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保密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保密技术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2018年第18期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保密技术研究习 阳(中国兵器工业信息中心,北京 1000)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渗透,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虽然网络一方面帮助人们提高生活效率,储存与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但另一方面存储于网络中的信息又很容易遭到篡改、窃取与攻击。面对这一问题,如何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与有效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安全技术,保密技术可以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8)18-034-02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in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Xi Yang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penetr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Ordnance Industry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 China)people's life, learning and work have been greatly facilitated. But on the one hand, the network can help peopl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fe, store and process huge amounts of data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formation stored in the network is easy to be tampered with, stolen and attacked. Faced with this problem, how to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for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community. As an effici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secrecy technology can provide protection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ecrecy technology1 引言大量存储载体的信息记录在网络当中,压缩信息资源的占用自步入21世纪,人们对网络的运用产生了依赖性。凭空间。另外计算机网络凭借高效率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得计借计算机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网络强大的云存储能力,使算机网络成为了信息处理中十分重要的工具。这些特征与优人们学习、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并实现了信息快速、精准传播。势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因计算因为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所以在开放的网络中,人们机网络自身的特性,使得计算机网络开放性的环境成为人们的数据信息很容易遭到他人的攻击,导致信息出现丢包、流不得不重视安全性问题。开放性的环境虽然有助于软件的开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实际利益,甚至会破坏与威胁社发与编写,但是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问题。实际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做好计算机信息保密工作十分的重要,上每年因病毒入侵、木马泄露所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了必须要善用保密技术实现计算机信息的全方位处理,在提高很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不仅着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发展,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最大化计算机网络的存在意义。同时对于社会的稳定性而言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为实2 网络安全重要性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必须做好信息数据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遭到窃取与攻击,这对计算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网络的发展而言有着现实性意义。的一项技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是人类生活、工作及学习中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3 信息保密技术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跨区信息保密是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利用特殊的保密域、跨时间交流[1]。应用计算机网络能够将原本繁琐,需要技术防止信息泄露。事实上,信息保密这项技术早在计算机作者简介:习阳(1976-),男,上海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信息安全。—   34   —信息与电脑2018年第18期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刚出现后不久便被研制出来,是用来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为网络本身有着很突出的开放性,所以网络信息很容易遭到术。保密技术除了加密技术以外,还有隐藏技术[2]。其中加外来黑客的攻击,这是信息丢失的主要原因,对于社会发展密技术是指利用加密处理的方式,将原本容易理解的信息转以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影响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化成乱码信息,之后将乱码信息传送到对方的接收端,接收信息存储安全性,就必须要应用加密存储技术。这项技术能端必须利用还原技术才能够取得原本的信息。借助加密技术够有效地保护信息,以防信息存储的土中遭到篡改与窃取。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会以乱码形式出现,这样攻击者因为无法利用加密处理流程,明确信息使用、调动权限,可以大幅度理解信息含义,所以无法破译信息,使得信息能够安全的送提高信息有效性、安全性。到接收者手中。因为加密技术隐藏了数据信息,所以在这样的暗示下攻击者便知道所截取的信息十分重要,会提高攻击4.4 密钥管理者兴趣,使攻击者会进一步破译信息。于是隐藏技术就此诞所谓密钥管理是指公开密钥技术实现对称密钥进行管理生,隐藏技术能够将有用信息藏匿于无用信息中,不仅可以技术[3]。该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性和管理有效性,起到保护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保护通信平台本身。为信息传输、存储保驾护航。此外这项技术地应用还能有效解决对称密钥中存在的鉴别问题与可靠性问题。在密钥管理4 信息保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技术的支持下,黑客攻击信息时攻击对象只有密钥,不过因4.1 身份认证为密钥媒介形式很多,所以很难被黑客破译。如磁卡、磁盘、在保密技术中,身份认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技术,人们优盘及存储器都是常用的密钥形式。如果密钥不慎落入黑客利用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判定用户身份是否真实有效,进而予手中,那么密钥会在黑客的不断破译下遭到解密,丢失密钥以用户能够获取网络信息得应用权限。比如网络账号登录是中的信息。目前密钥技术被分成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密钥。其较为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当然还有智能卡、口令及指纹解中对称密钥指的是信息的传输、接收两端用同样的密钥,因锁等也是较为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伴随着身份认证技术的此在对称密钥模式下只要密钥不丢失,信息就能够实现安全不断发展,如今刷脸技术也渐渐得到了推广与成熟,为网络传输。非对称密钥分为保密密钥、公开密钥,应用IISa,安全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在使用身份认证技术前,其加密与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传输低技术方需要予以网络用户规定的身份指令,这一份指令既可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以以指令、口令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手动密码方式进行输5 结 语入。用户使用网络时必须先输入身份码与密码才能够登录,现代社会早已离不开网络的应用,网络极大的改变了人且只有当身份码与密码完全正确,用户才能够获得网络操作们的生活形态与生活意识,是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权限。可以说,身份验证是保护网络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正如人们对网络的定用户必须要牢记自己的身份码。义那样,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4.2 加密传输服务的同时,也带给人们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如果计算机网络得不到安全保障,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就会面临举步维加密传输有两种方式,包括线路加密与脱线加密。线路艰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加快捷方便地应用计算机,享受网加密指的是加密网络线路,在加密的过程中只有线路得到防络本身带来的便利意义,必须要重视信息安全的价值。作为护,才能使得攻击者在攻击信息时无从下手,为信息传输提一种能够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安全服务的技术性手段,技术人供了安全护航。但这项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突出点在于没员必须不断加强对信息保密技术的研究,为信息传输与存储有考虑端口信息安全。脱线加密的加密方式覆盖全面,其保提供可靠、安全的保障,最大化网络应用效益。护与加密的是信息传输的整体过程。在传输端口至接收端口中一直以加密形式体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得到全程保护,在信息没有到达接受者接收端以前无法得到解密。因为该技参考文献术不仅安全水平高,所以整体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得到了[1]陈平,易勇.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保密技术探究[J].广泛地使用。中国新通信,2018,20(8):155.4.3 加密存储[2]王仕艳.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信息保密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2):193-194.因网络用户数量庞大,很多信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与[3]李鑫,,马彥杰,等.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工作有很大的意义,所以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不过因息保密技术的探究[J].电脑迷,2016(5):16.—   3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