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传统粉彩的艺术特色

论传统粉彩的艺术特色

来源:保捱科技网
陶瓷史话 6 7 论传统粉彩的艺术特色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杭州31 0O18 斯泓 ON THE ARTlSTIC FEATURES OF THE TRADITlONAL PASTEL 粉彩是始于清代的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至今 描、钉头鼠尾、曹衣描等“描法古今一”。 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康熙古彩的绘画基础 粉彩的线条运用基本借鉴十八描的法则。黄宾虹曾 上,吸取珐琅彩的制作工艺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装饰 根据自己的作画体验,总结归纳出笔法的五要: 艺术。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 “平、留、重、圆、变”。传统粉彩在线条运用上 说。清陈浏在《陶雅》中曾赞粉彩是: “前无古 多遵循以上几个法则,但是更加难以把握。因为它 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一)笔墨 不仅是在一个光滑的物体上绘画,而且有很多作品 是在一个360度的球面上进行创作,颜料也是用油 调制,线条容易产生滑、涩、扁、臃肿种种毛病。 1、线 从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古人就开始使用毛 在瓷画中要达到线条像被刻进瓷面的艺术效果是很 笔,这种工具的使用使中国艺术在其诞生之日起就 要功力的,尤其在“平、留”的基础上, “重、 独具线性艺术的种种风采。无论是书法、绘画、还 圆、变”的用笔更需不断磨练,手运心悟,才能稍 是工艺美术都在其各自的领域发展到线性艺术的高 有起色。粉彩用来填色的水颜料最适合单色平涂, 峰。 很难像国画颜料那样直接作为有色的线条在纸上驰 粉彩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它 骋,所以纵观有史以来的粉彩作品,大多以工笔重 运用特殊的陶瓷彩绘颜料创造性的把装饰图案与中 彩,或兼带一些小写意,多采用黑色构线与单色平 国传统绘画移植到瓷器表面并形成了自身不同于纸 涂的绘画方法,所以大多使用高古游丝描、琴弦 上绘画的特殊效果。线条作为粉彩瓷画的基本语 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等中锋用笔的线条,这些 言,与中国画论里的骨法用笔理论一脉相承,息息 线条刚柔相济,意气相连,力透瓷面,明朗通透。 相通。 形成了粉彩线性艺术的杰出高度。 康熙时期的粉彩作品处于初创与发展阶段,雍 用线来表现结构、虚实、远近、强弱、明暗等 关系,古代《绘事指蒙》载有高古游丝描、琴弦 正时期的作品是传统粉彩艺术的高峰期。其线条大 多是中锋用笔的铁线描与高古游丝描。以粉彩八桃 图天球瓶和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为例, 吸取宋人花乌风格,用笔劲挺柔韧,对象描绘结构 (图1)雍正粉彩八桃图天球瓶 (图2)雍正珊瑚红地牡丹纹贯耳瓶局部 b n&l陶瓷科学与艺7 ft 200811总第395期 .分明,层次清晰。八桃图天球瓶画面明朗清秀,主 干、侧枝、嫩枝主要采用双钩画法,但其中笔墨各 有变化,主干用笔苍劲老辣,墨色沉着浑厚,一些 细部受西洋绘画的影响,体现出有点像圆柱体那样 的立体感,甚至有点高光。侧枝先用中锋勾勒,再 加以皴笔与渲染,小嫩枝一两笔到位,力送笔尖, 笔笔聚气。绿叶线条灵活飘逸,轻而不浮、巧而不 滑、舒展自如,在枝干与花实之间穿插邀游;桃花 用线粉嫩柔媚,圆转婉约;桃实硕大饱满,艳丽夺 目(图1】。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上绘 有四种颜色的桃花,形态各异、迎风招展(图 2)。雍正时期的另外一件著名的作品粉彩团蝶纹 碗,以彩蝶与花卉一起入画,色彩缤纷、斑斓夺 (图3)雍正粉彩团蝶纹碗局部 目。每只小碗外壁上画有五组由两只形态各异的蝴 到了更多的表现,用笔更为丰富,并与传统绘画艺 蝶与四季花卉组成的团花蝶纹。蝴蝶与花卉的线条 术更为相通。如《粉彩仕女图灯笼式瓶》,外壁绘 各具特色,尤其是蝴蝶,勾勒极细致精巧,翅膀上 麻姑手捧一瓶梅花飘然立于海上,其旁有衔寿桃的 的花纹与经络结构清晰,四肢与触角硬挺有力(图 仙鹤为伴(图4)。其人物造型与用笔颇具陈老莲 3)。