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来源:保捱科技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钟燕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甘肃 兰州 邮编730030)

摘要 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方法

课 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 此我们要创设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本人针对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 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复习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别踩了这朵花》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花花草草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 物,课前同学们也预习了,这篇课文是讲朵蒲公英的,蒲公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么为什么引起冰心奶奶的关注呢?它到底是一直怎样的花呢?那么同学们带着这个 问题,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设置悬念法

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 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 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 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桂林山 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 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

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 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未完....... 原上草职称论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