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6期 20 1 7年1 2月 四川水力发电 Vo1.36.No.6 Dee.,2 0 1 7 Sichuan Water Power 混凝土面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 张运花, 雷 杨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摘311122) 要:某水库面板混凝土于2014年3月5 Et浇筑完成,2017年3月发现混凝土面板表面出现数条顺坡向裂缝。监测数据 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均表明,温度应力是导致出现顺坡向裂缝的直接原因,同时混凝土干缩加重了面板裂缝的产生与发 展。未来3年水库水位仍将维持在60m高程以内运行,水上部分面板将经受冬季严寒低温天、昼夜温差、冬春季寒潮袭击, 面板温度应力仍可能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为此,除对现有裂缝进行处理外,有必要对水位以上面板进行保温 措施,避免或减少面板裂缝进一步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成因分析;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343.3;TV642;TV698.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184(2017)06-0100-03 1工程概况 面板表面出现数条顺坡向裂缝。4月10 Et一4月 30日对面板发育的裂缝的深度和宽度进行声波 检测,并对混凝土进行取芯,了解混凝土与挤压边 墙接触情况。 某水库工程任务以城市应急备用和抗咸供水 为主、结合防洪和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并作为 千岛湖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主要由混 凝土面板堆石坝、泄洪兼导流洞、输水隧洞、消力 池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74 m,防浪墙顶高程75.2 m,坝基趾板最低高程34 m,相应最大坝高40 in,坝顶长度230 m,宽8 m。 上游侧坡比为1:1.4,下游侧坡比为1:1.6。下游 坡面覆土绿化,覆土坡度为1:4。坝体填筑材料 自上游向下游依次分为垫层区(水平宽2 m)、过 渡层区(水平宽3 m)、主堆石区及次堆石区。 根据现场检测条件,累计布置55处检测断 面,量测裂缝宽度、深度等,并在7号、9号、11号、 l4号、16号面板钻孔取芯,每个面板钻取3个芯 样,共15个芯样。检测成果如下: (1)水库面板共21块,1号~6号、8号、10 号、18号、20号、2l号,共11面板本次检查未发 育裂缝;其他10块面板共发育裂缝30条,7号、9 号、11号、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 面板厚度取为40 cm,沿高程自上而下等厚 度设置。面板设垂直缝,间距为12 m,缝内设两 道止水。面板与趾板连接处设周边缝,缝内设铜 9块面板发育12条顺坡向裂缝,其中12号、14号 各发育2条顺坡向裂缝;水平向裂缝18条。顺坡 向裂缝长度范围为7.7~27 m,水平向水平向裂 缝长度范围为2.2~12.6 m。顺坡向裂缝宽度为 0.09~0.6 mm,各测点深度为7~40 cm,深度范 片及SR两道止水。面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抗渗标号为W8,抗冻标号为F100。面板中部单 层双向配筋。在周边缝及垂直缝侧面设置抗挤压 钢筋(细钢筋),以提高面板边缘的抗挤压能力, 防止面板边缘局部挤压破坏。 2裂缝的产生及检测成果 面板混凝土于2014年3月5日浇筑完成, 围为9—40 em;6条水平向裂缝宽度为0.16~0. 37 inm,深度为l3~18 cm。 (2)顺坡向裂缝位置多发育于面板中间部 位,13#面板一条顺坡向裂缝延伸到现水面(现水 面高程57.7 1TI)以下,其余顺坡向裂缝延伸到现 水面高程60 1TI附近渐灭。 