知三个向量a=(cos1,sin1),b=(cos2,sin2),c=(cos3,sin3),满足abc0,则a与
b的夹角为 2、.下列命题:
(1)若a与b为非零向量,且a∥b时,则a—b必与a或b中之一的方向相同;
47
(2)若e为单位向量,且a∥e,则a=|a|e;
3
(3)a·a·a=|a|
(4)若a与b共线,又b与c共线,则a与c必共线
(5)若平面内四个点A、B、C、D则必有AC+BD=BC+AD 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
A、1 B、2 C、3 D、0
3e22e1等于( ) 3、若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AB=4e11, BC6e2, A.AO B.BO C.CO D.DO
4、若a(5,7),b(1,2),且(ab)b,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
,则ab在a上的投影为 。 36、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向量OA(4,1),向量OB(2,3),两向量在直线l上的正射影长度相等,则直线
l的斜率为
5、已知|a||b|2,a与b的夹角为
7、设平面向量a=(-2,1),b=(1,),若a与b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
8、.已知向量OB(2,0),OC(2,2),CA(2cos,2sin),则向量OA,OB的夹角范围是 。 9、将函数y2x的图象按向量 a平移后得到y2x6的图象,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a的坐标可以是(3,0); ②a的坐标可以是(3,0)和(0,6); ③a的坐标可以是(0,6); ④a的坐标可以有无数种情况。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10、已知ABC中,CBa,CAb,ab0,SABC15,|a|3,|b|5,则a与b的夹角为 。 411、若△ABC三边长AB=5,BC=7,AC=8,则ABBC等于 。
12.已知|a|4,|b|3,a,b的夹角为120°,且ca2b,d2akb,当cd时,k= . 13.已知A(3,y),B(5,2),C(6,9)三点共线,则y=_________.
14. 若a=(1,2),b=(3,2), k为何值时:
(1)ka+b与a-3b垂直;(2)ka+b与a -3b平行?
15. 已知|a|=4,|b|=3,(2a-3b)·(2a+b)=61,求:(i)a与b的夹角θ; (ii) |a2b|.
16. 已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2,3),C(-2,5),求cosA.
48
2217. 设a=(sinx-1,cosx-1),b=(,). (1)若a为单位向量,求x的值;(2)设f(x)
=22a·b,则函数y=f(x)的图象是由y=sinx的图象如何平移得到?
18.已知a(cos32x,sin3x),b(cosx,sinx),且x(i)求 ab及a222[0,].
b; (ii)求函数f(x)aba2bsinx的最小值.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已知sinα=
55,sin(α-β)=-1010,α、β均为锐角,则β等于________. 2.已知0<α<π2<β<π,cosα=33
5,sin(α+β)=-5
,则cosβ的值为________.
3.如果tanα、tanβ是方程x2-3x-3=0的两根,则sin(α+β)
cos(α-β)
=________.
4.已知cos(α-π47π
6)+sinα=53,则sin(α+6
)的值是___.
5.定义运算ab=a2-ab-b2,则sinππ
12cos12
=________.
6.已知α∈(π2,π),且sinα2+cosα2=6
2
.
(1)求cosα的值;(2)若sin(α-β)=-35,β∈(π
2
,π),求cosβ的值.
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⑪coscoscossinsin;⑫coscoscossinsin; ⑬sinsincoscossin;⑭sinsincoscossin; ⑮tantantan1tantan (tantantan1tantan);
49
⑯tantantan (tantantan1tantan).
1tantan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⑪sin22sincos.1sin2sincos2sincos(sincos) ⑫cos2cos2222sin22cos2112sin2
,1cos2sin2升幂公式1cos2cos222cos211cos2,sin2. 降幂公式cos222 ⑬tan2
2tan.
