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之死

来源:保捱科技网
袁崇焕之死 — 崇祯时代担任高级——尤其那种独当 qsF_.- ̄的高级——并非一件喻快的事。 列举崇祯朝非正常死亡的高级,那 一数字远远高于中国历史上其他时代。比如熊 廷弼、王化贞、杨镐、杨鹤、杨嗣昌……他们 要么死于当权者制造的冤狱,要么死于崇祯一 纸诏书,要么死于畏罪自杀。 但与袁崇焕相比,上述的死已经算 得上非常体面,非常人性化了。 【最有名的凌迟受刑者】 说及袁崇焕冤死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个 血腥的词语:凌迟。 所谓凌迟,民间称为千刀万剐。要言 之,就是把受刑人绑在柱头上,由刽子手用锋 利的小刀,把他身上的肉一小片一小片地割下 来。至于这个倒霉的受刑人到底该挨多少刀, 这要由有权决定他命运的人发话。 作为一种刑法,凌迟始于五代,那时一 般是八刀到一百二十刀;延至朱明,升级到 一千刀到三千刀。血肉之躯要承受一千刀甚至 三千刀才死,这需要刽子手精湛的技术。 考诸史籍,历史上最有名的凌迟受刑者 大概要数以下三人: 一是明朝大太监刘瑾。刘瑾被判 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分三天完成。第一天凌迟 了三百五十七刀,第一刀从胸部开始,首先割 下乳头。晚上,刘瑾被押回监舍,居然还喝了 两碗粥。 二为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受刑时,部 文I聂作平 将连连惨呼,原本一声不吭的石达开叹息说: 怎么就不能忍受这片刻的痛苦呢?你想想,要 是我们把他们抓住,还不是同样处置!说罢, 不发一言,任由刽子手将他的肉一块块割掉。 三就是袁崇焕。 悲剧发生在1630年,即崇祯三年。从逮下 诏狱到绑赴刑场,其问长达九个月。这九个月 的时间足以说明,崇祯一开始可能并不打算把 这位久镇辽东的名将处死,更没想处以凌迟。 但最终袁崇焕不仅被处死,而且是极为 残酷的凌迟,这又说明,崇祯对袁崇焕的仇恨 已达极点——仅仅消灭他的肉体,已难消解这 位寡恩君王的心头之恨,袁崇焕必须死得很痛 苦很难看,崇祯才会稍稍释然。 霜风凄紧的农历八月,北京城一派肃 杀,凌迟袁崇焕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多次遭 受后金骚扰的北京民众,无不欢呼雀跃, 在他们看来,袁崇焕这个引狼人室的汉奸终于 要遭到应有的惩罚了——袁崇焕是被加以勾结 后金、阴谋叛逆的罪名被捕的。 《明季北略》对袁崇焕受刑记载了两个细 节,那是两个令人感慨万千的细节: 其一,袁崇焕被凌迟到皮肉已尽时,还 没有断气,“心肺之间叫声不绝”。 其二,“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 指大,瞰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 卖尽”。 也就是说,这位在辽东为大明王朝呕心 沥血的英雄,最终被他所保卫的同胞一人一口 吃掉了。 【优秀的实干家】 就像明朝大多数一样,袁崇焕也是 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他是万历四十七年进 士,同年被授福建邵武知县。《明史》称他“为 人慷慨富胆略,好谈兵……以边才自许”。 在偏僻的邵武,每遇退伍老兵,他一定 拉上人家谈谈边塞之事。由于御史侯恂举荐, 知县袁崇焕调入京城担任兵部职方主事,相当 于国防部里掌管疆域图籍等情报的。 有两件袁崇焕的轶事,能看出他的处世 方式: 其一,天启二年,刚被提拔为兵部职方 主事不久,广宁战役中明军大败,朝廷商议派 人守卫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单骑前往山海 关明查暗访。由于没给首长请假,部里竞不知 道这位主事上哪去了,家人当然也不知道。过 了段时间,袁回来向首长表示:给我军马钱 粮,我足以守卫此关。 其二,努尔哈赤去世时,身为宁远前线 最高指挥官的袁崇焕不经朝廷授权,自作主张 派人前往吊唁。究其实质,虽是想借机刺探敌 情,但后金毕竟是大明敌人,没有朝廷命令而 擅自互通往来,犯了大忌。 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袁崇焕是一个优 秀的实干家,一个行动主义者。这个行动主义 者富于理想和激情,却往往为了理想而置游戏 规则于不顾。作为内的高级,他喜欢 独行专断,机杼自出,凭借他的才华和一腔报 袁崇焕 人物春秋 国激情,也的确干出了一番成绩。 