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规范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和对象
本公司区域范围
3、依据
①《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安办〔2016〕103号)
②《关于印发《张家港市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③《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张经安发[2018]6号)
4、定义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控制措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安全生产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安全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可接受的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容许程度的风险。
5、职责
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小组:负责各自部门科室的风险辨识、评价、管控措施,完成各部门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安全部门:负责各部门科室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收集及汇总,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
6、工作程序
成立领导及工作小组,组织全体员工安全培训,
各部门根据要求合理划分风险单元,对管辖内所有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缺陷和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在全面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采用LEC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底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风险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按照“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的原则,根据职责分工,从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各科室领导直至班组长,层层带头落实;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企业、车间安全风险的四色分布图;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示牌;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
根据风险辨识,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加强风险培训;
针对辨识出来的风险,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标准、内容和频次;
据隐患检查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台账,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报告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在厂区、车间宣传栏,对每次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治情况进行公示; 每年年末各部门根据要求,重新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