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观国的汉赋研究

王观国的汉赋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期 学 术 论 坛 NO.1,2007 (总第192期) AC DEMIC F0RUM (Cumulatively NO.192) 王观国的汉赋研究 踪 凡 【摘要】王观国《学林》对汉赋的艺术结构、修辞手法、名物、异史、用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宄,其引证之丰富, 观点之独到,思维之缜密,语言之精炼,皆令人叹服。《学林》最能代表宋代学者研究汉赋的特点和水平。 【关键词】王观国;《学林》;汉赋研究 【作者简介】踪凡,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100089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7)01—0150—04 王观国,字彦宾,潭州长沙(今属湖南)人,北宋 可析其半以为《上林赋》,则意遂中绝,不 徽宗时进士,累迁祠部元外郎。所著《学林》1O卷, 可读矣。[2](P166~167) 是一部以辨别字形、字义、字音为主的著作。《四库 认为《子虚赋》本来假设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问 全书总目》称其“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在宋代诸考 答而铺陈成文,前后呼应,实为一篇,《文选》却将后 证家中可谓“卓然特出”[ ](P1019)。就该书对汉赋语 半部分割开,取名为《上林赋》,致使文意中断,不可 词的考释看,此评不诬。但王氏的汉赋研究并不局 通读。这种见解合乎作品实际,也与《史记》《汉书》 限于语词考证,其创获是多方面的。 的记载相合(据《史记》《汉书》,赋题应为《天子游猎 赋》)。自《文选》之后,人们一直把《子虚》《上林》当 一、论汉赋的艺术结构 成两篇赋来对待,直到今天仍有人这样认为,可见 《文选》影响之深。王观国是第一位从作品内在结 《学林》卷七“古赋题”条,对司马相如《子虚》 构出发来考辨赋题、揭露《文选》之谬的学者,见识 《上林赋》的艺术结构有一段详细的考辨: 卓越,令人叹服。元祝尧《古赋辨体》、今人高步瀛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虽言上林之事, 《文选李注义疏》、龚克昌师《汉赋研究》皆对这一观 然首尾贯通一意,皆《子虚赋》也,未尝有 点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阐发①。在此基础上,王 《上林赋》。而昭明太子编《文选》乃析其 观国叉对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 半,自“亡是公听然而笑”为始以为《上林 赋》的赋题作了详细论证,认为它们的结构与 赋》,误矣。盖相如以子虚,虚言也;鸟有 《子虚赋》相似,文意前后连贯,不可分割。王氏认 先生,鸟有此事也;亡是公者,亡是人也。 为,赋题是一篇赋的纲领,“纲领正则文意通”。《文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因以风谏。奏之, 选》对以上各赋的分割,实际上伤害了原文一以贯 其赋日:“楚使予虚使于齐,齐王悉发车 之的文意和气势,是不可取的。 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诧乌有先 汉代散体大赋常常以主客问答开篇,交待主客 生,而亡是公存焉。”其末日:“二子愀然改 相见情况及询问的问题,因而多用散句;中间回答 客,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日:‘乃今日见 之语大肆铺陈,多用整齐的四言句;结尾说明问者 教,谨闻命矣。”’此《子虚赋》始终一意,不 疑团已解,结束全文,因而又用散句(若附以诗歌,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文学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华 局.①详参元祝尧<古赋辨焦・两汉体>副马相如《子虚赋)题解,l985年版;龚克吕师《汉赋研究)第86 ̄91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考查过这一问题的尚有金王若虚、明焦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第1623--清顾炎武、阎 1625页,中 若璩、何焯、孙志祖等,以龚克昌说最为完善。 15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则又用诗句)。