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史馆建设方案

校史馆建设方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 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其次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 即以一定的平台和形式,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 第三是学校博物馆,能把学校的文博全景陈列;第四是学校的荣誉室,是学 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第五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即通过校史馆的 陈列与展示,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从性质上看,属于收藏、研究、陈 列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她具有博物馆的部分属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属 性,从本质上看,应是博物馆的一种。它在收藏、研究、陈列、展览的同时, 更大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研究和产生思想、汲取和形成精神、 积淀和创造文化的摇篮,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对师生开展德 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

校史馆的意义: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陈列室。她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 的源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 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 积淀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和形成办学特色 [1]1、校史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校史馆,最难的还是校史的编写。在编写校史的过程中,要建立一 个写作班子,设计好写作的主线,规划写作的框架,突出重点和亮点,每所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把学校有特色的地方加以宣传。主线确定后,在写 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不分重点什么都包括进去。对于合并的 院校,原来学校的历史和现在学校的发展这两块写作比例如何分配要充分论 证。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审稿的机制,请学校退休的老领导来做顾 问团,同时征求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最后请学校现任的一二把手终审,这 样几上几下,保证展出校史的满意度。

2、校史馆选址、展版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校史馆的建设是学校的文化工程之一,学校在选择校史馆地址时,要有 前瞻性的考虑。要显得大气、庄重,便于参观,要彰显学校的文化氛围,不 要临时安排一个地方建设校史馆,过几年又换位置,这样装修的开销非常大, 同时也浪费人的精力;同时在安排校史馆房间的时候,要有预留的空间,为 以后续写校史留下空间。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展示校史馆的内容

现代技术的运用,给校史馆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他的图像、声音等的 加入,使得展出更加生动、有趣,不枯燥。在校史馆的展出中,有条件的学 校,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穿插于展览中,以此达到提高办馆质量的目的。

我们在写校史内容时,要全部做成电子版,对于征集到的照片、文字等 史料性的资料全部扫描数字化,为以后校史馆后期的制作打下基础。

河南省智博展览设计公司在做校史馆的规划设计中尤其重视这一点,因 为声光电在展览馆中的应用确实能够从一般的校史叙述中突显亮点,增加高 科技含量。

4、校史馆建设要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建设中,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规章 制度

校史馆的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学校在校史馆建成后,就要考虑校史馆 建成后的管理,要建章立制,规范校史馆的管理,不要认为校史馆工程完成 后,就放松管理,应该把它看成一个工作的开始,要规划好,不要虎头蛇尾。

校史馆是学校精神的再现,要维护就需要学校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 支持,在机构、人员、经费上要落实,为下一步校史馆的完善打下基础。 5、做好校史馆史料的征集工作

要使校史馆能吸引人,除了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外,史料及实物档案的征 集尤为重要,它能补充文字本身的不足,鲜活再现当年的事情。很多时候一 个实物,就牵涉一些校友的故事,这些故事很能打动观众的心,借助于这些 生动的史料及实物,宣传了学校,很有说服力。

6、编研校史,走一条集校史研究、教育、宣传之路

不要停留在校史馆完成以后就了事的观点,档案馆要走出一条学习型的 路子来。高校的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平时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更重要 的是利用馆藏档案丰富的内容搞一些编研,走一条研究校史的学习型的路子, 拓宽工作的途径,使得档案工作的路子走得更广阔些。 7、重视校史展的讲解工作

在校史馆建设完成后,要准备几套解说方案,针对上级领导、专家来校 检查的侧重点,有针对性的解说,这样效果更理想。同时档案馆要培养负责 解说和接待的人员,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逐步加以完善。 8、关注临时办展问题

在校史馆的建设中,有条件的学校要预留空置的位置,为临时办展用。 要使校史馆办得丰富多彩,有人气,最好不定期地举办临时专题展览,这是 对校史馆工作的补充。

校史馆建设方案

序 号

工艺材料及详细技术

品牌 单位 数量

大芯板龙骨 福相牌 E1 张 145 十八厘大芯板铺底 福相牌 E1 张 123

五厘夹板 福相牌 E1 张 95

1 2

基础部分

栓木饰面板 张 25 高级实木复合地板 平方 96 五金、配件、辅材 项 1 材料搬运费用 项 1 制作人工费 工作日 155

①内墙漆(25 公斤装多乐士内墙漆) 桶 18

展厅刷内

墙漆

展厅电路

②多邦粉、胶等 项 1 ③材料运费 项 1 ④人工费 工作日 45

单头筒灯 雷士牌 套 75 单头射灯 雷士牌 套 32 单色灯带 m 85 灯带接头 个 12

2.5

单行线 金杯牌 卷 18 4.0

单行线 金杯牌 卷 12 PVC 线管 规格:25 m 500 空调插座 正泰牌 个 2

普通插座 正泰牌 个 10

总控制电器(含 150A380V 空气开 关 1 个,60A 漏电保护器 4 个及辅 材)

