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如果收入100元记为100 元,那么支出100元记为-100 元,故选A。 【考点】正负数的概念 2.【答案】C
【解析】解:当m1时,2m32131,故选C。 【考点】代数式求值 3.【答案】A
【解析】a•a2a12a3,A准确;a6a2a62a4,B错误;2a2a2a2,C错误;3a2D错误,故选A。 【考点】整式的运算 4.【答案】B 【解析】分式方程根,故选B。 【考点】解分式方程 5.【答案】D
【解析】37100000003.17109,故选D。 【考点】科学记数法 6.【答案】D
【解析】从上面往下看,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故选D。
2
9a4,
1
1,等号两边同时乘x2,得x21,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x2
【考点】几何体的俯视图 7.【答案】D
【解析】解:反比例函数y
a2
(a是常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a2>0,得a>2,故选D。 x
1 / 10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8.【答案】C
【解析】点A2,1左移4个单位,上移1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点A12,2,所以的符号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1,0,故选C。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9.【答案】C
【解析】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B,C两点,ACAB, BCACBA70,l1∥l2,CBABCA1180,1180707040,故选C。【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10.【答案】D
【解析】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小明到达该路口时,遇到绿灯
255
,故选D。 的概率P
6012【考点】随机事件的概率 11.【答案】C
【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60,AB3,DB60,CDAB3,由折叠可知,AEAD,CECD,ADE是等边三角形,DE6,ADE的周长为66618,故选C。 【考点】折叠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2.【答案】B
PQ∥AB,QDBDBA,C90,AB5,BC4,【解析】在RtABC中,AC52423,ABCPQC,又BD平分ABQ,DBQDBA,QDBDBQ,BQDQ,点D是
PQ的中点,BQDQPD,设APx,则PC3x,tanABC
3tanPQCPC3,,即
CQ44
3x3
,CQ43x124x,BQBCCQ4124x4x,PQ8x,在RtPCQ中,CQ4333331551528x124xPQPCCQ,即3xAPxx,解得,(含去),即的长为,11391333
2
2
2
22
故选B。
2 / 1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3.【答案】ab1 【解析】abaab1。 【考点】因式分解 14.【答案】144
【解析】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
52180108,
EA5AB、DE与O相切,
OBAODE90,
BOD521809010810890144。
【考点】切线的性质,正五边形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15【答案】13
【解析】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EAB3,AFAC2,
BBAC90,且B,
BAC90
EAF90
EF
AE2AF213
【考点】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 16【答案】0 2
3 / 10
【解析】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中,中间的数等于它前后两数的和,且第一个数是0,第二个数是1,此行
前6个数的和是0110110,1,1,0,-1,-1,0,1,1,0,-1,-1,0,201963363,数为0,…,第2017个数为0,第2018个数为1,第2019个数为1,这2019个数的和为33600112。
【考点】探索规律 三、解答题 17.【答案】(1)2
(2)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
【解析】(1)先对负指数幂、乘方、算术平方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计算; 解:93214
3
1
912
9
112 2
(2)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再确定其整数解。
x1>0,①
解:由
x4>3x,②
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x<2,
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 因此,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
【考点】实数的运算,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18.【答案】25元 30元
【解析】设未知数,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解:设“红土”百香果每千克x元,“黄金”百香果每千克y元,
2xy80
依题意得:,
x3y115x25
解得:。
y30
答:“红土”百香果每千克25元,“黄金”百香果每千克30元。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 / 10
19.【答案】(1)50 (2)8 (3)C (4)320
