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_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保捱科技网
课题名称:第9单元信息窗2第一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观察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板书:、、) 谁来说一说:3/8是什么意思??

二:动手操作,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学生操作比较和两个分数的大小:

3858583858分数,也是数家族中的一员,既然是数,就有大有小,你猜他们两个谁大谁小?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想法? (1)用图形来比较

53

学生在展示时说明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表达: 表示8等份中的5份, 表

885

示8等份中的3份,所以 大。

8

(2)用分数的意义来比较

里面有5个

31 里面有3个 88

53

所以 >

88

5818

2、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53588866的分数吗?(生可能说。板书<)

88322谁来找一个比还小的分数。(生可能说。师边板书:>。)

888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比较出了大于,你能再找一个比还大

看看这些分数,能发现什么?(只要平均分得总份数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分数就大。) 3、巩固练习,深化理解:比较下面几组分数的大小。

课本96页1、2题

三:操作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1、 操作比较和的大小:

画圆表示法:

把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分别折或涂成它的 1111 、 ,通过比较得出 > 。 2424

1412(板书>)

2、进一步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老师这还有一个火龙果,你想吃它的呢?还是?为什么? 小结: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板书: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那你能给、 、、 从大到小排排队吗?(学生排出顺序.) 总结:同学们了不起,探索出了分数比较的方法。这也就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1214161819141214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课本P96页,3-6题。

五、全课总结 强化新知

这节课,你们表现的真的很棒,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相信你们只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分数的知识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比较

3527<<< 8888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1214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情绪不稳定阶段,意识增强兴趣广泛,由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我们三年级一班共有42人。学生都来自附近各个村。三年级的

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个别畏惧困难、学习方法不当,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二、学习情况分析

1、班级整体学习风气较好,大部分同学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作业质量较高。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答题技巧不高,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三、对策及办法

1、改善学习行为,改进学习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巩固重点知识。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和转化差生,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提高答题技巧。

5、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效果分析

《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总体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比较扎实。

首先,抓住抓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由于是新接触的内容,学生势必会有一点抵触的心理。所以从最开始的导入开始,就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探知欲望。使学生因为新内容产生的恐惧心理缩小到最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起来才能有信心,整节课才能充满乐趣。不仅能掌握新的知识,还能激发对数学探索的乐趣。

其次借助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理解。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能更加的活跃课堂的气氛。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和巩固。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边发现规律边自己总结。学生会获得成功感。会觉得自己也能总结出规律来了。进一步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随堂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之内。将所学的知识点尽可能的掌握牢固。

教材分析

一、学生认知水平

分数是三年级新接触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第一次接触及与整数的知识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初始阶段会有点难度。

二、教材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学生在掌握的一些整数知识,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3、这一单元放在学期末讲授,在学生积累了更多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难度更低一些,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1、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测评练习

一、 比较下列各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223(1)3 3; (2)5 5; 141537(3)10 10; (4)29 29;

495120032004(5)100 100; (6)2005 2005。

二、比较下列各组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2255(1)5 3; (2)9 8; 1001001010(3)11 12; (4)101 99;

2005200588(5)2004 2003; (6)9 8 。

三、认真思考:正确比较

2358431、5 ○ 5 2、10 ○ 10 3、7 ○ 7 5533324、6 ○ 8 5、10 ○ 5 6、3 ○ 2

97、1 ○ 9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我先通过铺垫练习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并说出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内容,显得很自然。

2、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重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建立分数大小的概

念,顺其自然地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4、重视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自主学习有学具,集体探究有投影,符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不足之处: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有部分不是很满意。

2、教师的基本素质:(1)当学生说得不正确或说得不完整时,教师没有及时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巧妙地处理,应变能力还不够强。学生出错后,教师要冷静,有意缓解一下紧张气氛,可激励学生说:“谁能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说清楚?”这样就把紧张的气氛缓解了,教师也从中赢得了考虑的时间。 (2)对学生的感受关注得不够。 (3)对学生的评价还缺乏激励性。在本节课中,虽然能够对学生进行一些评价,但缺乏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赞赏,在每次学生回答题后,评价的语言还缺乏激励性,没有使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理解、信任、尊重和鼓舞。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巧妙地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重点学习课程标准和课堂评价标准,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评价要素,自觉在课堂上加以实施。同时注重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2、勤于实践。针对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不断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弥补。特别对这次活动中暴露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学找对策,重点从内因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初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初步认识分数时主要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分数大小的比较》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对同分母(分子是1)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子是1)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个规律,快速正确地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样的教学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正确率,但是却非常容易形成学生机械化、程序化的操作型学习方式,进而缺乏对于分数意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技巧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而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比较?这种“规律”的科学的意义是什么?是否还可以有别的比较方

法?学生学前可谓一无所知,学后也是不知所以然,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理解过于狭隘和单一的弊病。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在教学中,本节课突出了三个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标》强调“数学要应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本课中,以“是种花的面积大,还是种草的面积大?是负责种花的人多,还是负责种草的人多?”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我们知道,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

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探究。

2、给学生一个真正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涂一涂、比一比的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尝试概括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乐趣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学生们在探索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

且能够自己发现、总结出规律。使自信心得到提高,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