对于赋体文学的这种结构,刘勰《文 心雕龙・诠赋》说是“述客主以首引,极穷貌以穷 文”,“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以总乱。序以建言,首 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祝尧《古赋辨体》说 是“首尾是文,中间乃赋”,“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 靡,而专于辞”,“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而专于 司马相如赋言上林之盛,曰:“于是乎 卢橘夏熟,黄柑橙楱,枇杷燃柿,亭柰厚 朴,栲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奠棣,答遢 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盖橘橙、枇 杷、杨梅、荔枝,皆南方之物,非西北所产。 理”(《子虚赋》题解)。要言之,所谓的赋首之“序”, 赋后之“乱”,都是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非是作者 然而上林者天子之宫苑,四海之嘉木珍 果,皆能移植于其中,不但本土所生者而 已。又赋之所言奇禽异兽、明珠香草、天 或他人勉强贴上去的标签。《文选》所录赋多有赋 序,但这些“序”的来源很复杂,不可一概而论。王 台仙乐、青琴虐妃之类,亦非上林之所产, 有以见上林之富丽,四方之物毕致也。而 观国《学林》卷七经过细密深入的考辨,发现《文选》 中傅毅《舞赋》、宋玉《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三 赋的“赋序”都是赋的开头部分,与《子虚赋》《长杨 赋》的开头一样,本来并没有什么赋序,是昭明太子 编《文选》时强行分离出来的。扬雄《羽猎赋》开头 的两篇“赋序”中,第一篇为扬雄之序,第二篇乃赋 之正文,五臣注的二序之说也是错误的;至于《羽猎 赋》中的“颂日”部分也应是赋之正文,与其他赋作 中的“辞日”、“歌日”、“乱日”同类。此外,《文选》所 录的贾谊《鹏鸟赋》、司马相如《长f-i赋》、扬雄《解 嘲》《甘泉赋》、祢衡《鹦鹉赋》皆有“序”,其实皆非作 者之序,而是“史辞”,即史学家介绍该赋创作背景 的文字[2](P168)。王观国的这些论析,除了《羽猎赋 序》是否作于扬雄一说尚有争议外,其余大都是精 辟可信的。像王观国这样从汉赋的艺术结构人手 来全面清理《文选》在赋题、赋序处理上的错误,在 汉赋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论汉赋的修辞手法 汉赋中大量使用了夸张与虚构的艺术手法,以 表达对帝都的颂扬,同时也增强了赋的气势和艺术 感染力。晋人左思对此很不理解,他在《三都赋序》 中说:“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 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 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 色。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 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在批评马 扬班张的基础上,左思又创作了《三都赋》,自称“其 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 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以实践其 赋须征实的创作思想。自此,汉赋中的夸张与想象 几乎成了人们批评汉赋、否定汉赋的口实。王观国 《学林》卷七专列“三都赋序”条,对这种现象进行了 十分透彻的分析: 左太冲责以“卢橘夏熟,生非其壤”,亦过 矣。扬雄《甘泉赋》曰“翠玉木之青葱”,颜 师古注:“《前汉书》曰:‘玉木者,武帝所 作,集众宝为之,用供神也。’非谓自然生 之。”盖玉木者,犹金莲玉蕊之义,以金玉 为之,以象生物也。左太冲意谓真有玉 木,玉木非秦中所产,则误矣。《史记・封 禅书》日:“古之封禅, 上黍、北里禾所以 为盛,江淮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东海致 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盖王者登封 告成,则四海珍异之物毕萃焉,以言其感 格之所致也。……盖亦观其意之所主如 何耳,若但责其辞而遗其意,固不可 也。[2]CP168~170) 在王观国看来,上林作为天子的宫苑,四方各地的 嘉木珍果、名花香草皆能移植其中,未必皆长安所 产;东西南北的珍禽异兽、明珠珍宝皆可运抵京都, 未必皆本地所生,这正如今天的北京动物园、植物 园有全国各地甚至异域他国的动植物一样,正见出 首都的政治、经济之发达以及物质交流之畅通,应 是合情合理的。