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利工程测量方案

水利工程测量方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陶岔~沙河南段(委托建管项目)南阳段

第一施工标段

测量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日期: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一标项目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简介 ........................................................................................ 3 三、执行标准 ........................................................................................ 4 四、已知成果的收集 .............................................................................. 4 五、已知成果 ........................................................................................ 4 六、测量人员 ........................................................................................ 6 七、测量仪器及设备配备....................................................................... 6 八、技术方案 ........................................................................................ 6 九、测量质量控制 ...............................................................................20 十、整理并提交资料 ............................................................................20

1

一.编制依据

1.1《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1

1.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陶岔~沙河南段(委托建管项目)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招标文件 1.3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4控制点成果资料

1.5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 1.6我公司安阳段、新乡段工程施工测量经验。

2

二、工程简介 2.1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段工程(南阳段)(以下简称“南阳段”)是陶岔渠首至沙河南段干渠的一个设计单元,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境内,起点在彭营乡张庄村东北、潦河西岸,设计桩号87+925,终点在小清河支流北岸,设计桩号124+751。其中桩号100+500~102+550段为膨胀土试验段、桩号115+190~116+527为白河倒虹吸分别单独作为设计单元另行分标,南阳段实际长度为33.439km。南阳段共分7个标段,南阳-1标是第1个标段,起点设计桩号87+925,轴线坐标为(X=38874.350m,Y=537906.551m)(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同),终点设计桩号94+365,轴线坐标为(X=3652504.790m,Y=542871.424m),南阳-1标长度为6.440km。

南阳-1标沿线共布置各类建筑物11座,包括:1座河渠交叉建筑物,4座左岸排水建筑物,1座渠渠交叉建筑物,1座退水闸,3座公路桥,1座生产桥。

南阳-1标段设计流量340m3/s,加大流量410m3/s。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干线工程为Ⅰ等工程,输水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南阳-1标段工程为输水工程的一部分,主要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

南阳-1标段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约405万m3,土石方填筑约310万m3,混凝土14万m3,钢筋约0.87万t,金结安装约305t,复合土工膜约46万m2。

3

三、执行标准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127-91

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1。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 4.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5.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四、已知成果的收集

在本方案施工区内收集四十个控制点:LHE1 、LHE2、LHE3、MGH1、MGH2、MGH3 、JC612~JC5 共四十个控制点。 五、已知成果

南阳一标施工控制网成果表

点名 LHE1 LHE2 LHE3 MGH1 MGH2 MGH3 JC5 JC4 JC3 JC2 JC1

等级 C C C C C C D D D D D 纵坐标 X(m) 39177.125 38694.126 38771.019 3650255.398 3650201.292 39710.313 369.559 38788.949 39061.282 39108.605 39515.545 横坐标 y(m) 538007.119 538160.8 538453.732 540036.379 540196.403 540110.788 537728.755 537922.844 537857.385 539300.5 539292.435 4

高程 H(m) 141.106 138.637 132.810 135.300 135.270 134.479 146.905 147.6 144.694 134.168 135.655

JC0 JC639 JC638 JC637 JC636 JC635 JC634 JC633 JC632 JC631 JC630 JC629 JC628 JC627 JC626 JC625 JC624 JC623 JC622 JC621 JC620 JC619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39516.971 39843.878 39869.909 3650288.800 3650545.361 3650202.383 3650581.6 3650398.333 3650663.040 3650452.077 365081.446 3651056.903 3650824.005 3650839.050 3651426.470 3651283.554 3651606.577 3651747.023 3651883.033 3651924.173 3652053.194 3652320.831 539543.979 540332.972 540571.947 540332.324 540527.837 540821.656 540700.939 541078.505 540905.325 541243.151 541083.282 541448.321 541760.668 541951.369 542119.586 542486.213 542372.435 542858.110 542555.603 542876.5 542399.198 543016.530 5

133.736 134.549 135.527 135.536 136.006 138.154 139.794 144.862 145.050 149.242 151.223 156.792 159.460 155.135 152.734 141.285 148.674 132.731 151.742 131.368 154.342 137.948