【解析】(1)根据D组的频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随机抽取的学生人数; (2)根据随机抽取的学生人数和A组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a的值;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4)先求出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再乘该校九年级学生总人数即可。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分布表,扇形统计图,中位数 20.【答案】(1)30
45
(2)535海里
【解析】(1)根据已知角的度数求解即可;
(2)设未知数,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求解。 解:设BPx海里。 由题意得BPAC,
BPCBPA90。
C45,CBPC45, CPBPx,
在RtABP中,BAC30,
ABP60,
APtanABPBPtan60BP3x, 3xx10,
解得x53-5,
BP535。
答:观测站B到AC的距离BP为53-5海里。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5 / 10
21.【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BCD90,
ECQ90D。
E是CD的中点,DECE。
又DEPCEQ,
PDEQCE。
(2)①证明:如图,由(1)可知PDEQCE,
PEQE
1
PQ。 2
1
PB。 2
又EF∥BC,PFFB
PBPQ,PFPE,1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D90。
在RtABP中,F是PB的中点,
1
AFBPFP,34。
2又AD∥BC,EF∥BC,
AD∥EF,14,23。
又PFFP;APFEFP,
APEF,
又AP∥EF,
四边形AFEP是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AFEP不是菱形,理由如下: 设PDx,则AP1x。 由(1)可知PDEQCE,
CQPDx, BQBCCQ1x。
6 / 10
点E,F分别是PQ,PB的中点, 所以EF是PBQ的中位线,
EF
11xBQ。 22
由①可知APEF, 1x1
即1x,解得x。
2312
PD,AP。
33
1
在RtPDE中,DE,
2
PEPD2DE213,APPE, 6四边形AFEP不是菱形。
【解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及中点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证;
(2)①由PDEQCE结合EF∥BC知PFEPEF,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PFEPEF得APFEFP,从而得APEF,再结合AP∥EF即可证明结论;②设
PDx,则AP1x,根据已知条件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EF的长,根据APEF得关于x的方程,解
得x的值,即可得PD,AP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E的长,即可判定四边形AFEP是否为菱形。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 22.【答案】(1)解:抛物线yax2bx5经过点A5,0,B4,3,
25a5b50,a1, 解得16a4b53,b6,
所以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6x5。
(2)①如图1,过点P作PEx轴于点E,交直线BC于点F。
2
在抛物线yx6x5中,
令y0,则x26x50,解得x15,x21,
7 / 10
点C的坐标为-1,0。
由点B4,3和C1,0, 可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1。
2
设点P的坐标为t,t6t5,
由题知4<t<1,则点Ft,t1,
FPt1t26t5t25t4, SPBCSFPBSFPC
1
FP3 2
3315
t25t4t2t6 222
2
3527
。 =t
228
5
4<<1,
2527
当t时,P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28
②存在。
因为yx26x5x34, 所以抛物线的顶点D的坐标为3,4。 由点C1,0和D3,4, 可得直线CD的表达式为y2x2。 分两种情况讨论:
I.当点P在直线BC上方时,有PBCBCD,如图2。
2
若PBCBCD,则PB∥CD,
8 / 10
设直线PB的表达式为y2xb。
把B4,3代入y2xb,得b5,
直线PB的表达式为y2x5。
由x26x52x5, 解得x10,x24(舍去),
点P的坐标为0,5。
Ⅱ.当点P在直线BC下方时,有PBCBCD,如图3。
设直线BP与CD交于点M,则MBMC。 过点B作BNx轴于点N,则点N4,0,
NBNC3,
MN垂直平分线段BC。
设直线MN与BC交于点G,
53
则线段BC的中点G的坐标为,,
2253
由点N4,0和G,,
22
得直线NG的表达式为yx4。
直线CD:y2x2与直线NG:yx4交于点M,
由2x2x4,解得x2,
点M的坐标为2,2,
由B4,3和M2,2,
9 / 10
得直线BM的表达式为y由x26x5解得x1
1
x1, 2
1
x1, 2
3
,x24(舍去), 2
37
点P的坐标为,。
24
37
综上所述,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0,5和,
24
【解析】(1)将点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解即可;
(2)①作PEx轴于点E,交BC于点F,求出直线BC的表达式,根据抛物线的表达式设定点P的坐标,根据直线BC的表达式设定点F的坐标,表示出FP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写出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②先求出点D的坐标,求出直线CD的表达式,分点P在BC上方和下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