1tan2万能公式:αα2tan1tan22;cosα 2sinα αα1tan21tan222:26、半角公式
α1cosαα1cosαcos;sin 2222 α 1 cos α sin α 1 cos α (后两个不用判断符号,更加好用)
tan 21cosα1cosαsinα27、合一变形把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化为“一个三角函数,一个角,一次方”的 yAsin(x)B形式。sincos22sin,其中tan. 28、三角变换是运算化简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变换,提高三角变换能力,要学会创设条件,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和技能.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如下: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①2是的二倍;4是2的二倍;是
的二倍;是的二倍; 22430o②1545306045;问:sin ;cos ;
21212ooooo③();④
42(4);
⑤2()()(4)(4);等等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
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
代换变形有: 1sincostancotsin90tan45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常用降幂公式有: ; 。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
50
22oo1cos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常用升幂公式有: ; ;
(5)公式变形:三角公式是变换的依据,应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逆用及变形应用。 如:
1tan1tan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tan1tantantan____________;1tantan___________; tantan____________;1tantan___________;
2tan ;1tan2 ; tan20otan40o3tan20otan40o ;
sincos = ;
(其中tan ;) asinbcos = ;
1cos ;1cos ;
(6)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运算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
基本规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无理化有理,特殊
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
如:sin50(13tan10) ;tancot 。 3ππ5π
1.若sinα=,α∈(-,),则cos(α+)=________.
5224
311112.已知π<θ<π,则 + +cosθ=________.
22222cos10°+3sin10°3.计算:=________.
1-cos80°
4.函数y=2cos2x+sin2x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112
5.函数f(x)=(sin2x+)的最小值是________. 2)(cosx+2010sinx2010cos2x
ππ
6.已知角α∈(,),且(4cosα-3sinα)(2cosα-3sinα)=0.
42ππ
(1)求tan(α+)的值;(2)求cos(-2α)的值.
43
oo 高中数学 必修5知识点
(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则有a(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2Rsin,b2Rsin,c2RsinC; ②sinsinbc2R sinsinCab,sin,sinCc;③a:b:csin:sin:sinC; 2R2R2R51
3、三角形面积公式:SC1bcsin1absinC1acsin.
2221.△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2,b=6,B=120°,则 a等于 ( ) A.6
B.2
C.3
D.2
2
2
2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b)tanB=3ac,则角B的值为( )
A.
6 B.
3 C.
52或 D.或
6363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BC中,a=7,b=14,A=30°,有两解 B.△ABC中,a=30,b=25,A=150°,有一解 C.△ABC中,a=6,b=9,A=45°,有两解 D.△ABC中,b=9,c=10,B=60°,无解
4. 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一定是
( )
(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5. 在△ABC中,A=120°,AB=5,BC=7,则
A.
85sinB的值为 sinC
35( )
4
4
B.
4
2
2
58
2
C.
53 D.
( ) D.30°
6.△ABC中,若a+b+c=2c(a+b),则∠C的度数是 A.60°
B.45°或135° C.120°
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b=7,c=3,则B= . 8. 在△ABC中,A=60°,AB=5,BC=7,则△ABC的面积为 .
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3b-c)cosA=acosC,则cosA= . 10. 在△ABC中,已知a=3,b=2,B=45°,求A、C和c. 11. 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cosBb=-.
cosC2ac(1)求角B的大小;(2)若b=13,a+c=4,求△ABC的面积.
12. 在△ABC中,a、b、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如果(a+b)sin(A-B)=(a-b)sin(A+B),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2
13. 已知△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S,且2S=(a+b)-c,求tanC的值.
14.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差数列,且2cos2B-8cosB+5=0,
52
2
2
2
2
求角B的大小并判断△ABC的形状.
1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5,c=7,且4sin(1)求角C的大小;(2)求△ABC的面积.
2224、余弦定理:在C中,有a2b2c22bccos,推论:cosbca
2bc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则、的关系为 ( )
2
7AB-cos2C=.
22A.> B.= C.+=90° D.+=180°
2.已知A、B两地的距离为10 km,B、C两地的距离为20 km,现测得∠ABC=120°,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 A.10 km
B.3 km
C.105 km
D.107 km
3. 为测量某塔AB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相距20 m的楼顶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的俯角为45°,那么塔AB的高度是 ( )
A.20(133) m B.20(1) m C.20(13) m D.30 m 32 4.如图,位于港口O正东20海里B处的渔船回港时出现故障.位于港口
南偏西30°,距港口10海里C处的拖轮接到海事部门营救信息后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CB去营救渔船,则拖轮到达B处需要________小时.