JC618 JC617 JC616 JC615 JC614 JC613 JC612 D D D D D D D 3652483.273 3652491.284 3652571.392 3653042.613 3653012.456 3653234.447 3653215.074 542706.271 543019.0 542750.607 542855.710 543154.138 542977.412 543219.883 134.087 139.6 135.156 145.095 148.210 147.486 149.350 六、测量人员

本项目经理部有一支专业测量队,由五人组成。其中:队长一人,测量员4人。测量队长队长李季, 2005年7月—2006年9月在海满高速项目负责测量工作,2006年9月—2009年4月 在南水北调安阳项目担任测量队队长,2009年4月至今在南水北调辉县项目担任测量队队长,其他测量人员,均为测量专业毕业。 七、测量仪器及设备配备

本工程施工测量设备及配套设备配备如下: 1. 美国天宝R4GPS 1套。

2. 索佳SET250RX全站仪及配套光学对中棱镜二套。 3. DZS2自动按平水准仪4台,5m塔尺4把。 4. CASIOfx-5800计算器一台。 八、技术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其施工测量遵循:控制测量、细部放样、竣工测量的测量流程进行。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按照使用方便、通视条件良好和点位固定可靠的原则沿渠道的走向,在渠道开挖线的两侧合适地段测设附合、闭合导线控制点成平面和高程共用点。

我标段拥有美国天宝R4GPS一套,服务于本标段的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渠道开挖,渠道填筑工程等测量工作,各项观测值的各项限差均应满足规范要求。施工测量控制网的优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6

高程控制点为沿渠道左右每隔约300m布置,采用DZS2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施测,观测精度按相关测量规范执行。

每次进行测量前,应先对仪器的性能进行检测,使仪器在良好状态下工作。

控制点的计算成果作为细部放样的基准点,做好资料的提交和点位的保护。此项工作是任何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管理。

控制点加密前,首先按照先复核后利用的原则并与监理共同联测已知控制点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快速的上报并查找原因。

施工期间,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必要时可进行导线加密,加密导线点的精度必须满足工程施工对控制测量的要求。

8.1控制点的布置与埋设

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展望良好、易于扩展和土质坚实的地点,便于寻找、造标和埋石和观测,并能长期保存,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视线高于或旁离障碍物应有一定的距离。点位确定之后,应打下一木桩后作其他标记以标记点位,并应填绘点位说明或点之记,便于日后寻找。控制点的规格见下图:

7

8.2 控制测量

根据要求,我部对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提交业主、监理,经确认后,结合本部的地面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加密控制测量、施工测量。 1. 控制点复测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部对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平面和高程复测。

(1)平面控制点

我标段对平面控制点的复测采用美国天宝R4GPS静态测量,测量成果精度符合三等平面控制网要求。 (2)高程控制点

对已知的二等水准控制点,采用二等水准进行复核。具体观测程序如下:往测的奇数站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位前-后-后-前,返测时的程序正好与往测时相反。

①整置仪器水平。

②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的影响符合,随后用望远镜的上丝与下丝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进行读数,视距读数的第四位数有测微器直接读取,然后,使符合水准器泡两端影像完全密合,转动测微轮用楔形平分丝精确夹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取标尺的基本分划读数。

③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的影像精确符合,转动测微轮,用楔形丝精确夹准标尺基本分划,读取基本分划和测微器读数,然后用上丝和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

④照准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线,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的影像精确符合,读取标尺辅助分划和测微器读数。

⑤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辅助分划线,重复上款的操作,读取后视标尺辅助分划和测微器读数。

二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

①当使用有微倾螺旋的水准仪进行观测每次观测前应先找出微倾螺旋的标准位置,并做上记号,以便在观测每站时都能迅速调平视准轴。

②观测过程中,整置仪器时,应使脚架的有皮带的一条腿处在水准路线的一侧,而另外两条腿与水准路线平行。

8

③除水准路线转弯处外,仪器、前视、后视标尺应尽量安置在一条线上。禁止将标尺置于壕坑内、松土、草皮土。

④同一测站的观测中,不得调整望远镜焦距。

⑤应当使用微动螺旋、脚螺旋的中间部分,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气泡符合时,以及最后照准标尺分划进行读数时,螺旋的最后旋转方向一律旋进。