弱电线材及配件(信号线等)

五金、配件、辅材 材料搬运费用

制作人工费

灯箱展板制作:夹层水晶板;PVC 展板;灯箱:(不锈钢切割,机器

压型,人工焊接打磨抛光,内置 25 方管支架,双层 4mm 透明水晶板, 灯片画面,LED 灯管);不锈钢精

工字;LOGO;贴画

灯箱附件 8MM 钢化玻璃隔板 镜面不锈钢装饰

德力西牌 套 1

项 项 项 工作日

1 1 1 35

3

项 1

4

展厅装饰

附件

项 平方 平方

1 14 4.5

展示柜 600*600*950 展示柜玻璃罩 600*600*450 展示柜 2000*2000*950 五金、配件、辅材 T 型展示台 制作人工费 校园沙盘制作 个 个 个 项 个 工作日 项 4 4 1 1 9 35 15 沙盘 具体案例 :同济大学校史馆 1)同济大学校史馆景观规划简介 (1)同济大学历史 同济大学由 11 年德国海军 随舰医生 埃里希 ·宝隆 创办; 1996 年与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 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合并; 2000 年 4 月又与 上海 铁道大学 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农等学科的 全国 综合性大学 。 (2)校史馆选址 同济大学校史馆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同济大学本部校区东北部, 是校区建筑沿四平路城市界面的节点之一。其与百米高层综合楼、设计院办 公楼、教学北楼、行政楼共同围合近 4000 平方米 的绿化景观广场。广场 下地下车库与综合楼地下室连为一体,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同济大学校史馆项目简介 同济大学校史馆建筑面积 1395 平方米 ,地上 3 层,建筑高度 13.76 米,于 2007 年 5 月——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建造旨 在向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提供一个展示同济风雨同舟百年历史及严谨求实 办学传统的平台,展现其厚重辉煌的过去,桃李芬芳的今天和光明灿烂的未 来。 2)同济大学校史馆景观设计 (1)空间设计上 同济大学校史馆设计秉承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原则,充分融合 区位环境、建筑功能、交通流线等要素。根据建设规模和广场视线分析,建 筑主体呈长方形,层顶为黑色陶瓦四坡顶,坡度 30°。外墙实体墙面以青 砖包裹,以传统的建筑语汇营造庄重、朴实的历史氛围;从校园总体流线分 析,为迎合来自西南向(东大道)的校史馆主要参观人流,在主体中部嵌入 呈 60°夹角斜交玻璃体和横贯中部的带状采光廊,界定主入口方向和内部 交通节点。简单的形体处理使晶莹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视觉焦点,强调主入口的识别性,增添建筑主体的飘逸感与时代感。传统与现代建筑语汇对立统一,

和谐共处,体现稳健而不失灵动、庄重而不乏个性的建筑性格。 (2)环境意象上 绿地设计建筑材质、色彩和立面细部刻画延续同一理念。竖向凸体和条 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屋顶 1.5 米挑檐端庄典雅;竖明横隐的玻璃体竖 向构件错落有致,与之呼应。 12mm 和 18mm 两种厚度的定制毛面砖勾勒墙 体横向线条,光影交错,时隐时现。竖向条窗窗槛墙石材拼贴,以校史馆屋 顶平面投影为原型,简化为主题装饰图案,赋矛建筑深厚的内涵(如图 2-1)。 (3)绿地设计上 校史馆位于广场北侧,作为校区北大道视觉对景,与由北大道串联起的 三好坞(校内公园)、文远楼及其南草坪、教学北楼及其北侧绿带等,构成 空间有序、生机盎然的生态型校园环境。 北京大学校史馆 1)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北京大学,又称北大,创办于 18 年,最初的名字叫做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 国立大学 ,与清华大学一起被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在 亚洲大学中也是独树一帜。是中国 “新文化运动 ”等运动的发起的地方, 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 社会理想 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 声誉 和重 要的地位。 2)北京大学校史馆景观规划简介 北京大学校史馆位于 “燕京大学旧址文物保护区 ”的范围内,北邻化 学南楼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西向自然天成的荷花池,东靠立有 “三一 八烈士墓 ”的土丘,南有一条小河沟将地段和立有塞万提斯像的广场相分隔, 地形为三角形,用地面积 3400 平方米 。新建筑、古建筑及周围的墓碑、塑 像等人文景观和谐地共处,周围的荷花池塘、树林松柏等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3)北京大学校史馆景观设计

