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杂记苑〃莫忘先烈英灵,为祖国发展努力!》 作者:黄俊翰 笔名:半个书生
厦门英才学校小学部 初一5班 黄俊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有许多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惜流血牺牲 ,他们的英雄事迹世代流传,激励着我们后代的人们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早在唐朝就有了许多诗人通过作诗来抒发自己悲伤来纪念一些烈士、亲朋好友,《途中寒食》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写的: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像这种纪念英雄、好友、亲人的诗还有许许多多,因为有无数的英雄、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惜流血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世代流传,激励着我们后代的人们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比如在1943年春天:
日军对唐河两岸进行大扫荡。王璞的家——完县野场村,作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后勤供应处 ,就成了日军的重点目标。5月7日 ,因汉奸告密,日军突然包围了躲藏着200多群众的后石沟,并在山坡上架起了机,威逼群众说出八路军的支、弹药、粮食与服装的埋藏地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怒视敌人,始终没有人出声。恼羞成怒的敌人以对天鸣相威胁,惊慌的人群也开始骚动;而年14岁的王璞却表现得非常镇定,他把周围的8个孩子拉得更紧,低声鼓励大家,不要理睬敌人。日军又用温和的腔调说:“谁说出八路军的粮食、弹药藏在哪里,就放了谁。”此时的王璞已无法压住满腔怒火,他痛骂汉奸,并高声对人们说:“大家要记住抗日公约,就是死也不能说。” 几个孩子也跟着大喊:“死也不能说”,人群中也发出了齐声呐喊:“死也不能说!”穷凶极恶的日军军官举起指挥刀狂喊:“统统给我杀掉。”三挺机同时向人群喷出罪恶的火舌,小王璞与母亲及128名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口之下。王璞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后来被授予 “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他的勇气、志气和骨气永远为后人所称颂!!
啊!正因为有无数象王璞这样的先烈,所以才有新中国,也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才会有我们自由自在的和平环境。所以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翰林杂记苑〃莫忘先烈英灵,为祖国发展努力!》 作者:黄俊翰 笔名:半个书生
2010年3月29日,学校组织了我们去祭扫了厦门烈士陵园,看着那巍峨、严峻、严肃、高耸的纪念碑;看着那如同长河般流动的人群;看着那挂满白花的松柏树,我的心中不禁起了一丝震撼:繁华的街道,美丽的建筑,先进的科技……虽然说这些不是先烈们发明创造的,但是如果没有了那些先烈,我们中国说不定还沉浸在战争的硝烟中;如果没有了先烈,我们中国说不定已被小日本占领;如果没有先烈,我们哪有机会创造财富,我们哪有机会幸福快乐,祖国哪里有机会繁荣富强……!
英雄啊!我们面对您那不朽的灵魂宣誓:我们的幸福是您用鲜血换乘的、我们的快乐是您用汗水造就的。我们一定不会让您的鲜血白流,而要让它流的有价值,拥有不菲的价值!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要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让英雄的英灵永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