2014年4月5日对面板表面检查,发现混凝土表 面出现裂缝,经检测均为表面裂缝,未见贯穿性裂 (3)各条顺坡向裂缝缝宽、深度由高高程向 低高程逐渐变窄、变浅;除15号面板顺坡向裂缝 未贯穿外,其余各面板顺坡向裂缝均有贯穿。 缝。2017年3月6日现场巡视检查发现混凝土 收稿Et期:2017—12-01 皿Sichuan Water Power 张运花等:混凝土面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 2017年第6期 (4)7}≠面板ZK7—2和l 1号面板ZK1 1—2钻 孔中混凝土面板和挤压边墙存在脱空,分析认为 主要原因为面板混凝土局部振捣不密实所致,与 面板变形、坝体变形无关;其余钻孑L混凝土面板和 挤压边墙接触良好,既未胶结,也未见明显脱空。 面板总体面貌见图l,面板裂缝总体情况见 图2。 3面板裂缝成因分析 一般认为,根据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冈不同可将 图1面板总体面貌 -.. 面板裂缝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类。 】D Z4 OQ 2 .30 4jO防浪墙顶高程 7 n坝 ̄e v74\/,.774 n 3Q Z生 罔2 面板布置不意陶 根据对实测资料(气温、库水位、大坝各监测 仪器伴测温度、大坝变形、面板应力应变)及非正 常工况下大坝应力应变计算成果进行分析,综合 结构应力和温度应力、}昆凝土干缩应力对面板裂 (2)Ⅱ类裂缝:缝宽0.2 mill<6≤0.5 mm裂 缝且不贯穿,或缝宽6≤0.2 mm且为贯穿缝; (3)Ill类裂缝:缝宽6I>0.5 toni裂缝,或缝宽 6>/0.2 InlllⅡ为贯穿缝。 缝的影响,裂缝成因总结如下:自2014年4月面 针对水庠混凝土面板裂缝发育现状,为确保 板浇筑至今,水库未能正常蓄水,60 Ill高程以上 面板一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在某次寒潮来袭或 者冬季持续低温的天气条件下,受到的温度拉应 面板补强结构能与原坝体面板、趾板防渗系统 形成安全、可靠、封闭的防渗体系,满足大坝正 常运行的原则,同时方便施]二以确保工期,根据 力超过了抗拉强度,温度应力最大值为坝轴线方 “多道没防、复合防水、堵防结合、综合治理”的 向且发生在单块面板中间,所以最先在每块面板 中间位置产生了顺坡向裂缝;另外,60 n,l高程以 上面板一直处于水上,表面水分蒸发快于内部,表 面发生干缩变形,表面收缩应力加重了面板裂缝 产生与发展。 原则,考虑到SR塑性填料+SR防渗保护盖片 方案,保证牢高、施T也较简便,阙此推荐SR塑 性填料+SR防渗保护盖片方案作为本次针对 Ⅱ类、Ⅲ类裂缝处理方案。 4.2 处理万法 综上所述,水库河床部位面板出现的顺坡向 裂缝的产生与结构受力无直接关系;温度应力是 导致面板产生裂缝的直接原因,混凝土干缩加重 了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4面板裂缝处理 4.1 裂缝分类 A接采用裂缝表面遮盖封闭处理措施,SR塑 性填料贴 裂缝表面,塑性填料缝顶用防渗保护 盖片密封防渗保护盖片、 4.3 处理措施 打磨清理缝面一刷底胶一SR材料找平一SR 防渗保护盖片粘贴一表面锚同。 4.4处理主要步骤 (1)I类裂缝(浅层裂缝):缝宽6≤0.2 nlnl 且不贯穿; (1)清理缝面:对裂缝的表面进行打瞎清理, Siehuan WaterPower皿 第36卷总第195期 四川水力发电 2017年l2月 清理宽度为裂缝两侧各10era,将局部不平整的混 凝土表面打磨平整,要求清理后表面无浮尘、无杂 质; (2)刷底胶:在干净干燥的缝槽上均匀刷涂 第一道SR底胶,底胶涂刷宽度应至固定角钢处; 底胶干燥后(1小时以上),刷第二道SR底胶;待 底胶表干(约0.5小时),即可进行SR施工;若底 胶过分干燥时(不粘手),需要重新补刷底胶; (3)SR材料找平:待SR底胶表干后,将SR 材料搓成小条并揿捏成厚10 mm左右薄饼状,在 混凝土接缝面上,从缝中间向两边揿贴5 mm~10 mm厚SR材料找平层到SR盖片宽度,然后堆填 出设计规定的SR材料形状,并使表面平滑; (4)SR防渗保护盖片粘贴:逐渐展开SR防 渗保护盖片,沿裂缝将SR防渗保护盖片粘贴在 SR材料找平层上,用力从盖片中部向两边赶尽空 气,使盖片与基面粘贴密实。