⑥如果连续若干个测段的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保持同一符号,且大于限值的20%,在以后各测段的观测中,除酌量缩短视线外,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减弱系统误差影响。

⑦同一条水准路线的往测、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同一类型的转点尺承,并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

外业三等水准控制点和加密高程控制点采用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标尺,和中丝法进行观测,而且每站按后-前-前-后和黑-红-黑-红的顺序进行观测。观测程序如下:

①用圆水准器整平仪器,并使符合水准气泡影像的分离不大于1cm,然后测定前、后视的概略视距,并使之符合限差要求。

②照准后视标尺的黑面,旋转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先用下丝和上丝在标尺上读数,在用中丝读数,并将下、上、中三丝的读数分别记于观测记录表格中。

③照准前视标尺的黑面,旋转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先用下丝和上丝在标尺上读数,在用中丝读数,并将下、上、中三丝的读数分别记于观测记录表格中。

④照准前视标尺的红面,旋转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并将读数记于观测记录手簿中。

⑤照准后视标尺的红面,按前视尺红面读数的方法操作,并将中丝读数记于观测记录手簿中。

⑥满足精度指标要求:附合差少于±12Lmm,其他技术要求见下表

视线前后视长度距差前后视距累计K+黑-黑红面高差路线总长度(km) 高差闭合差(mm) 其它 (m) (m) 差(m) 红(mm) 之差(mm) 9

≤75 ≦±2.0 ≦±5.0 ≦±2.0 ≦±3.0 ≦±200 ≦±12L 偶数站 根据以上的指标要求,对每个测站进行检核,确认各项计算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迁站前后视标尺及尺垫不允许移动,否则,重新测量。如果,在观测过程中,每日中途休息或收测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如不可能,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的地面坚固点。间歇后应先在两间歇点上放置标尺,并进行检测。若间歇前后两间歇点之间的高差之差不超过5mm,则认为间歇点的位置没有变动,并可从前视观测点继续向前观测;若高差之差超过5mm,则应从该测段的水准点起进行重测。

2.控制点加密测量

(1)为满足施工测量放线,进行了加密控制测量。加密控制测量在既有的已知控制点下进行加密。我标段对平面控制点的加密采用美国天宝5800GPS静态测量,测量成果精度符合三等平面控制网要求。外业测量采用3台GPS接收机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数据采集,首先把3台GPS接收机架设在3个控制点上,按照D级GPS测量的要求数据采集60分钟。然后把最前的1台GPS搬站架设到相邻的第4个控制点上,最后两台不动,开机数据采集60分钟。依照此方式把所有的控制点和加密点全部数据采集完毕。在进行GPS对控制网进行复测时将标头和标尾相邻标段进行联测,以保证在渠道对接处的精度。

GPS观测时的基本规定: (1) 卫星高度角≥15 º; (2) 最少观测卫星数为4颗; (3) 观测时段长度≥45min; (4) 数据采样间隔15s;

(5) 观测前将接收机安置在室外采集若干信息,利用随机软件打印出

当地星历预报,认真分析有关数据和图表,选择PDOP值小且变化平缓的星座制定好观测计划。

(6) GPS观测所选的有效观测卫星与测站组成的几何图形应尽可能

坚强,其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8。

10

(7) 观测作业时宜从起点开始循图形逐点或逐边顺序观测,不宜跳跃

前进

(8) GPS接收机所使用的光学对中器一般应间隔5天检校一次,以

确保对中的准确性,对中误差应满足1mm的要求。 (9) 安置接收机时,应精心对中整平。

(10) 个别点可能距障碍物较近,为保证卫星高度角≥15 º,须将

接收机架高,但需用重锤强制对中,并慎重考虑仪器高量测的方法。

(11) 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强行作业,以确保仪器和人身安全。 (12) 观测员须遵循事先制定的作业计划书,提前赶到预定点位,

