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4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Vo1.12,No.4 2009年8月 J0Urna1 0f SUzh0U EduCat1 On InStj tUte Aug.2009 营造书香校园回归教育本真 杭琳 (常州第五中学语文教研组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汲取了人类关于读书的一切优秀思想,并借鉴生命教育、解释学、终 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等理论。创立了科学读书观。在实践层面上对“营造书香校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对“营造书香校 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理性分析。旨在改变目前中学生与教师的阅读状况,促进师生共同的发展,让教师与学生都拥有一个阳 光的人生。 【关键词】营造书香校园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1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09)04-0137—03 我们处于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时期.一方面.人类已步 真读过。”高中生竞成为课外阅读的“弱势群体”。中小学教师 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的高度重视,客观上要求人们 的读书状况又怎样呢?曾念长说:“长期以来人们只意识到教 求知,即读书(读书无疑是求知的重要途径),建设学习型社会 师这个职业‘教’的社会职责,却忽略了他们‘学’的重要性。这 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降临,使 种习惯性思维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师指导、监督学生阅 许多人耐不了寂寞,阅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新 读的合理性,却从来没有质疑过老师自身的阅读状况。但从一 教育开展“营造书香校园”的实验.倡导阅读经典.与人类崇高 系列调查报告看来,教师的阅读确实存在隐忧之处。”[2]他在 的精神对话,本身就具有一种震撼力,而对读书的研究就更具 文中写道:“据《中国青年报》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不仅 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 爱书,而且也在读书,但教师阅读的广度、深度、力度还远远不 精神发育史实际上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够。教师一天学习2小时以上的仅占8.7%,1小时以下的却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达70.4%,而根本不读书、不看报刊的也大有人在。”约半数教 一、目前中学的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师没有心情读书,其原因有:工作繁忙、压力大;社会上没有读 学校是育人的机构,校园是读书的地方,教育即读书。然 书的风气;学校没有读书的环境;浮躁;没有认识到读书的“兴 而,当人们片面追求读书的功利性时,当“应试教育”成为学生 趣”、“习惯”和“乐趣”;混Et子;缺乏理想、志向、求知欲;书太 心灵的屠宰场时,远离“书声”的校园,成了教育的悖论。有教 贵,好书太少;得不到鼓励,等等。老师们关注的书刊报纸所占 师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有时的确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学 的比例,教育教学类、文学类、娱乐休闲类、学术思想类、电脑 业不及格。在当前的教育下。对孩子前途来说更是万万不 技术类分别是88%、31%、30%、18%、7%。 可。” 由于师生缺乏必要的经典阅读或课外阅读.给学生的精 无独有偶,厉承贵在《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堪忧》[1卜一文 神发育造成了严重的缺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中说:“据调查,当前城市中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 第一,学生的知识营养失衡。由于学生为考而学,过重的 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 学业负担使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课练、试题集成为学 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本人最近对 生仅有的读物.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考试之中,加上过早的 任课的某高中两个班9o多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 文理分科,使学生得不到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正常的知识营养, 惊。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或伟人传记中较宜中学生阅读的作品, 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如《三国演义》、《唐诗三百首》(或其它唐诗选集)、《老人与 第二,学生的人格发育不良。由于学生是在没有经典名著 海》、《鲁迅传记》、《传》等,全部读过的没有一个人,部 的伴随中成长的.学生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由此造成了学生 分读过的不到20%。均没有读过的竞超过80%。为语文课本配 人格发育的不健全.表现在学生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感情脆 编的课外读物《语文读本》,竟然也有超过80%的学生没有认 弱.心理扭曲,缕缕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和典型的“马加爵事 米[收稿日期]2009-07—18 【作者简介】杭琳(1978一),女,江苏常州人,中学一级教师,常州第五中学语文教研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137 2009年8月第12卷.第4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反思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经典阅读的反思 它可以 个文本的评价,可以是对某个主题的创造性研究,等等;二 件”即是有力的明证 第三,学生的创新能力匮乏。由于学生是在“应试教育”恶 是美文或哲言的摘录.可以是阅读后的感悟与心得.可以是对 劣的生存环境下生活与学习的.机械化的训练使学生失去了 一对求知的好奇心.贫乏的课外阅读生活窄化的学生的知识视 是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可以是教育故事的叙述.可以是教育案 野,学生原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了.