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长度单位》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长度单位 米 厘米 线段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续学习相关内 容 一上:
·初步学会比较物 体的长短。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 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会画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的意识。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三上: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1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掌握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合理使用长度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1 实际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初步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及探索数学的兴趣。 认识厘米、米 1、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米,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知道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综合练习 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查漏补缺 合 计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2 1 1 5 2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教学重点: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6+24= 3+28= 7+28= 5+49= 20-2= 33-8= 45-6= 52-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树上有30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7只,飞走多少只?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 活动一:
1、四人小组合作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回形针、小正方体、正方形
(1) 生估一估-----师说要求:用其中一种物品量数学书的长-----生示范 (2) 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
(3) 问:量的都是数学书的宽,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同?(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体作
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 )小组 物 品 数学书的长 估计有几个回形针长 估计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估计有几根小棒 实际测量有几个回形针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实际测量有几根小棒 活动二: 1、生估一估-----四人小组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课桌、笔盒的长,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铅笔、“一拃” (1)师说要求-----生示范
(2)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发现问题
(3)生用同一物品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因此,在测量时要注意统一计量单位。 第( )小组
3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2题。 3、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提高练习〗
4、书本第7页“练习一”第6题。
〖提高练习〗
6、一只铅笔用去5厘米,还剩15厘米,这支铅笔原来有多少厘米? 7、一条绳子长30米,用去7米,还是多少米?
〖拓展练习〗
8、把一根长12米的竹竿插到河底,竹竿露出水面5米,河水深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在测量时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再测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一条路长10米,小蜗牛已经爬了3米,还有多少米爬到终点? 2、
4
估计有几根铅笔长 估计有几个“一拃” 实际测量有几根铅笔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一拃” 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长度单位》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长度单位 米 厘米 线段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续学习相关内 容 一上:
·初步学会比较物 体的长短。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 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会画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的意识。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三上: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5.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掌握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合理使用长度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1 实际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初步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及探索数学的兴趣。 认识厘米、米 1、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米,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知道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综合练习 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查漏补缺 合 计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2 1 1 5 6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一、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6+24= 3+28= 7+28= 5+49= 20-2= 33-8= 45-6= 52-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树上有30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7只,飞走多少只?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 活动一:
1、四人小组合作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回形针、小正方体、正方形
(4) 生估一估-----师说要求:用其中一种物品量数学书的长-----生示范 (5) 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
(6) 问:量的都是数学书的宽,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同?(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体作
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 )小组 物 品 数学书的长 估计有几个回形针长 估计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估计有几根小棒 实际测量有几个回形针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实际测量有几根小棒 活动二:
1、生估一估-----四人小组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课桌、笔盒的长,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铅笔、“一拃” (1)师说要求-----生示范
(2)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发现问题
7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3)生用同一物品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因此,在测量时要注意统一计量单位。 第( )小组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2题。 3、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提高练习〗
4、书本第7页“练习一”第6题。
〖提高练习〗
6、一只铅笔用去5厘米,还剩15厘米,这支铅笔原来有多少厘米? 7、一条绳子长30米,用去7米,还是多少米?
〖拓展练习〗
8、把一根长12米的竹竿插到河底,竹竿露出水面5米,河水深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在测量时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再测量。
估计有几根铅笔长 估计有几个“一拃” 实际测量有几根铅笔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一拃” 8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一条路长10米,小蜗牛已经爬了3米,还有多少米爬到终点?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