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piphora泪溢:泪液排除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外。
2.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3.眼表: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的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
4.dry eye:角结膜干燥症,又称干眼。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Herbert小凹:沙眼的特异性病理改变,即角膜缘滤泡发生得凹陷性瘢痕化改变。
6.Bitot氏瘢:睑裂区内外侧结膜上见到典型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行泡沫状上皮角化斑。
7.白内障: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伤,是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的晶状体浑浊现象。
*8.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因素。
9.PACG: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10.NT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指具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
1
始终在统计学正常范围内的一种青光眼。
11.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此病曾称为“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是国内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
12.Behcet病:一种复发性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13.交感性眼炎: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为诱发眼,另一侧眼为交感眼。
14.RD: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15.视神经炎:泛指视神经的炎症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症。
16:视乳头水肿:视乳头的一种非炎症充血、隆起状态,由颅内压增高引起。
17.屈光不正: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视网膜上的现象。
18.正视: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正好聚焦视网膜上的现象。
19.近视:在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现象。
2
20.双眼单视:两眼同时注意一目标,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所形成的像,经过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感觉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
21.共同性斜视: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在向各不同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相等。(眼位偏移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因注视眼的变化而变化。)
22.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23.视路:从解剖上讲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实质视觉中枢的整个视觉传导通路。
24.麦粒肿:也叫外睑腺炎,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造成的感染。
25.睑板腺囊肿:睑板腺囊肿又称为霰粒肿,是指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26.Bitot氏瘢:睑裂区内外侧结膜上见到典型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行泡沫状上皮角化斑。
27.生理盲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
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
3
生理盲点。
28.轴性近视:指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屈光率在正常范围。
29. 斜视:是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同,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
30.铁质沉着症:铁在眼内多种组织沉着,释放出铁离子被氧化并向异物种为扩散,引起组织脂质过氧化,细胞膜损伤,酶失活等毒性反应。
1.眼球:成人:前后径24.0mm,横径23.5mm,垂直径23.0mm.
*2.眼球壁从外到内: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3.角膜刺激征: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4.角膜分5层(从前向后):上皮细胞层(可再生)、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可再生)。
5.房水排除眼球的主要通道是前房角。
6.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角膜。
7.眼睑从内向外: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8.眼球内肌有有四条直肌,两条斜肌,各自的功能是直肌主要作用内、外、上、下转运动,与视轴呈23°角,次要作用内、外旋。
4
9.泪膜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分眼球前泪膜和角膜前泪膜。泪膜传统分3层:表面的脂质层、中间的水液层、底部的粘蛋白层。
10.睑缘炎分为鳞屑性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三种。
11.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
12.接触性皮炎以药物性皮炎最为典型。
13.毛细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眼睑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眼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14.色素痣最常见为内皮痣。
15.最常见眼睑恶性肿瘤是基底细胞瘤。
16.起源于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最常见。
17.沙眼-睑内翻-倒睫。
18.睑内翻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老年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19.睑外翻分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
20.治疗瘢痕性睑外翻最常用游离植皮术。
5
21.泪囊病中最常见类型是慢性内囊炎,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主要症状为溢泪。
22.睫毛上皮可能来源于睫毛穹窿部或睑缘的皮肤粘膜结合处。
23.结膜炎病因为微生物性和非微生物性。
24.结膜炎按病因分类: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或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
25.结膜炎常用诊断方法:临床检查(最基本、最重要);病原学检查(结膜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
27.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摩拉克菌。
28.角膜炎分为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29.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最有途径是局部使用抗生素。
