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摘◇
效应,适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
“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两点尝试
在中国高校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好的就是要选定一个既符合本校办学特色,又符合语言规律和翻译原则,同时也对应国际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改惯例的英文校名,其次还应中呼声最高,参与尝试教改的教师也越来越当注意培养和保护中英校名多,它确实是改变以往阅读教学耗时低效缺陷的无形价值。
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大多数老师都将目光聚焦在:群文阅读教学怎样确定中心议保持相对统一性
3.高校校名英译应注重题?如何围绕一个中心议题选取几篇文章?选我国高校校名英译五花好了文章,怎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多篇文章一八门,从上述理工类大学的起学习?在听了多节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示范课校名英译就可以直接看出。后,我不禁思考:多篇文章的生字词课前是怎么高校校名英译的随意性很处理的?(这是阅读教学第一步,是所有语文教大。事实上,一个统一、标准学不可能跳过去的环节)学过几篇课文后,学生的英文校名在中外科技交流在由读到写的知识迁移,习作训练该怎么结合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本次群文阅读课堂进行?
英文校名与中文校名一样,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是个系统的潜藏着无形资产的价值。同工作。在群文阅读教改中,我们不能丢开识字时,高校名称英译应该具有教学与作文教学,仅在学习课文的环节进行“群一定的长效性。校名如同人文阅读”教改!离开了识字教学与作文教学,课名,是高校在国际上进行宣文教学就如空中楼阁,即使在美丽,也不实用。传和交流的一个“窗口”和一学生的识字累词能力不提高,阅读障碍就越来张“名片”,一旦确定就要保越多,群文阅读教学进程不可能顺利;学生的习持其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作还按老方式训练,群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未三、结语
必能适用某次习作训练,学生在阅读课积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使进程知识转化不成能力,自身素质得不到提升,这样使我国高校不论是在学术、的教改只是课文教学形式的改变,实际上又有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在什么意义呢?
国际交流中的不断增加,高对于以上问题,我在日常教学中,在中高年校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级依托教材文本课内外相结合进行群文阅读教用英语宣传中国高校的机会学尝试的同时,根据选文特点,进行了识字教学大大增多。一所高校应当谨和作文教学的改革尝试。慎地选择适合自身特色同时一、识字教学:字卡识字,小组自学
又是符合语言基本规则的英以前的识字教学,在中高年级阶段,学生主译校名。不论是高校自身还要通过教师讲解,自己作业抄写,做练习题掌握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新的生字。掌握生字的知识点主要是一个字的校校名英译问题都应加强重音、形、义。
视。
为了提高群文阅读时学生的学习效率,生参考文献:
字学习就应该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扫除一切阅读[1]龙海平.我国职业技
障碍。如果我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也术学院校名英文翻译分析[J].许会稍微快点帮他们解决难字生词,但这与群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文阅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拓宽学生知识16):11-15.
面”的教改初衷是相悖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自[2][5]王栋,李屏.我国高己动起来,又能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呢?我尝校校名英译问题探析—以江苏试了字卡识字,小组自学的方式。我将一单元省本科院校为例[J].术语标准课文和所选课外文章篇目的生字全部用20公化与信息技术,2009(1):31—分正方形卡片写好,一个小组发几张,让学生以33.
小组为单位在卡片的空白处充实该生字的知[3][4][6]韦建华.重视高识。小组做好了卡片后,在课堂上再与别的小校译名问题[J].西北第二民族组交换学习,全班轮换学习彼此的生字卡片,直学院学报,2006(1):129-133
到所有生字都学一遍。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现在我班学生在字卡识字,小组自学的生四川成都,610000)
字学习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的提高。现在我们的生字学习是真正的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这个字的相关资料,小组汇总,共同制作。在与别的小组交换字卡学习时,他们还知道互相取
.048.