神采飞扬的年轻人应有的 例的分析,可以是自己的成长的点滴记录。通过撰写教育随 灵性没有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压制或扼杀。 二、“书香校园”解读 朱永新教授说:“‘书香校园’概念肯定不是我第一个提 笔,达到对教育生活的反思,从而使阅读变得深刻,使阅读变 得有方向。 因此.“营造书香校园”与“师生共写随笔”构成了一个人 的,但很少有教育实验像我们一样如此钟情于读书。”[3]据本 生活的两个方面。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方面。才构成一个人 人所知,“书香校园”较早是由教育界提出的。“推进 较为完整的教育生活 儿童阅读的道路大约是从上世80年代开始的 1982年. 一个学者提出‘书香社会’,以书橱代替酒柜……”『4],由此可 以推测.大概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书香校园”了。 学者较早提出“营造书香校园”的是朱永新先生。2002年 lO月.新教育实验在苏州市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2004 年初,新教育实验被批准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让人 思料不及的是这场发自民间的“新教育实验”.在短短的两年 多时间中犹如一股旋风席卷中华大地.截止2006年6月,全 国有20多个省市的503所学校参加实验.被誉为中国教育的 “新希望工程”。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 人的一切;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 就有收获。新教育实验提出“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 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训练双语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 筑理想课堂等。“营造书香校园”被列“六大行动”之首,不是偶 然的.是鉴于它的重要性. 新教育实验作为一种行动研究.“营造书香校园”更多的 是在行动,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和初创阶段。 三、“营造书香校园”的具体操作策略 1.师生共写随笔 何谓“师生共写随笔”?它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 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 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因此。“营造书香校园”与“师 生共写随笔”的关系即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两者十分密 切。 第一,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这包含三重意思:一是从技术 层面上讲,阅读促进了个人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在阅读经 典中.人们总能习得一些经典作家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例 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习得如何写月色中的河塘美 景?又如何将个人的心境与荷塘月色的美景交融在一起,恰到 好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二是从内容的层面上讲,阅读 丰富了写作的内涵。“师生共写随笔”,写什么?写师生的教育 生活,或者说写师生阅读到了生活。广义地讲师生阅读到的生 活即是师生的教育生活,两者是合一的。因为阅读可以是阅读 书中的人性.可以阅读窗外的世界,可以阅读自己的岁月。有 了如此广泛的阅读.写作才有厚重的依凭 三是从精神层面上 讲,阅读提升写作的意境。因为阅读能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 位.能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人有了一定的生活品位与思想 境界后.人对问题的思考就会变得更加宽阔与深邃 第二,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写作是一种反思的方式,这种 】38 2.聆听窗外声音 何谓“聆听窗外声音”?它是指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 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 活,关注社会,促进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因此,如果将“营 造书香校园”看作了一种广义的阅读的话.那么“营造书香校 园”应该涵盖“聆听窗外声音”.因为“聆听”也是一种阅读.是 对生活世界的阅读。新教育实验将“聆听窗外声音”单列为一 大行动,强调的是“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要求学校充分利用丰 富的社区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让教育贴近生活,让师 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宽阔的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尽管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有包容关系.但是.两者同时也有 一种依存关系 第一,广泛阅读有利于聆听。因为我们在讲“营造书香校 园”时.更多的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这种阅读主要是阅读 经典或传统文化。通过这种阅读,必然会提高一个人的阅读理 解水平.提高一个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一个人的 综合素质。一个人有了文化底气必然有助于他的聆听,相反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必然影响他对“聆听窗外声音”的理解。例 如。一个不懂得网络的人,在听有关网络经济报告时.必然会 影响他对报告的理解 第二.聆听丰富阅读的内涵。因为“聆听窗外声音”旨在让 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某一学 科、某所学校,在实现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 视野,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聆听窗外声 音”是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中的信息.阅读学校之外的社会的 声音,阅读名家名师的人生、思想等等,它大大丰富了师生的 阅读内涵。一个人只有在阅读书本知识的同时阅读了广泛的 社会知识.只有在阅读传统文化的同时阅读了现实中他人的 人生与实践知识,这样的阅读才是完整的阅读。 3.培养卓越口才 何谓“培养卓越口才”?它是指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 形式,使师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 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说”,而“说”则是一种口头 表述,与“写”的相似之处,都是一种信息的输出。