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2、伊索寓言

12、伊索寓言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临泽镇教育中心校小学语文导学案

课 题 主备人 12、伊索寓言 徐红兰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复备人 审核人 读懂《狐狸与葡萄》、《蝉和狐狸》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从中获得教益,体会文中狐狸、蝉的角色特点。 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了解《伊索寓言》中狐狸形象的特点,尝试为狐狸编故事。 阅读《伊索寓言》,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目标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2、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剩下的两则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反馈,知识铺垫 阅读《狐狸与乌鸦》的故事。 三、交流展示,习得方法 1、自由读《狐狸与葡萄》,谁来讲这个故事。 2、出示:葡萄架下的狐狸,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狐狸说的是真心话吗?那葡萄架下的狐狸忽悠谁呢?用成语就是(自欺欺人)。 3、葡萄真的是酸的吗?狐狸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找出文中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出示:“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葡萄晶莹剔透,非常诱人,馋得狐狸牙齿咯咯地响,但是他眼睛看得见,嘴巴够不到呀!看来不是葡萄酸,而是心里酸溜溜的,就是心里难过、悲伤、嫉妒。 4、心里酸溜溜的,就把甜的说成( ),把好的说成( ),把美的说成( )。这个酸溜溜的话怎么读呢?指导朗读葡萄架下的狐狸,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5、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见了,告诉狐狸这葡萄是甜的,狐狸又会怎么酸溜溜的回答呢? 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真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爱莫虚荣,为力,表里不一) 6、这个语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些人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没有成熟。”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个寓言故事的呢? 讲故事,评角色,悟寓意 四、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探究:

1

复备与调整 临泽镇教育中心校小学语文导学案

自由朗读《蝉和狐狸》,思考并讨论: 1) 讲一讲这个故事。 2) 蝉、狐狸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声吗?” 狐狸说的是真心话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一次他想欺骗谁?他美丽的谎言背后是什么?(陷阱、阴谋、圈套)狐狸的阴谋要想得逞,他就得一个劲地赞美,指导朗读句子。 3、这是只什么样的狐狸?(居心叵测,虚情假意,别有用心)他遇上了一只怎样的蝉?找出关键语句来证明。(聪明机智、警惕性强、怀有戒心) 4、讨论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我们学过很多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比如:守株待兔,你还知道哪些? 5、名言共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角色比较,随文巧练 狐狸曾用同样的方法骗取了乌鸦,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围绕 “受骗、取经”的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六、拓展延伸,尝试写作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寓言故事共同的角色是狐狸,其实《伊索寓言》中有许多有关狐狸的故事,你读过哪些?(狐狸与鹤,狗与狐狸,野猪与狐狸,蟹和狐狸等)这些故事中的狐狸共同的特点是狡猾、会骗人,是个大忽悠。他们总是扮演反面的角色。其实,狐狸是一种聪明、机灵的动物,比如《聪明的狐狸爸爸》,课后同学们可尝试为他们编写正面角色的故事。 板 书 设 计 12、伊索寓言 讲故事 自欺欺人 安慰 评角色 狐狸 悟寓意 欺骗别人 圈套 教 后 反 思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