□郭娅
长补短,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我讲解他
们漫不经心的听,我布置抄写,他们应付了事的抄。现在,没有抄写的作业,他们积极查找生字相关的所有内容,还自己动手工工整整的写在字卡上,字写的比原来还多,但他们非常乐意。
第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为全面,因一个字而积累的知识更为丰富。这是以往的生字教学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学生对字卡的制作,起初也只是这个字的音、形、义。进而,有同学扩展到这个字的形近字、多音字、同义字、同音字等知识点。最后,有的同学制作的字卡上还有楷书你、隶书、行书示范书写的书法欣赏,有的字卡上会有字谜,有的在字卡上写上了含有这个字的成语、古诗、名言、歇后语等等。学生在字卡制作过程中自行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融合,又通过字卡的交换学习有了知识的传递与碰撞。
如“囚”这个字,学生的字卡是这样制作的:囚,全包围结构,部首“口”,造字法:人在口中,被拘禁,被,则为囚。字义1、拘禁。2、被拘禁的人。形近字:困,因,国。组词:囚歌、囚禁、囚犯。成语:囚首垢面。相关积累:丈夫落落掀天地,岂可束缚如穷囚——王阳明。书法欣赏:隶书、行书、楷书。
第三,字卡制作和小组学习中学生的比、学、赶、帮、超,以及,小组中优秀生对后进生的帮、扶、带,这些学习效果,是我一个做老师的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的。
学生在学习情绪、学习收获、学习效果上的改变,使得我的识字教学与群文阅读课堂实现了步调一致:依托教材文本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二、作文教学:结合习作练习,再次整合学过的课文
我们小学生的习作主要以写人,写事为主,也有诗歌和说明文的练习。
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是以单元为单位,以教材文本为依托确定中心议题,结合议题选一两篇课外文章一起作为群文阅读的学习对象。习作练习,我再次将课本中的课文以体裁为线,因作文训练点的不同重新整合,在习作课上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和心态来重读,并以条款总结出我们需要向课文学习的点,作为本次习作训练的提示。
如:五年级下册,诗歌写作训练课上,我们就将这一两年学的现代诗都整合在了一起《天路》《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囚歌》《桥之思》《爱我中华》《种子的梦》……加之课外的《断章》《再别康桥》,群读之后,学生总结了这些诗让他们欣赏的地方:①想象丰富,善用拟人、比喻。②结构工整。③押韵更好。④观察、选材都从细处入手。⑤表达明确的中心,感情真挚。写诗的时候,学生就努力朝着自己总结出的这些点去
(学术平台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改进
□曹喜顺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部立德树人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当代高校传承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实际需要,具有其融合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物质化程度的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认知亦随之发生变化,思政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持久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应去除简单黏合模式和试图迅速取得实效的盲目性。
关键词:复杂性;改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根植于中国社会各领域。大学生有效汲取、消化进而转化为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中,过程复杂,知易行难,实现真正的有效融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和社会思潮,充分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或硬性嫁接而应预知困难、把握方向、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是实现二者有效融合的前提。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考验
1.价值导向错位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新事物进入中国,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也有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糟粕,导致部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错位,甚至鄙弃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产生严重的媚外思潮。不容否定,西方发达国家的确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先进技术和值得借鉴的思想文化,但中华民族亦有五千年绵延不息,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片面将学习借鉴和固本根源二者割裂,过分渲染西方世界文明、技术的先进性,否定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实质上是对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自信。正如*总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实现,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因此,逐步消除错误价值导向干扰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前提,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
2.考评障碍
目前国内人才评价机制虽然强调德才兼备原则,但在具体实施中未能突出“德”的主体性,现有人才考评制度过度依据各类硬性资质,片面实用主义和功利色彩浓厚。在此单一价值导向下,多数大学生将大量宝贵学习时间投入到英语、计算机等各类等级考试中,甚至出现各类学无所用的现象,严重忽视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削弱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自觉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认知困难、理解困难诸多因素。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办法
1.改进人才考评体系
改进人才考评体系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和先决条件。完善现有考评标准和督导机制,将人才评价体系重新进行整体设计,精简、废除各类繁杂等级资质考试。并结合入党推优各环节,建立并完善人才考评长效机制,高校思政课考评标准应破除单一的学期成绩模式,而应延伸为在校期间的持续考评,着重培养大学生讲仁爱、做。这样的作文课上完之后,学生写起文章来,不会再觉得无从下手了。而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也自然的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在了一起,即使学生习作有章可循,又借机重温了以前的文章。
群文阅读教改中的这两点尝试,解决了我在群文阅读教改
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形成良好
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使传统文化教育完全纳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的硬性指标。
2.改进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盘根错节、体系庞大,概念抽象而难于理解。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先进事迹、模范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避免过往僵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手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加形象具体化,接地气而不失理论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广义化,使传统文化教育不再仅限于单一思政课程和从事思政教育的专职辅导员,而应贯穿于高校各类教学课程,既满足学科交叉的实际需要,也是高效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各类专职教师应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自觉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利用课堂教学优势和本学科实际情况以及教师自身传统文化底蕴的感染力,不失时宜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3.改进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既是对高校大学生的再教育,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集中检验,改进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高校应结合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本校实际,切实开展各类公益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英模人物,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层群众等形式多样的校内外主题活动,“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和爱国、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现代元素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影响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国党新闻网.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26/c094-2445.html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EB/OL].http://www.zgdsw.org.cn/n/2014/0505/c2188-24975298.html
[3]*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09-29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1)
最初时的困扰,使得我的整个语文教学不是再游走于群文阅读教改的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做到了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更好的扎实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
.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