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2•保山)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2.(2012•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 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C.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 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3.(2012•日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和液化 B. 汽化和升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熔化 4.(2012•宜昌)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 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 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5.(2012•日照)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6.(2011•咸宁)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 B. C. D. “雾凇”的形成 “雪花”的形成 “露珠”的形成 “冰柱”的形成 7.(2011•无锡)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A.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8.(2011•潍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9.(2011•南宁)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10.(2010•株洲)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和汽化 B. 凝固和熔化 C. 凝固和汽化 D. 凝华和熔化
11.(2010•广安)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 A. 华蓥山上的雪──凝华
B. 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 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 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12.(2008•济宁)如图是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雪灾中高压电线上结起的冰挂,它严重地破坏了电力设施.冰挂主要是( )
A. 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 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 由水凝固而成的 D. 由水汽化而成的
13.有大半瓶0℃水的保温瓶中,投入一块﹣5℃的冰块,盖好塞子,则( ) A. 少量的冰化为水 B. 少量的水结为冰 C. 冰和水温度都不变 D. 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 1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水凝固成冰比热容不变 B. 初夏,旷野中雾的形成是液化
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是为了加快蒸发 D. 感冒发烧,用湿毛巾敷额头利用水的汽化放热 15.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 B. C. D. 花瓣上的露珠 屋檐上的冰凌 雪山下的流水 草叶上的霜 16.冬天,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有( ) A. 较大的吸热本领 B. 较好的传热性 C. 较低的凝固点 D. 较高的沸点 1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 B. C. D. 18.冬季的某周内,室外的温度一直低于0℃.小璐同学将洗后的毛衣挂在室外的晾衣绳上,一会儿工夫,毛衣变得坚硬,向下滴的水也凝结成晶莹的冰凌,如图所示.几天后,也没见毛衣变湿,冰凌却不见了,用手一摸,毛衣已经干了.对上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毛衣中的水先凝华成冰,后来冰慢慢升华为水蒸气 B. 毛衣下面的冰凌是水凝固而成的,后来冰凌熔化了 C. 毛衣中的水先凝固成冰,后来冰慢慢升华为水蒸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9.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选项 B. B选项 C. C选项 D. D选项
20.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 . 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 . 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 . 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1.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_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清晨草叶上
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_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_________ 的缘故.
22.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 _________ 时会 _________ 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_________ . 23.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 (1)湖面结冰: _________ ;
(2)烧水时看到“白气”: _________ ; (3)自来水管“出汗”: _________ ;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_________ ;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_________ .
24.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 _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 _________ (选填“放出”、“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25.2008年的南方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图是拍摄的雪灾中的场景:甲图中描绘了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乙图描绘的是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他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这两张照片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别是: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98 91 85 80 79 79 79 75 71 67 61 (1)该物质 _________ 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第10min该物质存在的状态是 ________ .
(3)通过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写出一条新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2011•鄂州)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你的猜想: _________ .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 _________ 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韵一种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2010•黔东南州)下表是张强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1 2 3 4 5 6 7 8 9 „ /min 温度/℃ 59 51 48 48 48 44 37 29 25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列方格纸上描点,作出该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 _________ 态(选填“固”“液”或“气”);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_________ ℃.
第27题
29.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在做“探究水结成冰的过程”,这个实验时,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
同组的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当然减小了”
但也有人反对,“不会吧!应该是变大” 应该谁对谁错呢?
“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办法不错.”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 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 请回答:
(1)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刚铝罐.即刚罐内表层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地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刚罐内与内表面相贴,再把刚罐内罐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刚罐接牢了.使铝膜与刚罐接牢的原因是( _________ ) A、铝膜和刚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接牢了
C、水结冰后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这种现象有何危害?请举例说明.
(4)小明和同学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要素? 30.如图1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依次写出水循环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___ ;属于放热的是: _________ ;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_________ 、 _________ .
(4)太阳能转换.如图2,请举例说明,并说出能量转化. (5)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共同点 不同点 蒸发
沸腾
参:
1.解答:
解:A、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
C、饮料罐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不合题意.故选A.
2.解答:解:A、因为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因此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会凝固结冰,故A不符合实际;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撒盐后会降低水的凝固点,使路面不再结冰,符合实际;
C、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符合实际;
D、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符合实际. 故选A
3.解:A、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是错误的;
BC、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故BC是错误的;
D、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D是正确的.故选D.
4.解答::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选A.
5、解答:A、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的冰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凝固后的物体是固态的.
A、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雾是液态,不是凝固,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D、樟脑丸变小了,是变成气态了,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故选C. 7、A、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B正确;
C、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要从身上带走热量.故C正确;
D、冷冻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8解: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 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
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 故选D
9、:解:新鲜的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水分会凝固成很多小冰晶;第二天取出在常温下,小冰晶又会熔化为水.故选B.
