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T恤条纹衫,穿这些衣服会被不小心认为是文艺青年
根据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定义,文艺青年大抵热爱阅读,追捧小众传播的、艺术书籍类、装帧优秀的书籍;热爱Indie音乐,关注国内外乐队发展;热爱各类艺术形式,若要求“甚解”就有点苛刻,但对艺术抱有热情,且能享受其中;对生活抱有“情怀”和“理想”——当然这两个词似乎也被用滥到曲解了原意。
哎呀,这年头,文青当得太容易了:小众一点,节奏慢一点,成天写写自己思考的人生就可以。文青造福社会,你看,它已经衍生出了“性冷淡风”、“VSCO风”、“断舍离”、“设计”一众style。里面混水摸鱼的东西一样多得不要不要的。
好吧,让我们把这个词的定义放在一边——贴标签简直就是世界上最无趣的一件事——仅作为一种穿衣之道来说一说,哪些单品你常常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至于是不是“穿了这个就是文青”,我觉得……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吧。
穿啥基本款都行,不要亮色就可以
文青也并非只有一种类型,就像同一种艺术形态中也有完全不同的风格。朋克粉和民谣粉聚一起往往会互黑,但有趣的是,在买衣服这件事情上,这两拨人的选择并不会差别巨大。
典型的文青style是各类基本款的叠加,材质优秀的纯色T是衣橱必备,图案往往以条纹和简单色块为主,MUJI的性冷淡风早就被文青“圈地”,但几何的撞色,有趣字符标语的文化衫,不同时代和国家经典样式也往往会吸引文青的注意,如和服纹样、旗袍简化款、中式盘扣、英气的长衫都会被不同偏好的文青收入囊中——不过我得非常负责地说,关于中式服装,剑走偏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最好的尝试就是不尝试,因为目力所及几乎没有有趣的中式服装设计。
关于用力过猛的文青style,感觉可以改日再来黑一黑。今天以正能量为主。
大众商业品牌往往不会受到文青的追捧,倒不是说绝对不会去买,具有情调、细节、个人情绪、材质特殊,也往往无法用性价比来衡量的设计品牌(或古着)才是调动购买热情的关键。
很显然,文青是(可能很好骗的)情怀产品的核心消费者。
穿啥鞋都行,不要亮色就可以
曾几何时(现在依旧)帆布鞋是文青style的必备款,不过追求特立独行和人文情怀的文青可能还会买这些:老北京布鞋、手工皮质制作、欧式古着高跟&单鞋、黑白色&复古款球鞋……
布鞋要单色,最好是千层纳底,刺绣什么的要手工,纹样古典,否则一不小心就是最炫民族风——局外人可能分不清楚中间的差别;手工皮鞋要避免花哨的镂刻,样式简洁的凉鞋和尖头圆系带单鞋是其中的大类;球鞋的没有那么多,但为了style而穿着的球鞋,需要避免购买反光材质(专业跑鞋往往会添加一块夜跑时需要的反光面)的专业款,回力和经典款三叶草是典型。
再多说一句,拿不准的话,千万!千万!不要穿布鞋和古着凉鞋。这里面水深得够说一箩的。
眼镜和布袋子什么的最管用了!
板材黑框眼镜也并非一成不变,从早些年笨重的方形粗框,到现在整体偏圆的细框,材质也从单一的板材到做旧金属感和原木材料。我们曾经写过电影对眼镜流行的影响,其中的约翰·列侬款圆眼镜可谓是一秒变文青的法宝。
纯色帆布袋也是文青style的必备,印有安迪·沃霍尔、披头士等和流行文化结合紧密的艺术家标识,简洁的鸟类(嗯,鸟类图案往往被亲睐)设计,有趣的文字的帆布袋也多被设计品牌使用。
帽子大类中,代表潮流的鸭舌帽并不是典型,渔夫帽、拉绒礼帽、画家帽、单色线帽则居多,拥有萌物细节的羊绒手工帽也是无法忽略的一个类别。
配饰则大多避免亮色宝石,简单的皮质手环、棉绳手带、做旧的银饰、木质戒指、蒸汽朋克风领带结等都是文青热衷的品类,拥有宗教色彩的串珠也曾风靡一时。
相机啊笔记本啊随便拿一拿,也挺管用的
喜欢阅读的,可以选择企鹅出品的口袋书,它们往往设计优秀,也可以是Kindle,带个K3出来拍照大概能秒杀;
喜欢拍照的,可以选择120胶片双反(这也是一秒文青法宝),禄来35系列虽然在估焦上需要训练,但外观秒杀康泰时G2旁轴——毕竟这只是style指南,不是真的要成为专业摄影家;
当然还可以有Moleskine速记本,Midori的Traveler'sbook,Lamy钢笔(入门版就够用了),耳机要头戴式,最好避免满大街的魔音,没有Logo单色表盘腕表等等。以上所有指南都只是入门版,想要打造个人化的文青style大抵还是要多有点文化,在茫茫单品中寻找最能代表自己性格和偏好的单品——比如,不要和我一个朋友一样,买了一件黑泽明电影《乱》的文化衫,却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注:文中图片除了布鞋来自“栋梁”外,其余图片来自popbee.com
喜欢这篇文章?去App商店搜好奇心日报,每天看点不一样的。好奇心日报,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