5.如图,海岸线上有相距5海里的两座灯塔A,B,灯塔B位于灯塔A的正南方向.海上停泊着两艘轮船,甲船位于灯塔A的北偏西75°,与A相距32海里的D处;乙船位于灯塔B的北偏西60°方向,与B相距5海里的C处.则两艘轮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海里. 6一船向正北方向匀速行驶,看见正西方向两座相距10海里的灯塔恰好与该船在同一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其中一座灯塔在南偏西60°方向上,另一灯塔在南偏西75°方向上,则该船的速度是________海里/小时. 7.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C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的小路CD.已知某人从O沿OD走到D用了2分钟,从D沿着DC走到C用了3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该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_米.
8.在Rt△ABC中,斜边AB=2,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r的最大值为________.
9.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km,2≈1.414,6≈2.449).
(二)数列:
1.数列的有关概念:
(1) 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是有序的。数列是定义在自
然数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2)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
53
通项公式。如: an2n1。
(3) 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
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 a11,a22,anan1an2(n2)。
2.数列的表示方法:
(1) 列举法:如1,3,5,7,9,… (2)图象法:用(n, an)孤立点表示。
(3) 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
常数列:an2 有穷数列n 按项数递增数列:an2n1,an2
按单调性
无穷数列递减数列:ann21 摆动数列:a(1)n2nn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
2Sna1a2a3an
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 等差数列 S1,(n1) anSnSn1,(n2)等比数列 anq(n2) an1一、定义 anan1d(n2) 1.ana1n1d 1.ana1qn1 二、公式 anamnmd,nm 2.Snanamqnm,(nm) 2d 2.na1q1 Sna11qnaaqn1q11q1q2na1an2na1nn11.a,b,c成等差2bac, 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 则amanapaq 1.a,b,c成等比bac, 称b为a与c的等比中项 则amanapaq 三、性质 2.q*)若mnpq(m、, 2 .若mnpq(m、,n、p、n、p、q*)3.Sn,S2nSn,S3nS2n成等差数列 3.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 1.已知数列an满足条件(n1)an1(n1)(an1),且a26,设bnann,那么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2、x=ab是a、x、b成等比数列的( ) 条件
A.充分非必要 B.必要非充分 C.充要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
n
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1(aR,a0),则数列{an}( ) A.一定是等差 B.一定是等比 C.或是等差或是等比 D.既非等差又非等比 4、弹子跳棋共有60颗大小的球形弹子,现在棋盘上将它叠成正四面体形球垛,使剩下的弹子尽可能的少,那么剩余的弹子有 ( B )
A. 0颗 B.4颗 C.5颗 D.11颗
5、某学生家长为缴纳该学生上大学时的教育费,于2003年8月20号从银行贷款a元,为还清这笔贷款,该家长从2004年起每年的8月20号便去银行偿还确定的金额,计划恰好在贷款的m年后还清,若银行按年利息为p的复利计息(复利:即将一年后的贷款利息也纳入本金计算新的利息),则该学生家长每年的偿还金额是 ( )
ap(1p)m1ap(1p)map(1p)m1am1mm(1p)1(1p)1 p1A.m B. C. D.
6、已知an为等比数列,a12,q3,又第m项至第n项的和为720(mn),则m , n
54
*7、数列an对任意nN都满足an2anan4,且a32,a74,an0,
2则a11
x21118、已知函数f(x),那么f(1)f(2)f()f(3)f()f(4)f() 22341x9、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首项是1,且所有奇数项之和是85,所有偶数项之和是170,则此数列共
有____项
10、在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a411a2a4,且前2n项的和等于它的前2n项中偶数
项之和的11倍,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11、已知数列an中,a160,an1an3,那么|a1||a2||a30|的值为 。
12、等差数列an中,a10,且3a85a13,则{Sn}中最大项为 。
13、已知一个等差数列前五项的和是120,后五项的和是180,又各项之和是360,则此数列共有
项。
114、设f(x)x,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方法,可求得:
33f(12)f(11)f(10)f(0)f(11)f(12)f(13)的值为 15、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2n1)2n1,前n项和为Sn,则Sn= 。
1111,,,,前n项的和等于 。 122224322817、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a1,公差为d(0d2)的等差数列,若数列{cosan}是等比数列,则其公比为( )
A. 1 B. 1 C. 1 D. 2
18、已知在数列an中,a11,a2nqa2n1,a2n1a2n+d (q、dR,q>0).