10、解:A、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B、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C、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D、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选B.
11:下雪时,雪落在电线上,根据电流的热效应,雪熔化为水;
水来不及落下来,遇到落在上面的雪又会遇冷凝固为冰,从而形成冰挂. 而水蒸气凝华可以形成的是霜、冰花,显然不合题意;故选C.
12、: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低温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的水足够多,故冰块能吸收足够的热量升温到0℃,而0℃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只是有一部分水会因放热而凝固成0℃的冰.故选B.
33
13、A、水的比热容是4.2×10J/(kg•℃),冰的比热容是2.1×10J/(kg•℃),故A错误;
B、因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所以B正确;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蔬菜表面的空气不流动,从而减慢了蒸发,而不是加快蒸发,故C错误;D、汽化是吸热的,故D错误. 故选B.
14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B、冰棱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符合题意. C、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故选B. 15解答:
解: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酒精和水的一定比例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也远低于水的凝固点0℃,冷却液的凝固点降低了,才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故选C.
16、解: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
A是非晶体凝固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熔化图象,D是晶体凝固图象.故选A. 17、解:因为室外的温度一直低于0℃,所以洗后的毛衣向下滴的水会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冰凌,这是水的凝固现象;固态的冰棱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使衣服变干,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故选C.
18、解:露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冰是由水遇冷凝固.故选B.
19、解:A、雾凇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则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路面结冰,造成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需要交通管制;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坚硬的冰熔化,在冰面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形状发生了变化,正是力作用的效果;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20、解:“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
晚上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叶上成为露珠;早晨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露珠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晶体、液化、汽化(或蒸发).
21、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答案为:凝固,放,低.
22、解:(1)湖面结冰是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由烧水时产生的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液化形成的; (3)自来水管“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自来水管液化形成的; (4)“冰花”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窗凝华形成的; (5)冰棒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故答案为:凝固;液化;液化;凝华;液化.
23、解: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
24、解:冰柱现象是液体直接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过程.向路面抛撒沙子,使路面变得粗糙,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防止车辆出现事故. 故答案为:凝固;增大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防止人和车辆打滑).
25、解:(1)由表中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所以是晶体;
(2)在第10min该物质处于凝固的过程,在凝固的过程中,物体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3)根据时间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温度变化的快慢是不同的,物体的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就越慢.
故答案为:(1)是;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2)固液共存;
(3)物体的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就越慢.
26、解:(1)我认为除去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外,还和晶体的种类有关.
(2)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向烧杯中的水放热,而且向水中放的热量越多,水的温度升的就会越高,因此通过比较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即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多少)就会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根据公式△t=Q吸/cm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即水升高的温度△t就会越小). 故答案为:(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27、解:根据表格所给数据,物体在48℃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它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是晶体.
物体在第3、4、5min时,温度都是48℃,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凝固点就是48℃. 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高于凝固点时是液体,低于凝固点是固态. 第7min时,物体温度为37℃,低于凝固点,所以是固态. 故答案为: (1)
(2)固;(3)晶体;(4)48.
28解:(1)认真阅读短文,根据实验结果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2)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对钢罐内表面产生向外的压力,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接牢. (3)联系生活实际中水的反常膨胀带来的危害,如: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涨裂、水缸涨破.即可解答此题.
(4)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是提出问题;小刚对小明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当然减小了”是猜想;有人反对,“不会吧!应该是变大”,是反驳;“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实验;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这是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水结冰以后体积变大; (2)C;
(3)冬天放在室外装满水的水缸,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缸胀破. (4)提出问题→猜想→反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9、解:(1)认真阅读短文,根据实验结果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2)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对钢罐内表面产生向外的压力,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接牢. (3)联系生活实际中水的反常膨胀带来的危害,如: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涨裂、水缸涨破.即可解答此题.
(4)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是提出问题;小刚对小明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当然减小了”是猜想;有人反对,“不会吧!应该是变大”,是反驳;“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实验;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这是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水结冰以后体积变大; (2)C;
(3)冬天放在室外装满水的水缸,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缸胀破. (4)提出问题→猜想→反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0、解:(1)地面上的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到达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熔化成水,和小水滴一起下落到地面形成雨.整个过程中包括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四个过程.
(2)汽化和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液化和凝华是放热的.
(3)生活中采用水的再次利用、防止水的跑冒滴漏来节约用水. (4)①太阳能转化为内能,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 ②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太阳能电池.
③太阳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例如植物生长时进行的光合作用.如图:
(5)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图: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都是吸热的.
不同点
在液体的表面进行
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比较缓慢 比较剧烈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进行时温度不断降低 进行时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凝华;(2)汽化;液化;凝华;(3)让水重复利用;防止跑冒滴漏;(4)如上图;(5)如上表(选择其中的三个不同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