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无界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思考

基于无界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思考

来源:保捱科技网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

基于无界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思考

刘丽华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所谓无界化理念,就是打破学院中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通过相互合作与教学资源共享来提升的综合素质水平,基于此,文章以无界化教育理念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无界化理念的基本含义,然后具体提出了基于无界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建议,希望对我国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无界化;艺术设计专业;发展

无界化概念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吸引了国内大批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无界化教育理念作为一种“舶来品”,在各个方面均与国内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院校在引入无界化教育理念的同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其转化为适合自身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无界化理念的基本含义

无界化教育教学理念最初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提出和实践,其实质是通过不同院系间的教学与项目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综合性项目中团结合作,充分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和职业技能。

在当前的无界化理念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是最早显现出无界化教育教学优势的专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二维、三维、四维方面的设计和制作技能,通过对该专业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任何物件都充满艺术气息。举例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学生每年的优秀作品可以展示在学院的各个需要装饰艺术的空间;完成一些公益广告设计,遍及学院各个角落,包括草坪、教室、食堂、卫生间、宿舍,如卫生间常见的“来冲冲、去冲冲”这样的标语也可以因为设计而变得富有趣味;其他院系开发一个产品,艺术设计可以协助设计出更好的造型、平面宣传;可以辅助其他院系的教师美化教学PPT、精品课程网站等。

二、基于无界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建议

1 建设无界化教学团队

无界化教学团队是指不同学科背景下

278 ·

的师生为同一个研发项目携手配合、紧密合作,从而解决一系列难题,实现研发目标。该类项目通常要求跨学科专业知识与科学技术相互配合,因此,相应的无界化团队建设也要面向各系各专业。举例来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其艺术素养和设计能力均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其设计作品也常常会受到企业好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常常会招致用人单位不满,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对此,相关院校可以组织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公共课教师组建无界化教学团队,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应用写作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以此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

2 无界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中的无界化,就是指课程体系要按照理论、技能要求和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将所有的要点重新组合。实践过程中体现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都较强,课程内容可以随项目进行调整,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延展。以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包装设计课为例,院校在安排其相关实训课程时,可以按照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及综合创意实训的顺序,逐步实施。其中,专业基础实训要求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完成设计稿并进行制作。专业基础实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核心实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图形、色彩、文字以及其他材料等设计出不同风格、不同创意的包装设计。专业核心实训要求学生能够将包装设计与实际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包装的整体内涵;综合创意实践强调的是学生对创意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学生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可引入地域文化,如哈尔滨的方正剪纸、青牛葫芦、角雕和

麦秸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为这些产品设计特色鲜明具有创意的包装设计,为地方文化打造旅游名片。

3 教学资源的无界化对接

无界化理念提倡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项目开发充分利用学院优质资源,以此促进不同学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促进学院教学资源与人才的共享。推动各学系间团队精神的拓展,强化了师生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开发项目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们需要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们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开发项目实践,并且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艺术设计进行评价和指导,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各院校在引入这一先进理念的同时,也要针对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真正将其消化吸收,形成独具学院特色的无界化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强化院校互助、共享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校内不同院系之间的合作交流,塑造学院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无界化对接路径研究——基于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J].职教通讯,2017(27):1-3.

[2]赵浩.四川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思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212-21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