但他并不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是个 刚愎自用的人,而恰好他的主子崇祯,同样也 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 两个刚愎自用的人成为上下级,当外在形 势紧张时,他们或许有短暂的合作蜜月,然而 这蜜月注定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互相猜忌 一定会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潜滋暗长,而潜滋暗 长的猜忌,注定有一天会酿成不可避免的悲剧。 【平辽之“五年计划”】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崇祯任命袁 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 督登、莱、天津军务。 七月,经过几十天的长途跋涉,袁崇焕 从家乡来到京城,崇祯立即在平台召见,并十 分谦虚地向他请教治辽策略。其情其景,好比 一个手里握有大量资金的投资者,急于找一个 懂经营的人出任职业经理人,由他来打理公 司——双方都有共同需求,故而一拍即合。 然而,此次平台召问,再次暴露了袁崇 焕的性格弱点,他不假思索的豪言壮语,成为 日后遭受极刑的诱因之一。 崇祯礼貌地和袁崇焕略事寒暄后,就迫 不及待地说:建部(指后金)跳梁已有十年, 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 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袁崇焕回 答:所有方略已另写奏本。臣受皇上知遇之 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 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这肯定是第一个被朝廷上下视为能吏的 人,在崇祯面前为平定辽东定下日期。一听说 只要五年时间就能化解辽东大麻烦,被汹汹天 下搞得焦头烂额的崇祯喜悦溢于言表,一旁陪 同接见的内阁重臣们也莫不欢欣鼓舞。 然而,也有人对“五年计划”表示怀 疑,此人就是职位低下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 他趁崇祯接见中途休息的间歇,悄悄问袁崇 焕:你说五年可以平辽,到底有些什么胸有成 竹的方案?袁的回答大出许誉卿的意料,他竟 然不假思索地吐出五个字:“聊慰圣心耳!” 也就是说,袁崇焕的五年计划,仅仅是为了宽 慰崇祯。许誉卿大为震惊,提醒袁崇焕说:皇 上英明之极,你岂可浪对?到时按期责功,你 57 人物春秋 怎么办? 这时,袁崇焕后悔了,刚才牛皮吹大 了,皇上真以五年为期,到时没能复辽,拿什 么交待? 当崇祯再次回到平台时,袁崇焕立即对 五年计划提出了相当的条件:第一,要户部保 证钱粮;第二,要兵部保证武器;第三,要 吏、兵二部保证给他用人上的主动权。 对这些近乎苛刻的条件,崇祯一一应 允,并进一步赋予了袁崇焕便宜行事之权,赐 给他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正是这把望而生 畏的尚方宝剑,后来断送了袁崇焕性命,也在 某种意义上断送了大明江山。 【处置毛文龙失当】 曾亲历甲申之变的明季文人张岱,在著 作里对这次平台召问和袁崇焕的悲剧性格作过 深入剖析,他写道: 袁崇焕短小精干,形如小猱,而性格躁 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 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也。 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 评价略嫌刻薄,却基本符合。知识 分子出身的袁崇焕尽管久在沙场,过着铁马甲 衣的行伍生活,但仍然具有知识分子夸夸其 谈、好为大言的特性。 这样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无可置疑,对所负责任也竭尽全力。总之,就 人品而言,他们基本无可挑剔,但谈起天下就 涕泗纵横的慷慨激昂,却无法掩盖一个铁定事 实:那就是他们往往有志大才疏的嫌疑。他们 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忠 tl,与赤诚能够挽狂澜于 既倒,却不知道大厦将倾时已是独木难支。 更何况,手捧尚方宝剑远赴辽东的袁崇 焕面对的是一个极其麻烦的烂摊子。首先是钱 粮。几乎横贯了晚明军史的主线就是缺饷的士 兵哗变、逃亡。