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集体智慧

个性修改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重难点】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言。

【突破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联系身边的故事来理解寓言。 【教具准备】小黑板学生准备寓言故事书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 即时纠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二、理解题意。

1、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2、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6)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五、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理解词句意思。 2.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课文语言简单说说。 三、抓住语言,剖析矛盾。 1、感情朗读 2、探究原因:

(1) 强化后果:那人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2)探究原因: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3、根据句式说话:“因为 ,所以,虽然 ,但是 。” 4、讨论小结原因: 四、联系生活,揭示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成语了,你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那么这个寓言想通过这个人的可笑行为告诉我们什么呢? 【作业布置】:

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思考其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因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方向) 所以:马跑得快虽然 车夫是个好把式 (条件) 带的盘缠多 但是离楚国越远 (结果) 【教学反思】

【课题】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突破方法】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五、指导书写生字

“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 【作业布置】1.熟练掌握生字词。 2.思考解决课堂上归纳的问题 【板书设计】惊弓之鸟 重点生字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3)指导朗读。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2)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教学反思】 【课题】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重点、难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突破方法】

1.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老师说的话,作为重点思考题目,并让学生交流。 【教具准备】准备不同形状的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各学习小组可展开比赛)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板书设计】画杨桃 生字词 难理解的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

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三、总结全文 【作业布置】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一个道理,课下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道理的。 【板书设计】 父亲是„„就„„ 画杨桃一生受用的道理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同 【教学反思】

【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互相探讨交流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学习要求自学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初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3、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引导学生讨论:三个徒弟的画,哪一个表现的骆驼更多? (学生讨论,并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进行评价交流) (2)重点理解画师的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学生读一读画师的话,理解“若隐若现”

4、那么大徒弟与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从哪个词看出 来?(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联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或见到过哪些“别人没想到的”事情? 【作业布置】小练笔:写一段别人没想到的事情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二徒弟:许许多多拥有创新意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三徒弟:若隐若现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突破方法】课前准备小组合作积累谚语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了解采访应注意的事项。 2.怎样有条理的说清事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板书设计】 怎样采访 条理 有序

【作业布置】课下再尝试采访自己熟悉的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自由选择内容,进行习作。

2.运用所学自作技巧和词汇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 【教学目标】

1、评议学生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同时鉴赏学生的优秀习作。 2、学会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评作文

1、教师概述上次作文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 2、教师综述本次作文的情况。 二、再现习作要求 三、鉴赏范文。 1、教师读例文。

2、小组评析。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一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3、展示几个优秀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对这篇作文的看法。好在什么地方,你自己有什么收获。 4、共同评议。

a.选择有突出问题的作文,教师朗读。 b.学生评议。 四.个例分析

1.选择有突出问题的作文,教师朗读。 2.学生评议。 3.教师总结。

五.学生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范文的优秀之处 较差作文的不足之处

【作业布置】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分析句子特点,找出规律。 2、感悟出不同句式的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板书设计】 肯定句 意义一样 疑问句

【作业布置】课下深刻体会不同句式表达的意义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