30.单纯疱疹病毒眼部感染多数为HSV-1型。临床变现为病程长、反复发作、树枝状。
31.复发单纯疱疹病毒案病变部位分为树枝状和地图装角膜炎。
*32.角膜软化症有维生素A缺乏引起。眼表改变分结膜干燥、角膜干燥、角膜溃疡。
*33.白内障案睫状体混浊形态分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
6
*34.眼压正常值1.47-2.79Kpa(_11-21mmHg)。
*35.眼压高低取决于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率、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上巩膜静脉压。
36.PACG治疗原则是手术。缩小瞳孔,联合用药,辅助治疗,手术治疗。
37.POAG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滤过性手术(最常用小梁切除术式)
38.葡萄膜炎分类:
按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
按临床和病理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
按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
39.葡萄膜炎病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创伤及理化损伤、免疫遗传机制。
*40.前葡萄膜炎分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41.前葡萄膜炎并发症: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42.前葡萄膜炎与急性结膜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前葡萄膜炎的全葡萄膜炎相鉴别。
7
*43.视网膜脱离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三大类型。
*44.视网膜脱离治疗原则是手术。要点是术前清查所有裂孔,并进行准确定位。
45.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46.屈光系统是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的复合光学系统。
47.屈光率取决于两介质的折射率和界面的曲率半径。
*48.屈光率:角膜43.05D;晶状体19.11D。
*49.眼的三联动现象: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50.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51.眼球运动定律:神经交互支配定律、配偶肌定律。
52.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行觉剥夺性弱视。53.眼外伤按病因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
机械性眼外伤包括顿挫伤、穿通伤和异物伤等。
非机械性眼外伤有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
8
54.虹膜睫状体挫伤前房积血都为虹膜血管破裂所引起。
55.PD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主要标志是新生血管形成。
1.角膜透明的原因:无血管、基质胶原纤维丰富、各层含水量多。
2.角膜生理特性:透明性、无血管性、丰富的神经末梢。
3.睫状体的主要功能:产生房水、营养眼球;维持眼内压;参与眼的调节功能。
4.脉络膜的功能:避光和供给视网膜营养。
*5.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6.泪膜的生理作用: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7.晶状体: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完成眼的调节能力,如果晶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混浊则发生白内障。
8.简述麦粒肿的临床表现:患处红、肿、热、痛, 硬结、化脓,或伴耳前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引起眼睑蜂窝织炎。外麦粒肿较内麦粒肿炎症表现重。
9.简述麦粒肿(睑板腺囊肿)的临床表现:
9
1)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
2)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生。
3)起病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4)临床表现为眼睑皮下无痛性圆形肿块。5)若合并感染表现同内麦粒肿。
6)复发性或老年患者应与睑板腺癌鉴别。10.眼睑闭合不全(兔眼)病因:
1)面神经麻痹(最常见)。
2)瘢痕性睑外翻。
3)眼眶容积和眼球大小比列失调。
4)全身麻醉或中毒昏迷。
*11.简述泪膜的结构和功能:
泪膜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三层:
10
1)脂质层,睑板腺、Zeis腺分泌的脂质构成,阻止泪液蒸发。
2)水液层,主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含多种水溶性物质。
3)黏蛋白层,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降低表面张力,含多种糖蛋白。
泪膜的功能:
1)润滑眼表,提供光滑的光学面
2)湿润及保护角膜及结膜上皮
3)抑制微生物生长
4)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12.干眼症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是视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
13.干眼症的治疗:
1)消除诱因
2)泪液成分的替代治疗
3)延迟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
11
4)促进泪液分泌
5)局部免疫抑制治疗
6)泪膜重建手术
7)其他辅助治疗
*14.结膜炎的常见体征: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突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
*15.结膜炎的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急性期禁止包扎患眼。
16.细菌性结膜炎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超急性(24小时内)、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至几天)及慢性(数天至数周);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17.沙眼临床分期:临床分期
I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为瘢痕。
Ⅲ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12
18.病毒性结膜炎:P94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腺病毒。流行性角结膜炎-8,19,29,37型腺病毒。治疗为局部冷敷。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70型肠道病毒。
*19.试述角膜炎的病理变化过程:
1).浸润期: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的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浑浊灶,称角膜浸润.
2).溃疡形成期:因致病菌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不同而致炎症的严重程度不一,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3).溃疡消退期:给与药物,患者自身的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抑制了致病因子对角膜的侵袭,以及阻止了基质胶原的进一步损害,溃疡边缘浸润减轻,可有新生血管进入角膜.
4).愈合期: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缺损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瘢痕性组织修复.