要说得精彩. 就必须活得精彩.而活得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因 为.阅读使人生更精彩。因此,“营造书香校园”与“培养卓越口 才”同样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阅读使“说”有了底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很会“说” 的,要“说”得精彩,它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精彩的内容. 第12卷.第4期 。 2009年8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1 of Suzhou Educati oll Insti tute Vo1.12,No.4 Aug.2009 这内容源于学生的阅读,因为,阅读了,学生的生活就由平面 的。教师的素质源于两个方面:阅读与实践。其中阅读是十分 才能在教 变为立体,学生增加了言说的内容。二是“说”是一门艺术,而 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只有拥有广博而深邃的知识,得心应手。其二,理想课堂的构筑与学生的素 “说”的艺术是在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而这个 学中左右逢源。学生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营 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是书香校园 学生在书香校园中受到 质有关。同样.与真理为友,不仅提高了学 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从而养成一种大家想说、爱说的校园环 造书香校园,让学生与大师对话,境。例如,在“营造书香校园”中,读书交流会、读书沙龙、故事 生的文化素质.而且使学校拥有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这 理想课堂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会、诵读比赛等等,都为学生的“说”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通 样的学校文化情境中,过读书交流.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变得融洽起来.从而缩短彼 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外语学习。 第二,阅读是理想课堂的自然延伸。理想课堂精彩在四十 五分钟.但它不仅仅局限于四十五分钟,它应该是超越时空 这些拓展性 第二,“言说”有利于推进阅读。一方面。学生要“说”,其前 的。许多理想课堂都有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或训练,提是“读”。譬如,举办读书沙龙,学生势必要围绕着读书沙龙 内容是理想课堂的自然延伸.它构成了理想课堂较为宽广的 的主题,进行广泛的阅读。否则。他就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对 外延。 话,他就有可能在对话中成为沉默者。另一方面.“言说”有利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 让目光变得 于形成读书气氛。因为,“营造书香校园”的开展,一定程度上 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是通过活动推进的,而活动相当部分是依赖于“说”,上文提到 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味别样 的读书交流会、读书沙龙、故事会、诵读比赛等没有一个不与 的人生.让生活充满阳光。 “说”联系在一起。通过带有“说”的特性的活动,有力地推进校 园读书气氛的形成 4.构筑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厉承贵.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堪忧.光明日报,2005—5— 10. 何谓“构筑理想课堂”?它是指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 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 有机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并追求个性化的课堂。 第一,“构筑理想课堂”离不开阅读。这是因为:其一,理想 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高 超的教学艺术。而这些都是建筑在教师的高水准素质基础上 [2]曾念长.关注中小学教师阅读.明日教育论坛,2003,第 (7). [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一)新教育之梦.人民教 [4]林文宝.儿童阅读在走过的路.中国教育报,2005— 03-03. . 课堂的构筑与教师的素质有关。理想课堂需要教师拥有先进 育出版社.2004:191学生团体自治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生个体 (上接第49页)生工作的副院长分管。而作为学生自治组织的 生团体自治的保证, 学生会、社团,并不在团委的直管之下,这样在发挥学生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环境因素。主动性和自律性方面,就少了一层干预。不但如此,除学生会 和各种学生自建社团协会外.学院还引导学生成立了学生纪 参考文献: 律监察委员会(简称监委会).该组织与学生会平齐,不受学生 导。监委会主要负责对学生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以及宿舍 来看.学生自治组织在学生Et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 更为很多同学提供了通过律己(个体)和律他(组织成员)活动 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受到很多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个体自治方面的培养.与学生团体 [1]程同顺,郑天品.高校学生自治的政治学分析.江苏高 会领导.由学院分管学生自治组织的责任老师专门负责和指 教,2002,(5):80-83. [2]赵金华.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3]田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 [4]黄伟迭.西南联大学生管理的特点和启示[J].教育教学 管理.2004:63-65. . 卫生、安全等方面出现的纪律问题进行自我管理。从实际效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卷:16-18, 用。因为这类组织不仅有利于学生校园生活正常秩序的维系, 大学学报,2008,(2):18-20. [5]陈善卿-陶行知提倡“学生自治”的"34 ̄价值LJ-].南京晓 7. 自治培养不能完全割裂。学生个体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 庄学院学报,2003。1:1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