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参加校长培训,令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收获很大,充分理解了新时期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特别是管理理念。应该说,这次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理解了现代教育及其办学摸式。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体会。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又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的,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状况,统筹全校工作。正确的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达到预期的目的。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超前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广阔的胸怀。作为校长,在工作实践中你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领导者的风格对师生有不同的影响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要求校长有时代的眼光,超前的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
一个月的学习,我们聆听了有关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讲座,这些讲座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对于解决我们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引导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理论学习中理清思路,在工作中确定正确的办学理念,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层次,起到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实践也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华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院席居哲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沟通协调的领导艺术”中,具体讲解了很多沟通协调的方法,其中“同理心”的沟通方法非常有效,但恰恰在我们许多校长的管理过程中却被忽视了,还有就是沟通中的口语技巧和无语技巧等。再者就是沟通的误区,在我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就亲眼所见,校长与老师产生意见分歧时,校长完全可以采取委婉、含蓄、积极聆听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使双方心情愉悦,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这位校长却采取了另一种解决方式,既不认真聆听老师的陈述,又采取命令、指挥的方式断然了事,结果双方面红耳赤,愤愤而散,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可想而知了。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校长给我们讲述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使我更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现代学校管理”“如何管理现代学校”,他认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培养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能力,采用非行政强制的方式影响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校长要善于合作,从师生中获取改进工作的灵感和思路,善于搭建舞台,满足师生的需求,创造条件以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人既要注意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多采用“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先方后圆”“有方有圆”的领导艺术。校长要有超前的意识,能预见未来、系统思考、选择能力、创新欲望、终身学习。还有一些经典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上海市教学研究室赵才欣老师认为,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中国的教育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没问题”,美国的教育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到有问题”,这种教育理念的差异导致一系列教育现象的差异,最终结果是培养目标的差异。再如上海市格致中学张志敏校长谈到一个实例(是否属实,有待考证),他说从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看世界各地的教育。问
题是:“你对其他国家食品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回答是:美国孩子说“什么是其他国家”,非洲孩子说“什么是食品”,欧洲孩子说“什么是短缺”,中国孩子说“什么是自己的看法”。虽说这个实例不是很恰当,但其中含概着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思考。再如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周彬副给我们讲的“管理是什么”。其中谈到的学校管理也应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他说“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就得先让别人得到别人想得到的,只有别人得到了别人想得到的,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真是非常经典,耐人寻味。
应该说,一个月的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组织却十分紧凑,内容安排非常丰富,讲授形式多样灵活,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从专家、领导那里汲取了中国教育当前的先进、科学、实效的思想与信息,感悟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在这种启迪下被同化和拓宽。在学习中,我们开阔了视野,这是我们最大的感受。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一个好的校长是成就一所好的学校的关键。以人为本,转换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对人们的束缚,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是新形式下对校长及全体教师的新要求。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教师的支持。
一个月的学习结束了,可我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相信做为校长的我们,通过这次的学习,一定会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地为学校寻找新的支撑点,把学校带向成功之路,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学校。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加倍努力,辛勤工作,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这是我们做校长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二、培训所得
实话实说,我们对此次培训期望值很高,也告诫自己要珍惜机会,潜心学习。经过20天的努力,我觉得自己在多方面都有收获,尤其是对校长角色的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综合起来,我觉得有这么四点:
1.校长应该是个多面手(校长工作的“广”度)。一看到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我就产生了这种强烈的感受。从传统教育理论到新课改的理念,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到国际局势,从国内教育现状到国际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基本的政治理论到具体的教育原理校长应该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了解,便茫然;不了解,便盲目。不求样样精通,但绝不能一窍不通。
2.校长应该是个细心人(校长工作的“精”度)。学校工作包罗万象,校长要尽量
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善于从微小的现象看问题、找原因;善于从细小的工作入手聚民力、聚人心
3.校长应该是个学习者(校长工作的“远”度)。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不断地学习,校长岗位亦是如此。多看看,多想想,一些灵感不期而遇,工作局面就此打开。没有学习,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个人发展如此,学校发展也如此。
4.校长应该是个研究者(校长工作的“深”度)。或者说,校长应该是个思考者。对工作的预见、调整和反思都需要研究,随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挖掘深层因素,根深才能固本,才能实现“内涵发展”的理念。
最后,我们想说,培训才刚刚开始,只要有心,我们每天都可以接受培训。正如我们在《有感于儒学教育思想中关于“学”的方法》一文中写道的:培训中,当学思并重;培训后,当学而时习。学是进步提高的必要前提,习则是巩固学的必要补充,学而不习的收获如昙花一现,学而时习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所以,我们会时常翻阅笔记,认真学习报告的光盘内容,形成自己的观念指导实践,不断反观自己工作的过程,反思优劣之处,不断改进。我们深信:只有学而时习才能温故知新;只有学而时习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