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黏黏性角膜白斑、角膜葡萄肿。
*20.角膜炎病因:感染源性、内源性、局部蔓延。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典型体征为睫状充血、角膜浸润、角膜溃疡。
13
21.真菌性角膜炎病因学:
1)常见的致病菌:镰孢菌属、弯孢属、曲霉菌属、念珠菌属。
2)外伤。
3)全身免疫力底下者。
*22.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
1)起病相对缓慢,亚急性期经过,刺激安排症状常较轻,伴实力障碍。
2)角膜浸润灶呈灰白色或乳白色混浊,致密,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或舌苔状。
3)角膜后可有斑块状沉着物。前房积脓呈灰白色。
23.真菌性角膜炎的经心治疗:
1)局部应用的抗真菌类药物治疗。
2)结膜下注射抗真菌药。
3)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扩瞳。本病忌用糖皮质激素。
3)对药物恢复治疗结果无效,角膜即将穿孔或已穿孔者,可施行穿透性角膜几次移植术。
14
*24.角膜软化症临床表现:
多见于幼儿;精神萎靡;消瘦、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如猫叫;可伴咳嗽和腹泻。
2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类及临床表现:
分类: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核性白内障、后囊膜下白内障。
主要症状:眼前阴影和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
*26.皮质性白内障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
1)初发期:晶状体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楔形混浊常见。
2)膨胀期:又称为未熟期。晶状体混浊继续加重时,渗透压改变,在短期内有较多的水分积聚,晶状体急剧肿胀,体积变大,将虹膜向前推移,前房变浅,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成熟期:膨胀期后,晶状体内水分和分解产物从囊膜逸出,晶状体又恢复到原来体积.虹膜投影实验阴性。
4)过熟期:长期存在于房水中的晶状体皮质可沉积于前房角;也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堵塞前房角,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称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27.急性闭角性青光眼临床表现:
15
1)临床前期:大都是双侧性眼病,一眼已有发作或有发作史,另眼虽未发作也可以诊断为临床前期。
2)先兆期
*3)急性发着期: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实力严重减退,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随恶心、呕吐
,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肿,角膜后色素沉着、前房积浅,房水可混浊,瞳孔中等散大。光反射消失,虹膜萎缩,青光眼瘢。
4)间歇期
5)慢性期
6)绝对期
28.常见抗青光眼手术:解除瞳孔阻滞的手术、解除小梁网阻滞的手术、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
*29.前葡萄膜炎治疗原则: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黏黏;迅速抗炎以防止阻滞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
30.视网膜出血部位:深层出血、浅层出血、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下出血。
16
31.DR-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DR的基本病理过程。
*32.重度NPDR指针: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病变,但无DPR(增生性)表现
1)任一象限中有多余20处视网膜出血。
2)在两个以上象限有串珠样改变。
3)在一个以上象限有显著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33.视神经炎病因及临床表现:
1)视神经炎病因:
炎性脱髓鞘:较常见
感染:局部和全身感染均可累及视神经。
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月1/3病人查不出病因。
2)视神经炎临床表现:
实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
眼球转动时疼痛。
17
34.视乳头水肿最常见病因:颅内的肿瘤、炎症、外伤及先天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其他原因有恶性高血压、肺心病等。
35.近视度数分类:
轻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
低度远视:<+3.00D,中度远视:+3.00D~+5.00D,高度远视:>+5.00D。
36.弱视诊断时要参考的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3岁儿童正常参考值下限问哦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8。
**37.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区别:
麻痹性斜视发病骤然;眼球向麻痹肌方向运动受阻;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小时角;有复视;有代偿头位。
共同性斜视发病逐渐进展;眼球向麻痹肌方向运动无受阻;两个斜视角相等;无复视;无代偿头位。
*38.前房积血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点用糖皮质激素滴眼5天。扩瞳可增加再出血危险,5天后可扩瞳。眼压升高时应用降眼压药。每日观察积血的吸收。
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感染。
*39.眼球穿通伤的治疗原则:初期缝合伤口,恢复眼球完整性。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18
必要时行二期手术。
40.酸碱化学伤致伤原因和特点、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1)致伤原因:
酸性烧伤:使组织蛋白质凝固坏死。
碱性烧伤:与组织皂化。
2)临床表现:
轻度:眼睑与结膜轻度充血水肿。
中度:眼睑皮肤水泡或糜烂;结膜水肿,上皮层完全脱落。
重度:结膜广泛缺血坏死,角膜全层灰白,角膜溃疡或穿孔。预后差,角膜白斑,角膜葡萄肿或眼球萎缩。睑球粘连。最终引起视功能和眼球的丧失。
*41.酸碱化学伤致伤的治疗:立即就地取材,大量清水反复冲洗,降结膜内的尔化学物质彻底洗出。至少冲洗30分钟以上。
42.非增生性DR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视网膜水肿。
*43.结膜充血和睫状体充血的区别
19
--------------------------------------------------------------------------------------------------------------
结膜前血管充血 角膜缘血管网充血
--------------------------------------------------------------------------------------------------------------
部位 越靠近穹窿部充血越明显 越靠近角膜充血越明显
病因 结膜病 角膜炎、睫状体炎
颜色 鲜红色 深红色
0.1%肾上腺素 充血消失 充血不消失
起源 结膜血管 角膜缘血管
血管移动 可推动 不能推动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