16、数列
(1)若q2,d1,求a3,a4并猜测a2006;
19.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和是1220,试求其前n项和。
(三)不等式
1、ab0ab;ab0ab;ab0ab.
2、不等式的性质: ①abba; ②ab,bcac; ③abacbc; ④ab,c0acbc,ab,c0acbc;⑤ab,cdacbd; ⑥ab0,cd0acbd; ⑦ab0ab⑧ab0n(2)若a2n1是等比数列,且a2n是等差数列,求q,d满足的条件.
nnn,n1;
anbn,n1.
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1)化成标准式:axbxc0,(a0);(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 (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 线性规划问题:
1.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
2.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
(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3)根据求最值方法:①画:画可行域;②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③求:求最值点坐标;④答;求最值; (4)验证。
55
2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
①zaxby-----直线的截距;②z(xa)(yb)-----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
2abab4、均值定理: 若a0,b0,则ab2ab,即; ab. aba0,b02222ab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 2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x、y都为正数,则有
s2⑪若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积xy取得最大值.
4⑫若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和xy取得最小值2p. 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
1、若f(x)为R上的减函数,且f(0)3,f(3)1,设P{x|f(xt)1|<2},Q{x|f(x)<1},若xP是x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 ( )
A、t≤0 B、t≥0 C、t≤-3 D、t≥-3
2、已知a>0,集合A{x||x2|<a},B{x|ax>1},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2,) B(0,1) C、(0,1)(2,) D、(0,1)(1,) 3、已知奇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且f(2)0,则不等式(x1)f(x1)0的解集为
x|3x1 x|1x1或1x3 C、x|3x0或x3 x|3x1或x24、f(x)是定A、B、D、义在(0,3)上的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f(x)cosx0的解集 是 A.(0,1)(2,3)B.(1,)(,3)
22yC.(0,1)(,3) D.(0,1)(1,3)
21O.5、函数f(x)在(-1,1)上有定义且f(x)x3x,当f(1a)f(1a2)>0时a的取值范围为 A、(-2,1) B、(0,2) C、(0,1) D、(-2,2) 6、已知函数f(x)|log3x|,若f(x)f(3.5),则x的取值范围为
A、(0,)(1,) B、(,) C、(0,)(,) D、(,)
7、设奇函数f(x)在[-1,1]上是增函数,且f(1)1,若函数f(x)t22at1对所有的x[1,1]都成立,当a[1,1]时t的取值范围为
,1] C、(,2]]2,){0} D、(,1][1){0} A、[-2,2] B、[12222.2.3x277272277227728、设点(a,b)在区域x0,y0内,则点(ab,ab)所在的区域的面积为
xy2C(4,B(5,y A、1 B、2 C、4 D、8
9、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的可行域内(阴影部分且包括边界), 目标函数zxay取得最优解有无数个,则a的一个可能值为 A、-3 B、3 D、-1 D、1
a(1,O x
10、若关于x不等式x|xa|2a2(a(,0))的解集为 ; cxbxa0的解集11、若关于x不等式axbxc0(a0) x 0 为 ;
56
2212、若关于x不等式|x2||x1|<a的解集为,则a的取值范围是 ,若此不等式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13、不等式x4ax210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14、已知x,yR且xy4,则使不等式1x4ym恒成立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2的取值范围为 ; 15、关于x的方程x2ax2b0的两根分别在区间(0,1)与(1,2),则ba116、设x,yR且xy1,则xy1xy的最小值为 ;
y21,则x1y2的最大值为 ; 17、设x,yR且x21418、设ab0 a216b(ab)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