这些都应该是赋(乃至其他文学作 品)所表现的内容,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上林》 《甘泉》《两都》《两京》的种种铺陈夸饰,恰好表现了 王者所居之地的“文物之富盛”,“四海九州之物无 不毕聚”,是大汉帝国蒸蒸日上的国势的反映,并无 不实之处。至于赋中的“假称神怪,虚而无验”,即 大量出现传说中的玄鹤、孔雀,乃至玉女、宓妃等仙 界人物,实际上不独四赋为然,《长门》《思玄》《长 笛》《鲁灵光殿》诸赋皆有类似笔墨,这正是古人拥 有丰富想象力的表现;而且这些描写也并非虚设, 而是为赋家的创作主题服务。所以。研读汉赋,应 该重点考查“其意之所主如何”,亦即赋中所蕴涵的 丰富思想内涵及文化观念,而不能“责其辞而遗其 意”,仅仅计较其文辞而忽略其深厚的意蕴。可见, 王观国对汉赋中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是别有 1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会心并高度赞赏的,同时也在阅读方法上为读者指 点迷津。 昏乱。据卓夸轩而周流兮,忽块扎而亡垠。 翠玉树之青葱兮,璧马犀之瞵。金人仡仡 其承钟簏兮,嵌岩岩其龙鳞。”凡此赋句, 三、汉赋名物考辨 司马相如《子虚赋》日:“勺药之和具,而后御 之。”对于“勺药”一词,历来有不同看法。服虔注 日:“勺药以兰桂调食。”颜师古注日:“勺药,药草 皆以下句释上句,则璧马犀为璧玉之壁, 其上下文句通矣。其曰“据卓夸轩而周流 兮,忽块虬而亡垠”,然后言玉木金人者, 盖谓依栏槛而回顾,见广大而无际畔,但 见庭中玉木之青葱,金人之岩岩耳。玉木 植于殿庭,金人捧露盘亦在殿庭,此皆言 名,其根主和五脏,又辟毒气,故合之于兰桂五昧, 以助诸食,因呼五味之和为勺药耳。”王观国提出了 第三种观点,“乃以鱼肉等物为醢酱食物也”,即今 天所说的鱼酱或肉泥。其根据皆来自古赋:(i)《南 都赋》称“归雁鸣舶,香稻鲜鱼,以为勺药”,乃是以 雁、弱、稻、鱼做成的鱼肉酱;(2)《七发》有“熊蹯之 濡,勺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鲐”之句,既然熊 蹯、薄耆(兽类里脊肉切成的薄片)、鲜鲤(新鲜的鲤 鱼肉)皆为动物肉,勺药亦当为鱼肉酱而非药草或 调味品之名;(3)《七命》“味重九沸,和蒹勺药,晨凫 露鹄,霜鹏黄雀”,此处勺药当指各种野鸟做成的肉 酱。王观国从文学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推断出勺 药乃是“以鱼肉等物为醢酱食物”,与《诗经・溱洧》 中的勺药(香草名)完全不同。此外,王氏还认为两 “勺药”读音不同,《子虚》《南都》《七发》中的勺药当 读为酌略[21(n卜 。这一观点未必能成定论,但取 材丰富,足以自立一说。 四、汉赋异文比勘 《抱朴子・遐览篇》云:“书三写,鱼成鲁,虚成 虎。”汉赋在传钞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错、讹、衍、 脱等多种现象,影响阅读和理解。王观国在阅读汉 赋作品时,并不迷信文本,而是将不同版本加以对 照,找出异文,再通过精湛的考证来确定取舍。例 如扬雄《甘泉赋》有“翠玉树之青葱兮,壁马犀之瞵” 之句,后半句《汉书》作“壁”而《文选》作“璧”,意思 绝不相同。古注随文释义,故颜师古释作“殿壁”, 李善则释为“璧玉”。究竟何者为是?王观国《学 林》卷七云: 《前汉・艺文志》有扬雄赋十二篇。雄 有文名,当时传雄之赋者,帙不一,故其用 字不妮无讹。至班固作史,萧统编《文 选》,各以其所得雄赋而集录之,故其赋用 字有不同。今读其赋曰:“仰挢首以高视 兮,目冥晌而亡见。正浏滥以宏惝兮,指 东西之漫漫。徒洄洄以徨徨兮,魂渺渺而 】52 望见殿庭中物,不应反言殿壁也。赋句之 义,于此判矣。[2](P17o) 经过研究发现,《甘泉赋》中的这段文字皆为承接关 系,即每两句皆在文意上前后相承,以下旬解释上 句。如“据斡轩而周流兮,忽块虬而亡垠”句,是说 依靠着有窗格的轩宇四处眺望,忽然感到视野开 阔,无边无际(斡,同“棂”,窗格。周流,周转流观。 块虬,广大弥漫貌。亡垠,无边)。显然,“忽块虬而 亡垠”句是解释“据斡轩而周流”句的,说的是四处 观望的结果或感觉。同样道理,“翠玉树之青葱兮, 璧马犀之瞵”中亦前后相承或相关,是说以翠玉装 饰成的宝树呈现葱茏的绿色,用璧玉装饰的马和犀 牛色彩斑斓。翠是一种青绿色的玉石,此处用作状 语,表示装扮玉树的材料;璧是一种环形的玉,也作 状语,表示装饰马和犀的材料。这样理解才能文从 字顺,“上下文句”通而无碍。然后,王氏又细品此 一语段的含意,发现“翠玉”句、“金人”句皆为“据斡 轩而周流”的结果,即作者依靠轩宇张目远眺所望 见的庭中景物,中有玉树、璧马、璧犀、金人、钟麓等 物。如此,“璧马犀”之“璧”绝不作“壁”,因为庭中 绝无殿壁可言。综上,王观国采用了对校、本校、理 校三种校勘手法:先比较《汉书》《文选》二种版本, 确定异文,是为对校;从这段文字的句法(“皆以下 旬释上句”)来推断,“璧”与上句“翠”皆当为美玉, 而非“壁”字,是为本校;又从句段意思考察,得出本 句理当写庭中之物,而“不应反言殿壁”,是为理校。 