雍正时期人物画风用笔以纤弱清秀圆润为 画风但缺少了陈画的些须灵气。乾隆《粉彩百鹿图 主,有清代侍女画的总体特色,山水画以仿照当时 双耳尊》,尊体绘百鹿,衬以山林、小溪、花草树 盛行的“四王”院体画风格为主,师承董源、巨然 木等背景,鹿群线条工整严谨,一丝不苟,树石山 与元四家, 林勾、皴、擦、点、染并用,法度森严,小溪水流 用笔灵活松 和白云环绕用铁线描勾画(图5)。整幅作品给人 动,并经常 的感觉是面面俱到,以工整严密细腻见长,颇具五 配有优美娟 代闻名于世的《丹枫嗷鹿图》之画风,但比之于 秀的小楷题 此,稍嫌造作与呆板,流于形式而气韵不足。乾隆 诗补白。诗 时期有很多粉彩人物与山水瓶,或是以人物为主 书画印结合 体,山水为背景,或是一些工整的界画,都是法度 的构图方式 森严,严整细腻、柔和秀美的画风,与当时统领清 在雍正粉彩 代画坛的四王画风一脉相承,大多采用披麻等以线 中得到广泛 条为主的皴法,绝少出现北派山水画和宋人画风中 应用,这是 大刀阔斧式、爽快淋漓的斧劈皴法。如《粉彩开光 康熙粉彩所 山水诗句方瓶》,山水树木、庭台楼阁,远近关 不具有的。 系,无一不采取界画的用笔与程式(图6)。包括 乾隆时 水波纹的画法,都是中锋用笔,但由于线条太中规 期的彩绘题 中距,皴法又极其单一而缺少变化,显得很拘谨与  材较前朝有 呆板。了拓展,除 总的来说,传统粉彩繁荣时期的创作以花鸟画 花卉虫草 最为突出与耐看,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传世实物 外,山水与 中花卉虫草达二十余种,画风继承了宋人工笔重彩 花有露珠,蝶 人物题材得 的线条与色彩之美,其精者甚至达到“有茸毛“的程度(图7),同时它也借鉴了当时在画 (图4)乾隆粉彩仕女图灯笼式瓶局部 坛上风靡大江南北的“常州派”恽南田(注5)的 陶瓷史话I 69 “没骨”画风(图10、11】,线条运用也最深得 “平、留、重、圆、变”的艺术原则与精髓。 2、点 粉彩中还有一个特有的艺术手段与特色就是 点的运用。点染是粉彩最有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段 之一,是花头的主要染色方法。在涂好玻璃白的 花瓣上涂一层煤油,然后用很细的点染笔从花头 沿着花瓣跟部点点子,用点子的疏密与浓淡表现 出花朵的浓淡深浅与前后关系,达到一种柔和与 立体的效果(图8)。有些类似于恽南田的没骨花 鸟画,但比之没骨花卉的平涂渲染,它的艺术效 果又来得更为厚重。另外,很多山石的体积与明 暗关系也用点子来表现,甚至用点子替代了很多 的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品的工艺性与 技巧性,程式化的语言越来越强烈的后果也导致 了其艺术的表现力与生命力逐渐被削弱。 清代的粉彩艺术从康熙朝发展,至雍正朝达 到艺术的高峰,至乾隆朝达到技术的高峰,这之 后由于缺乏创新而落入于工艺化模仿的俗套、新 (图5)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 鲜的血液越来越少,创作的源 泉越来越干涸,新作品越来越 少,渐渐没落。直至珠山八友 的出现,使粉彩艺术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并在艺术 上带领着它进入了一个新的高 峰。 3、墨 笔情墨韵是中国画区别于 其他画种的显著特点之一,墨 可以替代其他很多色彩,因而 有“墨分五色”一一焦、浓、 重、淡、轻之说。在粉彩绘画 中,墨色是用珠明料,在清代 粉彩中,它主要用来勾线与打 底色,然后在其表面罩一层透 明的水颜料,变化较少,表现 形式多为工笔重彩。陶瓷绘画 发展至珠山八友时期,在前人 粉彩艺术的经验上,更追求气 (图6)乾隆粉彩开光山水诗旬方瓶局部 (图7)粉彩花鸟局部 0'^0 r ,U 陶瓷科学与艺7lt 2008.1]总第395期 粉水绿、粉苦绿,翡翠等,红色系列主要为油颜 料,有胭脂红系列(类似于国画颜料里的曙红系 列)与油红系列(类似与国画颜料里的珠膘系 列),另外还有粉赭与古紫这两种偏暖色的透明水 颜料。在色彩前加一个粉字是为了区别康熙时期著 名的古彩颜料。实际上,珠明料与粉彩的水颜料都 是直接从古彩颜料中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把水颜料 的浓度降低,色调变得较为淡雅与柔和,从而与玻 璃白做画的效果相协调。如果说,古彩是大红大 绿、大俗大雅的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那么,粉彩 就是粉红粉绿、雅俗共赏的官方艺术的杰出代表。 在粉彩的发展历史中,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首 先是珠山八友前期,这一时期以康、雍、乾三朝的 粉 部韵与意境而大大发展了笔墨效果。