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与干预措施
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方法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是护生走入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迈向职场的第一步;是一次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挑战。对于护生来说,临床学习是完全不同学校学习的另一种学习形式,临床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教育的学习,因此护生对临床学习很陌生,对实习医院认知不足、不自信、不能适应医院陌生环境等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不但影响护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不利于其顺利进入和适应临床学习。因此对即将实习的护生心理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并制定干预措施。
标签:高职护生实习心理状态分析干预措施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我校2014级实习护生200名,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调查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统一发放调查表之后统一收回。在临床实习前的100名学生不做任何干预措施下进行调查。对另外给予干预措施后的100名同学进行调查。
二、对实习前护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
从学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际运用,是护生实习生涯中一个巨大的改变。通过调查发现有70%的护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主要原因是即将进入实习的护生未介入社会生活,对社会的矛盾性,复杂性,多变性了解甚少。为此要教育护生在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有30%护生认为只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就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但是这些想法有偏颇的。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实习合作医院有哪些不了解;对实习医院情况不了解;对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选拔考核标准不了解;担心理论和操作、面试不过关,不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医院;担心在实习中出现护理差错;担心与病人难以沟通;担心个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训学习能不能胜任临床工作;对实习环境和生活的恐惧。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在护生的心理准备不充分很容易导致不自信和对未知的焦虑感。通过调查发现有95%护生建议学校在实习前“进行有针对的对护理操作进行强化培训”;护生对几年的护理操作学习是否能在实习中做得很好,没有把握。综上所述,认为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操作技能的训练[1],且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同时进行,同时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护生在实习前对临床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院校缺乏对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有待加强此方面的指导。
三、干预措施
对于高职护生进入临床前存在的较大的精神压力,学校老师要及早的进行介入,有针对的采取护理措施,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更早,更好地适应临床生活。
(一)针对高职护生对实习医院认知不足进行宣教
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学校网站介绍实习合作医院的相关情况,实习生的选拔考核标准要求、地区分布、实习费用、是否提供住宿等做介绍;其次,咨询实习管理老师、对该院了解的老师及曾经在该院实习的学姐了解;还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优秀实习返校生经验交流座谈会了解医院选拔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解除对医院认知不足的焦虑。针对实习合作医院的面试、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有计划进行复习相关课程,做到提前准备,争取靠自己的实力去到自己想去实习医院。
(二)增强护生的责任心,严格操作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要让护生意识到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担当的责任,在练习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及各项核对制度。引导护生不懂就问的学习方式。老师可以讲解一些临床护生出现护理差错的后果,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临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技能训练
为了让护生的操作程序能更好的与临床操作程序接轨,在实习前一个月进行岗前培训,周末全天开放技能强化课程,重点是护理常用技术和外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中常用的护理操作。由老师、护理操作能手对护生进行指导,强化护生的操作水平。老师要在实习前2周对学生进行操作考核,对操作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再次指导。护生在实习中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增加自己操作的次数。
(四)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针对护生对实习环境和生活的恐惧,向护生介绍医院环境与学校环境的不同以及如何面对这种改变;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减轻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未知的实习生活的心理焦虑等,使其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实习。教育护生作为实习生角色的要求,让其对未来的角色转变做好心理准备;介绍与临床带教老师相处的方式,包括与临床带教老师融洽相处、向临床带教老师学习,提出建议,供护生参考。通过以上方式提高护生应激水平,增强其适应能力。也可组织专题讨论会、定期访谈和心理支持[2];通过校刊、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实习前邀请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往届毕业生,用他们所走过的历程,现身说法介绍实习体会和学习经验,使护生和学姐学长及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消除恐惧感和陌生感,使护生学有榜样,信心十足,更好地在实习中表现自己。
四、结论
本调查显示,实习前的护生的心理不适主为焦虑、恐惧,自信心不足等方面。我们从对实习医院宣教;增强护生的责任心,严格操作;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强化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对护生进行干预指导,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水平,操作技能,从而引导护生正确应用护理理论和技术,鼓励他们自信的应对实习生活,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3]。我们采取干预的措施后护生在实习医院的面试中表现出自信,理论及操作考核中表现优异,顺利的通过实习医院的选拔,增强了去临床实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慧,左满花,柳琳琳.实习护生心理压力源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2009,24(9):8182.
[2]许红,王春桃,龙芳.护理专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9):6870.
[3]姚双雁,吴清兰,洪慧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