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来源:保捱科技网
 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理念深入人心。新教材也为教改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进行拓展教学。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 那如何更好地进行音乐课的“拓展延伸”,我想我们应该做到——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一、立足课本——拓展延伸的根本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音乐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本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例如:在指导学生聆听《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以小猪、小熊猫为题材的其他艺术作品为欣赏教材,如舞蹈的、绘画的、影视动画片等等。让学生在这些视觉艺术中,感受动物的各种形象、神态,然后,再与音乐相对照,感受音乐独特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将他们在视觉艺术中获得的感受,运用到音乐欣赏中,对音乐的表现内容大胆地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深化音乐的审美体验。在拓展延伸的同时,我们音乐教师也要注意要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实施、追求时髦。如果拓展不能起到扩展教学内容、扩张思维、培养能力的效果,那就没有实施的必要。

二、跳出课堂——拓展延伸的方法

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音乐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也就决定了音乐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

首先,课外拓展方式要多样化。如果只给学生提供一个范本,在很大程序上会学生的视野,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开辟音乐学习的天地。我们除了提供作品

外,还有更多的拓展方法。

1、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拓展广阔的教学空间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例如:我在教学歌曲《郊游》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爬小山”,“过小河”,“走小桥”,“钻山洞”等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聆听、感受、表现歌曲,在这“身临其境”的音乐课中,是学生实际生活中郊游的快乐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感觉好象真正去郊游了。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好的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课堂的快乐。

2、音乐与美术学科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

音乐与美术同属于艺术这一大家庭,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这些足以说明美术、音乐间是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的。在课堂教学中,当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在一起时,它会同时刺激人的不同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互相影响,发挥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的思维力、创造力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百鸟朝凤》时,我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这首作品美妙的意境时,学生们都很兴奋。有的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鸟,有的画出了鸟儿争鸣的场景,还有的用线条和图形的逐渐变化模仿出了鸟鸣声的渐强,一堂课下来,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相关艺术间的横向联系和相关学科的整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对不同艺术的综合感受,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以体现,教学过程的结构更加合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率。

3.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

在学习《小蜜蜂》这首歌曲时,根据歌曲的内容,编一些小蜜蜂飞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进行飞舞,学生们感到非常地开心、快乐。

4、音乐与艺术之外学科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欣赏完《春江花月夜》时,我让学生来写一写听后感,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听完了这首《春江花月夜》,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江南地区傍晚时柔软、优美的山水画: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夜幕降临了,一叶渔舟停在了碧波荡漾的湖水里,倾听着从江边钟楼里传来的鼓声,在月色中的江面上传得很远很远。它将夜晚烘托得更加美丽、幽雅。渔夫静静地听着,简直入了迷,直到钟鼓声断了,渔夫猛然一醒,才知道该回家了。渔夫摇着渔船,在月色的照映下划浆远去。《春江花月夜》不愧为音乐精品,它将景色与风土人情融为一体,确实是成功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其次,还要化有限为无限。课外拓展延伸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拓展延伸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音乐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兴趣,一方面进行合理指导。如经常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一些优秀的儿童、影视歌曲,经典的中外名曲;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音乐电视节目,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儿童节、国庆节、春节、元宵节、元旦等都是好的文艺节目出的特别多、特别新的时候,可以抓住时机录制一些好的节目让学生集中欣赏;还可以组织鼓励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多参加一些文艺汇演、比赛;还可以利用本地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近民间艺人,了解民间艺人,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从中得到美的熏陶。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

三、“拓展延伸”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而非固定的“模式”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从一滴水中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服务。如果因为拓展冲淡了教学的主题,那这样的手段就没什么意义了。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音乐教学,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 立足课本,又跳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音乐教学若能抓住事物的变化特征,拓展延伸教学的时空,那课堂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激情的天地,师生必将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创新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