对珠明料的运用 作品为其杰出代表。之后,就没有什么有新意的作 也有了更多的方法,比如用樟脑油;中、淋、染,做 品出现,艺术上处于一个保守的,继承的时期;至 出类似于水墨交融的效果;或是利用樟脑油与煤油 珠山八友时期,粉彩的题材、表现技法与内容都大 互不相融的特点做出各种肌理效果。总之把写意画 大被丰富。包括在色彩语言的运用上,增加了许多 的方法借鉴运用到彩绘中。或者是利用综合装饰的 柔和的中间色与过渡色,画面更为深远,意境更为 手段,以颜色釉结合彩绘,利用色釉的交融流淌灵 丰满。在红与绿之间介入了许多优美的色调,比 活的形成各种颜色与肌理效果,再在醒目处配以彩 如:淡墨色、淡褐色、淡兰色、淡紫色、淡黄色等 绘主题,更有一种意趣天成,妙手偶得的艺术趣 等。画面的装饰味削弱,绘画性得到大大的强化。 味。我们说,如果康、雍、乾三朝的粉彩创作是以 并且,由于新彩从国外传入,这种直观性强,使用 线勾勒结合单纯的色块的工笔画表现为主,是官窑 更简单易学的材料很快就与粉彩颜料想结合,产生 工匠按照宫廷发样,以“易其手而不分其心也”的 更为美妙的画面效果。珠山八友后期,尤其是在八 专门分工流程为原则,追求审美的统一与作品的完 美与精致,相对缺少个性。那么珠山八友则真正开 始把中国绘画的笔墨观、意境观、气韵观运用到陶 瓷釉上彩绘作品中来,融入了写意画的风格,并且 有了诗书画结合的构图形式。提上了画家自己的落 字与提款,真正意义上把粉彩提高到个性化创作的 纯艺术领域,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流派与体 系。如“程门的浅绛彩山水画”(图9)就摆脱了 清乾隆时期呆板的线条语言与构图方式,采用大块 渲染,笔墨交融的方法,有元大家之一吴镇的画风 特色。金品卿的“浅绛彩花乌瓷盘”,带有任伯年 的写意花乌画风。 (二)、色彩 粉彩的色彩特征可以概括为几句话:红嫣绿 媚、明净柔和、立体通透。 1、红嫣绿媚 传统的粉彩颜料主要有绿色系列与红色系列。 绿色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水颜料,主要有粉大绿、 (图9)程门浅绛彩山水 陶瓷史话j 7 1 十年代以后,艺术界、文化界的复兴导致的粉彩艺 术的再度繁荣,并且呈现更为多姿多彩的局面。当 今,粉彩山水、人物、花鸟在当代中国画百家齐 放、百花争鸣的影响下,也是面貌各异,有仿古 的、有传统的,有现代的泼墨泼彩、有浅绛山水、 青绿山水,也有水墨山水,有仿宋人的花乌精品, 也有现代派的花乌画杰作。色彩的表现力已经被粉 彩艺术家们运用的非常丰富,个性化因素大大加 强。大一统的艺术表象被打破。粉彩正在超越红嫣 绿妙的色彩语言而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展。(图 1 0—1 2) 2、明净柔和一般都是在白瓷上做画的粉 彩,用线与用色都是干净利落,决无拖沓臃肿之 感。洁白的瓷器与粉嫩的色调相得益彰,令人爱不 释手。并且粉彩的颜料不易脱落与腿色,很多年过 去了,颜色依然鲜亮、底子依然洁白光嫩。这种艺 术效果是纸上绘画所无法表现的。这也是这么多年 来,粉彩一直受到收藏家的追捧与艺术家的热爱的 一个原因。我们可以对同样风格的两件珍品进行比 较,一件是恽南田的没骨花乌画,一件是清雍正时 期的清雍正粉彩过枝玉兰牡丹图大盘。前者是沉着 的黄赭色色调,使用了较多的墨色,花朵处用白色 提亮,典型的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高雅与蕴籍, 即使是绿色的叶片,也是带有灰调子的沉着的绿, 似乎要吃透到纸里去。也许,这是在绢与宣纸上做 画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直接有颜料绘画或染色, 没有墨色,没有渲染与复勾,画面就不沉着,因为 感觉颜料吃不到纸里面去。而粉彩过枝玉兰牡丹图 大盘明快、洁净、响亮,一丝不染。虽然发着淡淡 的光泽而显得不够深沉,但仿佛一张少女明艳的 脸,看这使人愉悦。如果说,恽南田的花乌图象一 位藏而不露,风韵尤存的美妇,那么粉彩过枝玉兰 牡丹图则更象一位豆蔻少女、明眸皓齿,笑靥生 花。(图1 0一一1 2) 3、立体通透 粉彩水颜料的一个特点是烧成后突出于瓷器表 面并产生一种透明的玻璃质感,玻璃白融化后也会 在瓷面形成一种乳白色的玻化物质。在这层玻化物 上在经染色后烧出来的颜色特别的光洁发亮,并且 有很强的立体感。这是其他绘画语言所无法达到 的。 (图10)清雍正粉彩西厢人物盘 (图1 1】清雍正粉彩东青釉折枝花蝶纹尊 (图1 2)清雍正粉彩过枝玉兰牡丹图大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