按规定的时间作业,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13)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高之差不应大于

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14) 观测员应细心操作,精心守护仪器,静置和观测期间防止接

收机受震动、碰动和无关人员接近,尽可能保持净空。 (15) 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接收机关闭又重新

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接收机位置,修改输入天线高,当站观测完毕后,经认真检查后,所有规定作业均以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方可迁站。 每一次观测日结束回到驻地后,应及时将接收机获取的数据文件,传输拷贝到计算机,并注记清楚。并当日进行基线处理,及时对已完成的重复测量基线进行处理,比较,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对策。三部接收机所测同步边组成三角形是,其坐标分量闭合差不超过下面规定;wx≤3m,wy≤3m, wz≤3m, w≤3m。非观测的闭合环,应以较合理,较重要的若干关键环组合检核,检核项目参照规定执行。未实测方案要求,外业有漏测或经质量检查与数量处理后,观测数据不足时,有关成果应进行重测或补测;当检核发现边长观测数据或闭合差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对其中某些质量较差的成果进

11

行重测。所有加密控制点报业主、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使用。 8.3施工区原始断面或原始地形测量

在各施工部位开工前,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对本合同施工范围内的原始断面或原始地形测量进行实地测量。断面图的布置,依据设计图的布置方式在设计断面间加密布置。断面中心桩间距按工程结构特点选择。实测原始断面或原始地形测量完成后,再与设计院提供的原始断面或原始地形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比,并将比对结果在工程开工前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审批。断面间距可根据用途、工程部位和地形复杂程度在5~20m范围内选择,如果有特殊要求的部位按设计要求执行。断面中心桩和断面中心点的精度要求按下表执行:

断面中心桩测量的精度要求 断面类别 纵向误差(cm) 横向误差(cm) 原始收方断面 ±10 ±10 竣工断面 ±5 ±5 断面中心点的精度要求 断面点误差(图上mm) 断面类别 比例尺 平面 高程 原始、收方断面 1:1000、1:500 ±1.0 ±0.7 竣工断面 1:200 ±0.75 ±0.5 断面点间距应以能正确反映断面形状,满足面积计算精度要求为原则,断面宽度超出开挖边线3~10m。

8.4测量放样的方法与要求 1.土方开挖测量放样

平面点位放样遵守“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依据现场条件、控制网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

开挖工程细部放样,需在实地放出控制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脚点,并用醒目的标志加以标定。开挖工程细部放样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宜用三个交会方向,以“半测回”标定即可。距离丈量可根据条件和精度要求从下列方法中选择 :(1)用钢尺或经过比长的皮尺丈量,以不超过一尺段为宜。在高差较大地区,可丈量斜距加倾斜改正。(2)用视距法测定,其视距长度不应大于50m。(3)用视差法测定,端点长度不应大于70m。

2.高程的放样

(1)细部点的高程放样,可采用支线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经纬仪

12

置平测高法:①支线水准应往返测量,其较差不应大于表5.1.2关于高程中误差的1/2。②光电测距三角高程,采用测距一测回,天顶距一测回。③经纬仪置平测高,需正倒镜读数取平均值,转站时,需往返测。

表5.1.2 开挖轮廓点点位中误差 点位中误差(mm) 工程部位 备注 平面 高程 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预±50~±100 ±100 ±50mm的误差裂爆破孔定位点 仅指有密集钢筋主体工程部位的网的部位,点位坡顶点、中间点、误差值均相对于±100 ±100 非主体工程部位邻近控制点或测的基础轮廓点 站点、轴线点而言 土、砂、石覆盖±200 ±200 面开挖轮廓点 所有细部放样点,均应注意校核,在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在开挖面或其他适当部位注记醒目的标志标明桩号、高程和开挖轮廓线。在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应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及散点高程,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画出开挖轮廓线,以备验收。

开挖放样使用的图纸,记录手簿、放样数据计算资料,工程量计算成果等在单项工程结束后,分类整理归档。

8.5 工程量计算及竣工测量 (1)工程量计算方法

1)依据实物工程量的计算,使用计量部门鉴定合格的计量设备进行计算,并经过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进入每月工程量统计报表中。

