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 教学・教海拾贝 的感性认识。又如苏轼的《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我们可以将此段改写 成现代汉语.通过对文段的准确理解.适当地添加_些 文字,运用恰当的修辞格,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等 思维活动.将原文的意境与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充分体 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充分领略到文章的意境与 语言之美。 4.抓住涉及文化背景的句子.深入理解文言文文 本。《兰亭集序》中有“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句话,字面解释并不难:“有 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 好之事物,寄情其中,放纵无羁地生活。”但如果仅这样 理解。就失之浅薄。这句话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根源 的。东晋王朝建立之后。士族势力特别强大,处在这种 环境中的文人、知识分子,一方面虽不放弃对自身政治 经济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却渴望在精神上获得更大 的解脱。他们的生活态度较前人少了些狂诞.多了些优 雅与从容 此时的土大夫们对玄学清谈和山水自然有 着特殊的爱好。尚玄学清谈表现了士人的智慧风度。好 流连山水自然体现了士人追求脱俗、标榜优雅从容的 人生态度。“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正反映了士人在政治上无法实现自身 抱负的情况之下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这样结合背 景进行讲解.就比单纯的文字释义丰满、有意义得多了。 5.抓住独特作用的句子.多角度深入思考文言文 本.或者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考。或者从表现人物形象 方面思考,或者从结构内容方面思考等。如《烛之武退 秦师》最后一段,重耳说:“因人之力量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 表现晋文公的英明与睿智.但是。作者写这些。与烛之 武有什么联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读出: 作者不仅在表现晋文公.而且用晋文公来印证游说的 成功,表现烛之武眼光的独到。又如《勾践灭吴》最后一 段对战争的略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 目的:重在表现勾践灭吴的必然性,而不是战争本身。 总之,抓住在文言文中有独特作用的句子,能够帮 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和文言知识的掌握。 调动学生的思维.根据上下文或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鉴 赏文言文的文言之美或言外之意。 三、应对高考。注重文言句子的翻译训练 句子翻译是高考必考点.也是学生容易丢分的地 58 方。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文言句子翻译训练. 强调学生动手训练 在文言句子翻译上.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随意性 大,有时虽然句子意思翻译对了。但还是没能得分。这 与文言句子翻译的评分标准有直接关系 评分标准强 调的是字词句的落实与准确。得分点设在具体的语言 点上。这样的标准.实际上是与文言句子的鉴赏相冲突 的。文言文句子鉴赏讲究的是品味句子的丰富内涵.虽 然以语言为依托.但学生却更醉心于古代文化的魅力. 句子鉴赏越有层次感,越有深刻的意蕴.学生越容易 “得意而忘言”。一句话,文言句子翻译属于文学鉴赏的 语言层,而文言句子鉴赏则处于现象层和意蕴层.二者 属于不同层次 有鉴于此.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应当注重动手 训练.回归到文言句子的语言层.以抵消文言句子鉴赏 对应考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适应高考文言句子翻译 的评分标准,提高自身的应考能力。 . 『作者通联:湖北宜都市一中1 实旋“三还”教学,促进 高I;】语文课程改革 画江艳桃 对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一直有一种复杂的情 结:期待与担心共存,兴奋和隐忧同生。随着湖北省政 府、省教育厅关于2009年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电视 电话会议的召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发令终于打 响了 新课程改革的块之一——语言与文学到底 怎么改、怎么教?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心里没有 底.会不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会不会为了应 付高考.每个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加重学生本来已经 够沉重的学业负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 程 须体现高中阶段教育的价值.必须着眼于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新课程。并根据 教学・教海拾贝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将课程目 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能解 惑。问能知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 标设计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三个方面。我认为实施“三还”教学,是促进高 中语文课改的好方法。 一且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 其次.把课堂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判断 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评 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合理地运用课 、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我省一些名校(如华师一附中)很早就提出了“把 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他们在 高中课程改革中.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头。我们高中教 师要一改过去“满堂讲”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中要多 堂评价可以更加全面、深人地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发 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还给学生课堂评价权,是运用课堂 评价的有效手段.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老师的讲授与点拨时间应该只占一节课不到1/2的时 间.学生活动时间要超过2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 读、多练、多思、多说。 二、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r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 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活 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过去那种老师主讲,学生只能认真 听讲和做笔记。怎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首先.要把课堂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充 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初期要注重为学生创设 “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问问题。应试教育的课堂 教学几乎是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添鸭式,很少给学 生提问题的机会。有时形式上也让学生提问。但所提问 题还是超不出老师所规定的框框条条.被老师牵着鼻 子走。有时学生积极问问题或大胆发言还可能受到老 师的指贲或讽刺批评。现在课改了。现代课堂教学中老 师应当转变思想。改变提问题的方式。 1.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留出问问题的时间。 2.精心设疑.给学生留出问问题的空间。 3.改陈述句为疑问句,让学生模仿。学会提出问 题。 4.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5.适时表扬敢问问题的学生.因势利导解决学生 的问题 6.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促进课堂和谐发展。 7.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出问 题。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 更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育艺 调动学习思维.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有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相反,如果课堂评价权使用不当,就可能挫 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闭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削 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其副作用亦不容忽视。 教给学生课堂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自评、互评,既 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正视别人的优缺点,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善莫大焉! 第三,把阅读、理解和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语文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直十分重视自己的范读.有些公 开课中老师甚至将范读作为其精彩开端.其实这些工 作学生也能做好。不仅是范读.课堂中设计的各种读书 活动都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让他们在读课文的过程 中培养语感、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语言、发展语 言、丰富语言。 三、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 让学生体验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掌握科 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 为了不教”的目的 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只有让学生体验认知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发展 学生的能力。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这 样学生会很快学会知识。现在新课程改革了.我们要把 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留 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知识发展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 的能力。学习知识固然重要。培养能力更重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即。语文改革向何处去?我想只 要我们每位高中老师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出发.站在知识与能力并举的高度.一定能搞好 这次高中的新课程改革,为湖北教育作出新贡献! f作者通联:湖北仙桃墒口中心学校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