就在袁崇焕赶往辽东时,辽东 最高行政首长毕自肃和总兵朱梅,被缺饷四个 月的士兵抓住后打得血流满面。毕自肃又气又 怕,愤而上吊自杀。 袁崇焕到任后,朝廷的确拨发了部分军 饷,但与巨大的开支相比,仍属杯水车薪。袁 58 崇焕不得已向崇祯上书,要求把内帑用于辽 事。但他的提议根本没被崇祯采纳,反而在崇 祯心里投下了第一道不满的阴影。其次是坐大 于皮岛的毛文龙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处理毛文 龙的轻率与专断,对袁崇焕后来的悲剧命运起 过重大作用。 皮岛地处海上咽喉之地,当明军在辽东 的几座重镇相继失守后,皮岛的战略意义更加 突出。应当说,毛文龙尽管有杀良冒功的行 径,但他治理的皮岛对后金仍是极大牵制。 但坐镇一方时间长了,毛文龙变得骄横 不法。 其一,他几乎把皮岛驻军变成了毛家 军。军中担任要职的,大多是他的子侄或 义子,将领全部姓毛;其二,他虚报兵额 二十万,其实不到五万,其他十几万人的军 饷,大多落人他的私囊;其三,他利用皮岛优 越的地理位置,向来往商船征税,而这并没得 到朝廷授权。 袁崇焕对毛文龙的这些不法情况了如指 掌,并且,这位有“道德洁癖”的忠臣在没有 正式接触毛文龙前,就已定下了应对之策。 在京期间,阁臣钱龙锡和袁崇焕谈天,问 及如何处理和毛文龙的关系,袁崇焕说:可用 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作为全权处理辽东 事务的最高指挥官,袁崇焕在赴任之前,就画 地为牢式地定下了对付毛文龙的简单处理方法。 不难看出,驱使他这样做的,不是个人 清军攻击长城 人物春秋 私利,而是个人道德好恶。他看不惯毛文龙骄 横不法,更看不惯毛文龙对朝廷阳奉阴违。 【皇太极的离间计】 但无论如何,毛文龙罪不至死。更何 况,大敌当前,毛文龙乃是独当一面的大员。 当袁崇焕处心积虑地解决毛文龙时,后 金抓住这一时机,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绕开 袁崇焕防守的宁远和锦州,从辽西经蒙古地 对付毛文龙一事,充分体现了袁崇焕的 智谋。可惜的是,这智谋对付的不是虎视眈眈 面,由明军薄弱地带人侵。 的后金,而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袁崇焕对毛文龙动了杀机,为了麻痹 他,主动给他送上一批军饷。紧接着,以阅兵 为名,深入皮岛。 袁崇焕当众宣布毛文龙有十二大罪。不 论是现在的我们还是比袁稍后一点的明清人看 来,这十二大罪真正沾得上边的不过二三条而 已,其他大多是捕风捉影。更何况,真要处死 一个高级将领,只要有一条坐实的大罪就行 了,何苦拼凑这么一大堆? 过多的罪名反而暴露了一个事实,那就 是罗织者生怕罪名不够充足,理由不够充分。 毛文龙当天即遭斩首于帐前,死在他苦 心经营十年的皮岛上。毛的部众被袁崇焕整 编,毛家军从此不复存在。 虽然此前赐予了袁崇焕便宜行事的尚方 宝剑,但袁崇焕竞在不作任何汇报的情况下, 擅自处死一名被朝廷和崇祯本人均认可的高级 ,这不仅是简单的越权,简直是擅作威福 的草菅官命。 然而,崇祯也有他的苦衷。既然刚把辽事 全盘托付给袁崇焕,把袁崇焕确定为力挽狂澜 的不二人选,那么,追究处死毛文龙之罪,不 但毛文龙已死无济于事,反而有可能影响五年 大计。也就是说,当崇祯迫不得已下诏对袁崇 焕表示赞许时,这位君主的内心有一条基本底 线,那就是袁崇焕必须兑现五年平辽的诺言。 如此,袁崇焕把自己推上了绝路。不要 说五年平辽,即使五年内守住辽东,不让后金 进一步渗透都得打大大的问号。 袁崇焕在请出“尚方宝剑”斩毛文龙 前,曾当着众人向京师方向叩首请旨:臣今天 诛毛文龙以严肃军纪,将领中再有如毛文龙 者,必将同样处置。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 也像臣斩毛文龙那样斩臣吧。 后来的事实证明,袁宗焕不仅被崇祯所 杀,而且比毛文龙死得更惨。史家谈迁总结 说,袁崇焕杀毛文龙乃是“适所以自杀也”。 直到皇太极越过喜峰口长城兵临距北京 只有两三百里的遵化,袁崇焕才如梦初醒,急 忙率主力增援。 这时的北京早已人心惶惶。崇祯二年 十一月初四,也就是袁崇焕星夜驰往关内的前 一天,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为免北京被围,在遵 化与皇太极激战,不幸战败而全军覆没。 次El,也就是袁崇焕大惊之余入关那 天,遵化守军崩溃,巡抚王元雅自杀,副总兵 朱来同等人弃城逃跑,总兵朱国彦与夫人一同 自杀。 几个月前,袁崇焕信誓旦旦,刚愎而多 疑的崇祯正是看在这一点上,才对袁崇焕冒失 诛杀毛文龙不加计较。而今,不但平辽成泡 影,后金大军竞兵临城下,崇祯气恼之余,还 多了一种被欺骗的愤怒。 崇祯一面起用孙承宗守卫京师,一面下 令调外地勤王。