显然可见,王氏的考证缜密细致。逻辑严明,令人不 能不信服。 五、语言文字研究 《学林》卷九“雕”字条对“雕”、“碉”、“肜”、“凋” 诸字的异同进行了一番比较: 字书曰:“雕,都聊切,鹗属也。籀文 作鹏0”观国案:字书偏旁从佳,与从乌者 多通用。故磐与躺同,雒与鹊同,雇与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同,智与絮同,雁与厩同,然则雕与鹏同 也。后世乃用雕字为雕刻之字。盖字书 自有碉膨凋三字,硐者硐琢也,肜者膨镂 也,凋者凋落也。三字虽分三义,而与雕 字并通用之。硐肜二字皆刻镂之义;而凋 乃凋落也,雕乃鹃鹗,此二字无刻镂之义, 乃假借用之。是故《前汉・郊祀志》日:“赐 尔黼黻硐戈”,颜师古日:“硐与凋同。”《王 莽传》日:“起丸庙,饰以金银碉文。”颜师 古日:“硐与彤同。”《顾命》日:“碉玉仍 几。”《郊特牲》曰:“丹漆雕几之美。”《明堂 位》日:“玉豆雕纂少,仪车不雕几。”《论》 日“松幅之后彤”,又日“朽木不可雕”,《史 记》优盂日:“请以雕玉为棺。”扬子曰“童 子膨虫篆刻”,又日“膨刻象形”,又日“玉 不雕,王与培不作器”,《长杨赋》日“除雕琢 之巧”,张平子《西京赋》日“膨楹玉粥”,又 《东京赋》日“彤弓斯张”,司马相如《子虚 赋》日“乘膨玉之舆”,左太冲《蜀都赋》日 “雕鹗鸩其阴”,杜子美诗日“雕鹗在秋 天”,凡此正字与假借互用之,其采久 矣。[2](P225-226) 四字音同形异,而在意思上不尽相同,各字之义项 如下: 雕:①猛禽;②雕琢(玉石);③雕饰 (图案);④凋零。 脯:猛禽。 碉:雕琢(玉石)。 膨:膨膨饰(图案)。 凋:凋零。 不难看出,其中“雕”字义项最多,包含了其他各字 的功能。这组字在文字学上被称为包含式异体 字[ ](P205)。造字之初,从隹者与从鸟者无别,故 “雕”与“雕”皆指猛禽,音义全同,是狭义异体字;后 来,“雕”字又被假借以表示雕琢、雕镂、凋零诸义。 王观国指出碉影凋三字“虽分三义,而与雕字并通 用之”;雕本指雕鹗,另外三义乃“假借用之”,其基 本观点乃至所用术语都与今天的文字学家十分接 近,可见其文字学素养之高。而其引证之博洽,论 述之独到,用语之精炼,皆令人钦佩。其下又云: 枚乘《七发》用“膨弓”,相如《子虚赋》 用“雕弓”,其义一也。《七发》日:“右夏服 之劲箭,左鸟号之雕弓。”《子虚赋》日:“左 鸟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此二句同 者。案:枚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作《七 发》以谏之。武帝即位,以蒲轮迎乘,死于 路。司马相如事号帝,时粱孝王来朝,从 游说之士邹阳、枚乘、庄忌之徒,相如见而 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居数月,乃著《子 虚》之赋。会粱孝王卒,相如归。久之,因 狗监侍上,武帝读《子虚赋》,而后召相如。 则《七发》在前,而《子虚赋》当在后。相如 窃《七发》之文,而颠倒其句耳。【2](1'226) 考察枚、马共侍梁孝王的历史事实,《七发》当在先, 《子虚赋》当在后,相如对枚乘赋有借鉴之处。这又 从文字学的研究扩展到文学史的梳理,从微观考辨 上升到宏观探讨,立论坚实,远非一般泛泛而论者 可比。 此外,王观国在《学林》卷五中还曾对史书、汉 赋中的“虚”字进行研究,而通过大量资料得出结 论:“虐者字母也,加金则为缩,加火则为嫡,加瓦则 为觑,加目则为嚏,加黑则为脯”。又说《汉书》多用 省文,即“省其所加之偏旁,但用字母”。[ ](P134-135) 这已涉及到文字学史上的源流问题,其见解很有启 发性,但尚缺乏分析。王观国所谓“省文”、“但用字 母”,其实是假借字,反映了早期用字多假借的事 实。后来又给这些假借字添加了意符(形旁),形成 了后造本字(分化字)。《汉书》出自大儒班固之手, 受人推崇,流传中改动小,所以多保留假借字;《史 记》《文选》在流传中改动较大,所以多使用后起字。 王观国并无研究汉赋的专书,其相关研究成果 皆散见于《学林》一书对汉字的考释中,数量也不很 多。但每一条研究成果都非常精湛,以引证丰富、 观点独到、思维缜密、语言精炼为特色。并且见微 知著,以小见大,涉及面较广。与朱熹相比,王观国 并无道德论赋的偏激,却有博洽融通的风范,所以 更能代表宋代学者研究汉赋的特点和水平。在学 风浮躁、空言屡出、研究语言文字者不懂文学、研究 文学者又轻视语言文字的今Et,王观国的学术视 野、研究方法、治学品格尤其具有不可忽视的经典 价值与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王观国.学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51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蓑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责任编辑:藏庆建】 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