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学之友 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2oo8 ̄03,EJ国 和谐社会视角下论高等教育公平 任瑞芝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文章通过事例对比论述了如何实现和保证高等教育公平,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和谐;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8)03—0117—02 1概论 2何谓公平 总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 谐社会的任务,并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根据罗尔斯在其 必须把社会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 《正义论》中所划分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标准,我们可以将公平 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治国理 区分为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实质公平与形式公平不同,它是指 念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近年,在 社会范围内实质性、社会性的公平或正义,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 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相伴而来的是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阶 社会成员的福祉的公平观,强调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给予 层之问显失公平,教育公平问题引起了从到普通老百姓的 不同的法律调整。在论及高等教育公平时,笔者认为它应当包括 广泛关注。湖南省教委原党组等5位教育界曾经的联 三层含义:一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二是接受高等教育机 名呼吁“遏制教育公平性的恶化趋向”,更反映了事态的严重性: 会的平等;三是高等教育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城乡公平显失,从上述5位原援引的2002年的这个数字可 见一般:全社会5 800多亿元教育投资,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 3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及原因分析 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地区公平显失,2003年教育部副 3.1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吴启迪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众化阶段时,称北京市的毛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特有的国情,虽然正在通过各种政 入学率达49%,即为平均数15%的3倍多,而云南省2002年 策缩小城乡差距,但它却仍影响着我国目前的教育公平现状。 一2003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 (1)城乡二元结构造成高校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根据《中国 仅8.64%。至于阶层公平显失,人人有切身感受。我国的高等教育 高校》对1 O51所大学的统计,4个直辖市有高校153所,占 是非义务教育,如何实现和保证高等教育公平,成为当前构建社 14.6%;省会城市有426所,占40.5%;其他城市有472所,占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44.9%,即55%的高校分布在直辖市和省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 了,自言自语到:‘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何许人?我们往何处去?’ 他在艺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他从原始艺术质朴、 但这个意念已经不是画中的任何一部分了,它不算画题,只是署 神秘的古老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高更在现代艺术中的伟大意 名而已。”在自杀未遂之后他又从塔希提岛迁到多米尼加岛定 义,“在于他对绘画本质的信念,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 居,直到逝世。与其说高更在追求什么,还不如说他是想逃避什 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 么,他替文明本身找到避难所,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 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直接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高更对于后代 是高更的艺术极具独特的风格。他摆脱了明暗对比法、立体法等 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他影响了13后的那比派,启蒙了野兽派的 的约束,用平涂的画面、强烈的轮廓线以及主观化的色彩来表现 大师,对艺术史有特殊的贡献,高更的大溪地成为视觉的标志, 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不论是形或色,都服从于一定的秩序。 高更的艺术作品称为颓废艺术的一员,或者说高更对艺术最大 服从于某种几何形的图案,使绘画带有极强的音乐性、节奏性和 的影响,是他的狂傲和不顾一切的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 装饰性。概括客观、色彩夸张、强调主观、视觉变调,这些因素又 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感悟。 构成了高更综合主义的特征。 Person ExperienciX e ng Happiness in Soliolitudetude Gao Meiyun ・ Abstract:By analyzing Gaogeng's hving experience and art style and effects that the social thought and philosophical idea at his times had on him,this paper sums up Gaogeng‘S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art and the influence his works had on future generation. Key words:Gaogeng,integrated feature;symbolic language 一1 1 7_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任瑞芝:和谐社会视角下论高等教育公平 西南高等学校分布相当薄弱,我国农村地区则鲜有高校。 下降。从1990年的3%下降到1995年的2.44%。20世纪90年代 (2)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教育资源流向的城市化。一份数据表 明,全社会5 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 却只获得其中的23%。 (3)城乡居民在身份、价值观、尤其是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影 响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H益扩大趋势的情况下,却要面对相同的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3.2制度设计带来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当前,我尉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是高等教育制度 r{】期之后开始回升,但直到1999年也只占2.78%,并未达到《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 生产总值4%的要求,也低于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 总值4.9%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应切实增加教育投入,以便为 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语提供条件。这样,增进教育公平才有物 质基础。’ 4.2确定合理的分担比例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品”,制定收费标准要兼顾地域、 学校类 、专业、就业前景及个人收益率等因素,充分考虑学费占 人均国民收入和培养成本的比例。目前,我国不同类型高校收费 占培养成本的比例差别较大,国家应当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对培养 成本、居民收入水平、个人支付能力和收益率等进行科学的测算, 确定科学合理的分担比例。 4.3加快发展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的异军突起是我国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 亮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而向社会A主办学的机制, 的缺损。如在资源配置制度方而,教育资源配置依然偏重于发达 省市、自治区、热门专业、公办名校,而欠发达地区、非热门专业、 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备受冷落。在湖北省2000年普通高校事业 费支出额中,22所省属本科高校的全部指标加起来,大约相当于 华rfI科技大学一所部属高校。 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完善也造成入学机会的不平等。我国现行 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和分数而前的人人平等, 但其公平 正在受到质疑。①教育主管部门主要是以城市学生的 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入学标准及考试内容,这 对于教育资源极为匮乏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无疑是很不公 正的;②重点大学分数线和招生指标向大城市、文化发达地区倾 斜,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更大的不公平。由于实际录取学生采取分 可以开发高等教育资源,增加高校教育供给,满足人们对高等教 育的多元化需求。应当按照市场经济法则,积极鼓励和扶持 民办高校的发展,消除歧视和障碍,增加优质民办高等 教育资源的供给。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在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 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 量平均分布的,而是按计划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 则,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从而加剧 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平等,“高考移民”就 是这种差别的证明。不仅如此,重点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招 生本地化也在加剧;③高考招生过程叶1的某些“隐陛”制度也在挑 战着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条子生”和“杀鸡问客”的招生方式在 定程度上降低了贫闲生与没有社会关系考生的就读机会。 在高等教育收费方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是以城市收入为 参照制定的,在r}I国社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背景下,, 大 的贫困地区越来越没有能力支付高额的教育经费。2000年1 1月 7}j,中新社一条报道称,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仅为城市居民的3 一情况下。光靠国家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显然 是不够的,应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实现国家、社会、个人 三者联动,才能缓解高等教育H益突出的供求矛盾,促进高等教 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4.4完善贫困生救助制度 在各项制度完备之前,当务之急是要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 困难而失去上学的机会。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 贷、助、勤、减、免”等几项制度。助学贷款工作在校内阶段已经开 展得比较充分,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还贷风险,完善个人 征信体系自然是措施之一,但另一方面,与当前各专业的就业形 势相结合,应当对毕业去向和就业岗位不同的毕业生,实行不同 的还贷。2007年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这无疑 是广大贫困生的福音。但在如此大幅度的资助下,如何开展 贫闲生认定,建立完善准确的贫困生档案,以及如何做好资助金 额的管理、发放工作,又成为各高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之,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现阶段“穷国办大教 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对的基本国情,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公 平化,满足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多元化需求,需要充分发挥 成。广大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在十分贫困的条件下脱颖而出,已经 相当不易,而昂贵的学费无疑成了他们的拦路虎。 4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4.1增加教育投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蛋糕”尚不够大,不能满足 所有的教育需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 的“瓶颈”,也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深层原因。据统计,我国财政 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2O世纪9O年代前期逐年 制度设计及宏观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的投 入,完善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制度,通过增加高等教育资 源总量和实施多元化的模式,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化进程。 Fair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Society Ren Ruizhi Abstract:By practice contrast,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how to achieve and ensure the fair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construction socieb,at present. Key words:harmonious,fairness of education 一1 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