2)面积计算:依据原始断面图或原始地形图采用CAD坐标计算或全站仪现场实地测量面积。

3)体积计算: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所示轮廓线、实测原始断面或原始地形图、实测收方断面或原始地形图计算工程量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在现场观测的净尺寸进行计算。

(2)每一个分项工程完工后,都要进行竣工验收测量。会同业主、监理工程师一起对竣工的部位进行轴线、高程、断面尺寸等项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上报相应的测量报告或图表给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核。

13

(3)工程结束后,实测竣工断面图或竣工地形图,作为工程量结算的依据并上报相应的测量报告或图表,给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核。

8.6变形监测

1.变形监测的任务

本标段的变形监测任务主要包括施工区的滑坡观测,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监测,潦河导流围堰的水平位移和沉陷观测,临时性的基础沉陷和裂缝监测。

2.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 位移量中误差(mm) 观测项目 备注 平面 高程 滑坡监测 ±5 ±5 相对于工作基点 高边坡稳定监测 ±3~5 ±5 相对于工作基点 临时围堰观测 ±5 ±10 相对于工作基点 基础沉陷(回弹) / ±3 相对于工作基点 裂缝 ±3 / 相对于观测线 3.选点与埋设 变形监测的基点,应尽量利用施工控制网中的三角点。不敷应用时,可建立的、相对的控制点,其精度不低于四等网的标准。

①基点必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稳固的基岩上。对于在土质和地质不稳定地区设置基点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基点应尽量靠近变形区。其位置的选择应注意使他们对测点构成有利的作业条件。

②工作基点一般应建造强制归心的混凝土观测墩。

③垂直位移的基点,至少要布设一组,每组不少于三个固定点。 ④测点应与变形体牢固结合,并选在变形幅度、变形速率大的部位,且能控制变形体的范围。

⑤滑坡测点宜设在滑动量大,滑动速度快的轴线方向和滑坡前沿区等部位。

⑥高边坡稳定监测点,宜呈断面形式布置在不同的高程面上,其标志应明显可见,尽量做到无人立标。

⑦采用视准线监测的围堰变形点,其偏离视准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0mm。垂直位移测点宜于水平位移测定合用。围堰变形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变形特征确定:险要地段20~30m布设一个测点;一般地段50~80m布设一个测点。

⑧山体或建筑物裂缝观测点,应埋设在裂缝的两侧。

14

8.7渠道衬砌的测量 1.渠道削坡

渠道削坡分为削坡机削坡、挖掘机粗削、人工精削。 削坡机架每班均应监测调整,使其与设计坡比一致。最后一次削坡前,应测量待削坡面高程一般不少于5点(即坡肩处、1/4坡处、1/2坡处、3/4坡处、坡脚处)。挖掘机粗削时,沿坡肩和坡脚处每10m布设一控制断面,每断面不少于5点(即坡肩处、1/4坡处、1/2坡处、3/4坡处、坡脚处)。人工精削时,断面控制桩应校核,并配测量仪器,2m靠尺等工具跟踪检验高程、坡比、坡面平整等。

2.渠底清基

渠底清基不应有欠挖,超挖不应大于20mm,平整度不大于10mm/2m。渠底清基时500m2不少于3个点进行检测,以渠道中心线和左右边线,间距10~15m布设高程控制线,用测量仪器、2m靠尺等工具检验高程,渠底平整度。

3.混凝土施工

衬砌机架每班均应监测调整,使其与设计坡比一致,衬砌机的导轨和模板桩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以8m为一测量控制单元,对导轨和模板桩的平面和高程进行复核,以保证混凝土面的精度。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对混凝土的平整度进行复核,平整度不应大于10mm/2m。

