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文章作者 2011-9-8 21:17:57 阅读次数力已不是什么新论了
杨国岭 发布时间
90 一、 课题简介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很多教师都把目光转向了这点
这也成了我
自从提倡新课程以来
们当前教育的重点。可是很多观点都是从理想方面来谈的科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好条件
而我们作为物理学科和化学学
我们
因为我们是始终和实践以及创新连在一起的。在过去
但都是个人方面的成果
课题组的成员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我们这一次要通过集体的力量
将这些成果汇聚在一起并使他更加强大。 二、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课题的理论价值 对理化课堂上进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坚持运用陶行知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贯彻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以及江泽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
结合理化
民总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摇篮”的指示根据我校初中的实际情况
学习国内理化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
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 2、课题的实践价值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新世纪发展教育的客观需要
这种需
要不仅是从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提高全民族文 化素质塑造适应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 理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是“做”的科学
理化实验教学中最能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
学生不动脑筋
不会处理一
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现在理化学生实验只是被动的看或做长期下去
多为老师手把手地教或演示
怕动手
不会动脑
学生不会动手怕动脑
般的简单问题了对理化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更不要说什么创新了。所以我们认为开展
对理化课堂上进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 三、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实验主要是研究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行为能力和基础能力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开展理化实验教学改革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
积极探索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施四个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
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学习为主的意义学习 观的学习
4
3
2从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转变为以深刻理解
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
从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力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学生动手分组实验设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力求通过理化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计创新实验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学生乐于动手
勤于实践
撰写小论文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活动使学生能自主地将扩散思维与集中
“心智操作”能力得到训
不断享受成功的感受
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有机地结合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教
师提高理化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研究水平。 2、课题主要内容的论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指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
他们的创造发明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独特、前所未
有的后者主要是指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尽管上述“新”东西可能是别人已经发现、提出或者解决了的。中小学科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那么亲自去把握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强烈”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极大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在本课题研究中
我们计划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
“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当学生遇到疑问时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
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理化、化学必不可少的
手段。 “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理化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有新发现中产生创新的萌芽。 2、多想
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
实验事实说明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
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
在实验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
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时指
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
实事求是地做及时清洗仪
写好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妥善处理废液和废渣
器打扫实验室等。 对教材中操作简便、易成功、耗时少、安全无污染的演示实验我们尽量改为边讲边实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
学生总结归纳
增
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同时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
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开放实验室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
让
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
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 同时本课题也在注重理化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
“新” 、“细”、“实”、“活”。 1、新教师要确立教育的
新理念“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 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是靠教师去培养和挖掘。 2、细
实验教学要严谨细致
倍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
生善于联想一切、善于比较异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等良好的创造思维的品质从而实现教育的超越。 3、实
实验教学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
制定的目标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在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做”上下功夫。 4、活教学方法要科学灵活
教学手段要合理恰当
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激活
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五、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研究了十多个省、市级课题对教学中面临的多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本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老师
大都也参加
了上述课题的研究他们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教育教学理底厚实。 本课题组的组长丁凯通校长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大学本科毕业
系当前我校分管教学的校长
工作多年来特别注
教学实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创造快乐的班级学习氛围
绩显著并且善于专研。 本课题的主持人杨国岭老师大学本科毕业系我校初二年级副主任工作以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
曾多次承担学校、县和市优质课比赛
并获奖
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论文多次在县、市、省、
国家级获奖。同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我校不可多得的实干型教师。无论接受什么任务
新课程理念吸取快
积
总能按质按量完成好在教师群体中有一定声誉。且教学功底扎实并能及时实践课堂教学
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改进课堂教学。课改热情高
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我校的一线教学精英她们教学功底扎实
新课程理念吸取快
并能及时实践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
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们
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她们课改热情高
业务上精益求精肯钻研肯创新工作相当吃苦有爱心。 一旦投入了课题研究
都将以高昂的热情参与教研给课题充分的时间保证。 六、课题的研究人员分工以及实施阶段的计划 1、课题负责人丁开通、杨国岭 2、课题分工 丁开通 组员与分工究
2
1
第一小组组长
A、陈洪曙、葛乃军负责课堂教学 B、吴乃江、徐李亮负责调查与研
A、蔡中祥、刘红梅和彭青红负责数据
制定计划
第二小组组长杨国岭 组员与分工
分析总结 B、梁浚、韩丽华负责实验与反思 3、课题研究实施规划 第一阶段阶段
2011 年 4 月
2011 年 7 月初 主要任务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1. 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
完
性进行论证 2. 选定实验班级 3. 填写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
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4. 认真规划本课题的具体内容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研究阶段报告
2011 年 7 月初
2011 年 8 月底 主要任务 1.完成课题开题
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实验进
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
2011 年 12 月初 主
组织集中学习。
完成各组的实验研究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
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研讨、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要任务
2011 年 8 月初
1. 收集与创新素质教育相关的资料以及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2.在每周的业务学习活动中讨论新课程与创新教育的联系。 3.分析不利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存在的问题
分小组分内容进行研究
着重讨论与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
略。 4.走进课堂通过研究课或是录像课的形式直观了解这些问题并将改进的方法付诸于实践检验它们的实际价值。 第四阶段
结题鉴定阶段
2012 年 1 月
2012 年 6
月 主要任务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 2.在本校对课题研究的成果
进行推广。 3.整理研究档案完成结题报告。 4.申请市教育学会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