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贾宝玉
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他衔玉而诞,他是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他就是贾宝玉。
贾宝玉是一个阶级与社会性别角色的双重叛逆者,在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他却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对贾府来说,贾宝玉是贾家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贾府唯一的希望。其父贾政在贾宝玉出生之日起便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的“仕途经济”。他的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小说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见此,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足可见其对功名的厌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对女性怀有博爱之心。贾宝玉自幼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他甚至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待丫鬟们如养花般细心体贴,正如鲁迅所概括的:“爱博而心劳”。他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这类事情数不胜数。
贾宝玉追求平等和自由,尊重个性。在他心里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丝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
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爱的清净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贾宝玉的本质,对于封建贵族家庭来说,本来只是无用的顽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赋,却又使他在贵族家长心目中是“宝玉”。真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