对于需搭接的部位, 必须再用SR材料做找平层,而且搭接长度要大 于5 em,搭接部位先刷SR底胶,再进行搭接粘 贴; (5)锚固:SR防渗保护盖片需用角钢锚固在 缝两侧混凝土上。 6结论 (1)坝体、周边缝与垂直缝变形量值均较小, 在正常范围内;现场检查大坝各部位未发现异常; 面板混凝土取芯检测表明,混凝土面板和挤压边 墙接触良好,既未胶结,也未见明显脱空;面板可 自由伸缩,受下部挤压边墙约束不明显;坝址河床 宽阔、两岸岸坡较缓,河床部位面板一般受两侧岸 坡部位面板挤压,呈受压状态;对于本工程河床部 位面板出现的顺坡向裂缝,从结构受力角度分析, 无明显结构受力条件,因此,本次面板出现的顺坡 向裂缝的产生与结构受力无明显关系。 (2)监测成果反映水上部分面板温度变幅明 显大于水下部分,水上部分面板应力以拉应力为 主,水下部分以压应力为主;裂缝检测表明,顺坡 向裂缝主要发育于水上部分面板,裂缝基本延伸 至水面附近尖灭;温度应力估算表明,温差在12 ℃时可产生4.43 MPa的拉应力,面板即可能产生 裂缝,坝址温差在12℃以上的天气时有发生。自 衄Sichuan Water Power 2014年4月面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库一直未 能正常蓄水,60.00 m高程以上面板一直暴露在 自然环境之中,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温度变幅 大,运行工况差,温度应力是导致出现顺坡向裂缝 的直接原因;另外混凝土干缩加重了面板裂缝的 产生与发展。 (3)大坝渗流量未见增大趋势,目前渗流量 约在1.23【/s,量值较小;坝基渗压各测点测值稳 定,未见异常;大坝变形正常;现场检查坝顶、上下 游坝坡均未发现异常。因此,目前面板出现的顺 坡向裂缝,尚不影响大坝安全。 7建议 其一,未来3年水库水位仍将维持在60 m高 程以内运行,水上部分面板将经受冬季严寒低温 天、昼夜温差、冬春季寒潮袭击,面板温度应力仍 可能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为此,除 对现有裂缝进行处理外,有必要对水位以上面板 进行保温措施,避免或减少面板裂缝进一步产生 和发展。其二,在水库正常蓄水前,水库放空,对 混凝土面板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裂缝等问题 再作处理。其三,增加裂缝开度监测。其四,完善 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定期对大坝面板、坝顶、下游 坝坡等部位开展巡视检查。 参考文献: [1]罗福海,张保军,夏界平.水布垭大坝施工期面板裂缝成 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人民长江,2011,42(1):50—53. [2] 陈念水.公伯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水位变动区面板裂缝成 因分析[J].西北水电,2015,(6):23—27 [3] 宋文晶,孙役,李亮,王云清.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第一期 面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J].水力发电学报,2008,27 (3):33—37 [4] 马君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发生裂缝问题刍议[J].大 坝与安全,1991,(2):1—6 作者简介: 张运花(1984-),女,山东菏泽人,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 工程专业,工程师,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从事工程设计工作; 雷杨(1984一),女,四川巴中人,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 专业,工程师,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 事工程管理. (责任编辑:卓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