事已至此,如果袁崇焕能 够及时打退皇太极,估计崇祯虽然仍对他心怀 不满,但不至于撤职,更不至于下狱。 可怕的是,袁崇焕一不小心又犯了个错 误——导致他犯错的,不是能力,而是忠心。 当是时,京城已有谣言,说皇太极此次 入侵,是袁崇焕暗中降了后金。 袁崇焕星夜赶往京城,本应在京城以外 和后金决战。没想到他怕北京有失,径率大军 直抵京师门外,并要求人城。 早就对谣言半信半疑的崇祯自作聪明地 认为,袁崇焕果然没有和后金决战的意思。手 握重兵的大将要求深入京城,多疑的崇祯哪里 信得过?就袁崇焕而言,他以为自己是十足的 忠诚,是为君王考虑;而就崇祯和朝廷大臣而 言,袁崇焕不在城外退敌,却想率军入城,谁 能保证他和后金没有瓜葛? 再者,不少皇亲国戚和太监都在城外修 有别墅,这些别墅大多遭到后金的洗劫和焚 毁,他们没法找后金讨说法,却可以迁怒袁崇 焕:这就是你袁崇祯引狼人室的后果啊1 59 人物春秋 这时,皇太极仅仅套用了《三国演义》 中一个并不高明的离间之计,就使袁崇焕从封 疆大吏一落而为阶下之囚。与其说这是皇太极 的高明,不如说是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原本就 是镜花水月。 【君王与大臣的博弈】 崇祯没有立即对袁崇焕动手,这倒不是 他相信袁崇焕,而是后金还在北京城外。 崇祯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平台召见袁崇 焕。一年多以前,他在这里和袁崇焕第一次见 面,现在是第二次。 袁崇焕此时也深知处境不妙——当然, 他肯定不知道皇太极的反问计,而是自己曾在 这里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没想到现在后金兵 临城下。 为求自保,他极力向崇祯和其他大臣渲 染后金如何强大,如何势不可挡。他甚至向其 他大臣说,满洲人此来是想做皇帝,已选定在 某天登基了。 如此犯禁的话由袁崇焕说出来,在场的 户部尚书毕自严惊得张口结舌。 袁崇焕之所以如是说,并不是他惧怕后 金,而是希望藉后金的强大胁迫朝臣们向崇祯提 出议和,争取缓冲时间以备战。如此—来,五年 平辽的宏伟计划也许就不会再有人去追究了。 然而,已经对袁崇焕和后金有密约半信 半疑的崇祯顾左右而言他。 深究君王与大臣的关系,很容易就能感 受到其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微妙。他们之间也 是一场博弈,只是这场博弈往往被喷上了忠诚 和贤明之类的油彩。 崇祯皇帝殉国处——煤山“罪槐” 尽管已对袁崇焕心生恶念,但崇祯在平 台召见时仍然做出和蔼可亲的样子,还把身上 的貂皮大衣脱下来,亲自给袁崇焕披上。 中国历史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细节 就是主子脱下衣服给臣子披上,而臣子除了感 恩戴德,那就是暗暗下定决心,要为主子流尽 生命中的最后一滴血。 总而言之,主子们那件名贵的衣服,最 终都获得了难以用金钱计算的回报。 【余声】 仅仅过了几天,当崇祯安排好接替袁崇 焕的人选后,这位和蔼可亲的人君一下子变得 声色俱厉:十二月初一,袁崇焕被召进宫,依 然是前两次召见的平台。这是他和崇祯第三 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当袁崇焕来到平台,崇祯直截了当地问 他和皇太极之间有何密约?密约原本就是不存 在的莫须有的东西,袁崇焕一下子有点摸不着 头脑,无言以对。 崇祯却以为袁崇焕默认了,指责袁崇焕 擅杀毛文龙、引皇太极进犯京城、指使手下人 射伤满桂。崇祯越说越激动,不容袁崇焕分 辩——事实上,震怒中的皇帝不可能听得进任 何形式的分辩。 这位暴怒的君主下令:着锦衣卫拿掷殿下! 接下来,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明末大悲 剧:崇祯下旨,将袁崇焕依律磔之;至于其妻 子,崇祯将她们和袁崇焕的兄弟一起,流放两 千里以外。 那场大快人心的凌迟就这样发生了。 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无情的刀锋声和 看客们兴奋的斥骂声中,慢慢承受死的煎熬 时,大明帝国的毁灭已经不远了。 许多年过去了,作为胜利者的后金向天 下宣布了袁崇焕与皇太极密约的。这时, 已经习惯了清朝统治的民众才隐约想起:曾 经,有一位叫袁崇焕的忠臣,他为日薄西山的 帝国无辜断送了性命,却依然没能挽住帝国坠 向深渊的车轮。甚至,就连他那身饱经风霜的 皮肉,也被他保卫的民众一块接一块地吃下肚 去。当英雄绝望死去,民众却齐声痛骂:狗汉 奸,你也有今天…… (作者系文史学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