8.8.建筑物的立模和填筑放样

建筑物的立模和填筑放样应包括下列内容:测设各种建筑物的立模,填筑轮廓点;对架立的模板,预制(埋)件进行形体和位置的检查;测算填筑工程量等。

立模、填筑轮廓点位中误差及分配 点位中误差(mm) 填筑材料 建筑物名称 平面 各种主要水工建筑物、船闸及泄混 凝 土 水建筑、坝内正、倒垂孔等 各种导墙及井洞衬砌,坝内其他孔洞 其他(副坝、围堰心墙、护坦、高程 平面位置误差分配(mm) 轴线点或测站点 ±20 ±25 ±30 ±20 ±20 ±30 ±17 ±23 ±25 ±10 ±10 ±17 细部放样 15

护坡、挡墙等) 碾压式坝上、下游边线、心墙、土 石料 面板堆及各种观测孔位等 各种坝内设施定位、填料分界线等 ±40 ±50 ±30 ±30 ±30 ±30 ±25 ±40 立模、填筑放样的高程控制点,其相对于邻近高级高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15mm。

立模、填筑轮廓点,可直接由等级控制点测设,也可由测设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测设。

①由轴线或测站点放样细部轮廓点时,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②在不便于丈量距离的部位进行放样时,宜采用短边前方交会法。 ③在有众多三角点作为交会方向的部位,也可采用后方交会法测定测站点坐标,然后再放样细部点。

④在已经精确测定了轴线的部位进行细部放样时,也可采用轴线交会法。

⑤在有条件的地方,细部点的精确放样,也可用边角前方交会,边角后方交会或测边交会法等。

建筑物立模放样点的检查,放样工作开始前,应认真阅读设计图纸验证设计坐标及其几何尺寸,在切实弄清设计数据之后,才能开始放样。

对于放样的轮廓点,必须进行检核,检核方法以自检为主,放样与检核尽量同时进行。在选择放样方法时,应考虑检核条件,没有检核条件的,必须在放样后采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检查。放样资料,应由两人进行计算和编制,若有计算机计算时,必须校对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8.9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混凝土建筑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放样位置,以距设计线0.2~0.5为宜。土石坝填筑点,可按设计位置测设。放样点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 形状 直线 曲线 材料 混凝土 土石料 混凝土 土石料 相邻点最长距离5~8 10~15 4~6 5~10 (m) 各种曲线、曲面立模点的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模板制作的不同情况确定放样的密度和位置。曲线的起讫点、中点、折线的折点一般均应放出,曲面预制模板应酌情增放模板拼缝位置点。轴线(固定点)为依据,采用相对固定的测站和方法。

16

8.10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测量

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测设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进行安装点的放样和安装竣工测量等。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应埋设稳定的金属标志,一经确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宜变动。在安装测量的作业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①必须使用精度相当于或高于DS1和DJ2型的水准仪和经纬仪。 ②量测距离的钢尺,必须经过鉴定并附有尺长方程式。 ③高程测量必须相应的使用因瓦水准尺,红黑面水准尺以及有毫米刻度的钢板尺。安装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允许偏差 设备种类 细部项目 备注 平面高程 (mm) (mm) 1. 始装节管中心位置 相对钢管±5 ±5 压力钢管安2. 与螺壳、阀门伸缩节等有连安装轴线±6~10 ±6~10 装 接的管口中心 和高程基±10 ±15 3. 其他管口中心位置 准 平面闸门安主反轨之间的间距和侧轨-1~4 相对于门/ 装 之间间距 槽中心线 弧形门、人字±2~3 ±1~3 相对于安/ 门安装 装轴线 高程±3,水相对于机座环安装中心及方位误差 ±2~5 水轮发电机平0.5 组中心线基坑里衬安装和蜗壳安装±5~±10 安装 ±5~±10 和高程基中心 准点 1.同跨两平行轨道相对天车、起重机轨道安装 轨距 ±5 高差小于10 2.坡度不大于1/1500 一条轨道相对于另一条轨道 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原来的安装轴线或高程基点,部分或全部被破坏时,可按下列不同情况予以恢复。

①利用剩余的轴线点或高程基点。

②以已精确安装就位的构建轮廓线或基准面恢复轴线或高程基准点。

17

③按规定精度,由平面或高程控制网点重新测定。 测设安装部位的高程基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一个安装工程部位至少应测设两个高程基点

