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7祖父的园子人教新课
标
三月一日,我参加了我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观摩了蒋军晶《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视频,我被深深的吸引,并有比较大的感触。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思路清晰,找点准确,又很轻松自然,想聊天一样。
引入部分,蒋老师在亲切的谈话中透露说出一种大声读课文要比默读高三倍的读书理念,因为高年级段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和老师比较喜欢运用默读方法,在朗读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原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方面就比较欠缺,大声读课文可以加强语感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我们中年级应该作为一个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
蒋老师介绍了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出处的方法,拓展学生对文章的横向理解,这一点是新课标非常提倡的高效的读书方法,我在这一环节不够重视,以后要把自己的研读变成带领学生走近作者和整个作品。
教学中,蒋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蒋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蒋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十五自然段,强记课文,一句一句、整段背诵对理解反复的表达方式及所要表达的意思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顺势就对照黑板运用反复回忆课文,巧妙地过渡到我的捣乱,巧妙又顺理成章,也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到位。
祖父与我的对话则在争辩和评价中迸发思维的光芒,“老师读得就一定是很好吗?”让学生敢于评价的表达,敢于挑战权威,很有魄力,补充文本和朗读内容最后体会我和祖父是什么样的人,自然水到渠成。
第1页/共2页
专心研读课标、教材、作者甚至相关作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朗读、谈话、评价研读文本,才会有蒋老师这节非常精彩的课例,我呢?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了,我在努力。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