(1)在整体设计上

北京大学有其非常严整的肌理,空中俯看北大校园主要以建筑群构成了 东西南北正交格网。在这一整齐的格网中,穿插着形状自由的未名湖。因此 每一个新建筑欲完美的融入校园环境中必须遵循这一正交格网。因此校史馆 采用和古建筑相同尺度的矩形,和老化学南楼成 90 度摆放,从而使得老 燕大 “外文楼 ”、“办公楼 ”、“化学南北楼 ”、“档案馆 ”的尺度得到 延续,同时也将 “三合院 ”外部空间围合方式得到延续。新建筑在尺度和 体量上非常尊重老建筑,因此新建筑在这一特定的场所中出现并不突然。 (2)环境意象上

在北大的荷花池边,目光穿过碧绿的荷叶,远望绿树掩映中的那幢新建 筑。经过抽象、简单处理的灰色屋顶与紧邻的古建筑和谐统一,校史馆的两 面主墙体全部由净面玻璃组成,远看屋顶好似飘浮在空中,以此大大弱化了 这幢新房。建筑轻巧通透,周围的景观反映在玻璃墙上,使本来局促的空间 舒展敞亮。通透的玻璃墙体使户外的山水、树木,古建筑及周围的纪念雕塑 在视觉上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校史馆的玻璃墙内向外眺望, 不远处荷塘中的荷叶荷花顾盼生辉,近处古老的建筑一览无余,室外优美的 环境毫无阻碍地映入观者眼中,如同浑然天成的展品。 (3)生态景观设计上

充分利用自然给你的东西 ——这种思路设计中贯穿始终。校史馆因为 主体展馆都在地下,为了解决采光、通风,建筑的东侧设计了一个下沉的庭 院,地下一层变为了半地下,室内可完全采用自然光,如同在地上一样,既 节省了能源,又使工作在室内的人员没有与自然疏离的感觉。在地下二层, 更是从地面直接引入一束自然光,使展室没有了地下深处的沉闷、压抑感, 射入的阳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转换着位置,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存在。 大学校史馆

1)大学历史文化

国立 大学(英语: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TU),简称 台大,前身为日据时期之台北帝国大学,是一所创立于 地区 的全科性 公立 综合大学 ,亦为全规模最大的 研究型大学 。 2)大学校史馆历史 大学校史馆位于校园东门入口,南面椰树大道,北靠傅钟广场,东 临农业陈列馆,西毗文学院,校史馆(旧总图书馆)起造于 1929 年台北 帝国大学 (1928.3-1945.8),历经五次扩建终至今日规模。 1998 年夏,总 图书馆迁至椰林大道终点的新馆,该建筑转交文学院使用,同时也被台北市 指定为市定古迹保护。 3)大学校史馆景观 (1)空间行为层面 校史馆吧北面为为傅钟广场,广场采相同铺面砖材,力求体现整体感, 人行部分都采透水砖铺面,广场上可允许车行之路段则打硬底,防止车辆辗 压沉陷。广场上人行空间和车行空间以缘石收边方式处理,藉以区别。广场 人行空间禁止一般车辆通行。同时为了体贴老人与骑自行车的学生行走舒适, 各广场皆设有平缓的斜坡以供利用,空间设计考虑到了人群的行为。 (2)环境特色层面 每年二三月椰林大道,校史馆门前的樟木,招展清新耀眼的新绿,春意 盎然;而散落在校史馆门口的几株旒苏也争着繁花胜雪,一阵东风,却飘零 满地,彷佛神女织络的冰丝。如果碰上明月高挂椰林梢头,那校史馆门前绿 地准是最美好的月下花前。同时,停车也全部隐藏在灌丛间,将使椰林大道 整体景观变得更整齐,体现了良好的环境意象。 (3)生态特色层面 校史馆门前小道尝试以生态的手法铺设一条符合黑森林的自然、野趣特 色的步道。将旧步道原有的水泥块及柏油材料破碎运弃后,以校园内淘汰的 树木固定用杉木支架为路缘、校园内修剪下来的树枝经过粉碎后的木屑为填 充材料,铺设约 5 公分 厚,作为步道铺面 ,营造出生态的步行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