②测设安装工程基点相对邻近等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

由安装轴线点,高程基点测设安装点的技术要求。 ①测设方法:一般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进行。

②距离测量以钢尺为主,丈量结果中应加倾斜、尺长、温度、拉力及悬链等改正。距离丈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同测次串尺 丈量时拉温度读边长丈边长丈量较差的较差力 记(℃) 量次数 读数次数 相对误差 (mm) 与鉴定钢1.0 2 2 1 1:10000 尺相同 ③在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距离时,宜用“拆分法”操作。 ④方向线测设:要求后视距离,用细铅笔尖作为照准目标。经纬仪正倒镜两次定点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方向。在高精度的水平度测量中,应使用在底部装配有球形接触点的因瓦水准尺或钢板尺。

8.11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包括下列项目:

主要水工建筑物基础开挖建基面的1:200~1:500地形图或纵、横断面。 建筑物过流部位或隐蔽部位形体测量,外部变形监测设备埋设安装竣工图,建筑物的各种重要孔、洞的形体测量,视需要测绘施工区竣工平面图。 1. 开挖竣工测量

主体工程开挖至建基面时,应及时实测建基面地形图,亦可测绘高程平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

开挖竣工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 类别 横断面 纵断面 绘测点断施坝坝块图测点间距方间距面测绘图比例闸宽度比间距(m) 向 (m布条尺 及(m) 例(m) ) 设 数 厂尺 房 ≥10 1条 / 0.51:5/ 3 0.5~纵1:50

18

<10 ~1.0 0~1:200 1.0 2 横1:200 直线段 隧洞 曲线段渐变段斜坡段 5 3~5 垂直一般 沿洞1~纵中2 1:5向线 0~洞2 1:2顶、一般 00 洞径1~底 向 2 沿垂纵1:5直一般 向0~洞0.5洞4 1:2中~1 顶、00 线 拱肩 垂1:5沿直1~0~轴1 轴2 1:2线 线 00 纵1:50~1:100横1~2 1:1000~1:2000 地下大体积洞室 2~5 纵1:50~1:100横1~2 1:1000~1:200000 2~3 1:50~1:100 泄水建筑物 5 2. 填筑竣工测量 单项填筑工程竣工时,应测绘建筑物的高程平面图,或纵横断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施工详图。土石坝在心墙、斜墙、坝壳填筑工程中,每上料二层,须进行一次边线测量并绘成图表为竣工时备用。 3. 过流部位的形体测量

需要进行形体测量的部位有:溢洪道、泄水坝段的溢洪面、机组的进水口、蜗壳椎管、扩散段;闸孔的门槽附近,闸敦尾部,护坦曲线段、斜坡段、闸室底板及闸墙等。

过流部位的形体测量,也可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散点的三维坐标。

19

九、测量质量控制

4. 资料整编

竣工图的编绘,应与设计平面布置图相对应,图表按竣工管理部门的统一图幅规格选用,分类成册,并附必要的文字说明。竣工地形应该注明图幅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测图方法、比例尺、制图日期等基本数据。提交的各项成果成图资料,应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图表清晰,符合质量要求。应该归档的竣工资料,一般包括下列项目:

①施工控制网原始观测手簿、概算及平差计算资料。 ②施工控制网布置图、控制点坐标及高程成果表。 ③竣工建基面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

④建筑物实测坐标、高程与设计坐标高程比较表

⑤实测建筑物过流部位及其他主要部位的竣工测量成果 ⑥施工期变形观测资料 ⑦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⑧施工场地竣工地形图,平面图。

严格执行《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1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严格规范复合制度,重要部位的放样数据由两个以上人员计算检核,重要部位的放样必须利用不同的放样方法进行校正和复合。使各单元工程的施工测量过程处于完全受控状态。

十、整理并提交资料

1.测量记录

严格按国家规范规定的方法和格式,作好原始记录,保证原始测量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内业整理

依据设计图纸计算测量放样数据和工程量,并绘制相应地形图和断面图。

3.测量平差

依据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平差,并作好相应的测量精度评估。 所有测量资料装订成册,以备后用和存档。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