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来源:保捱科技网
教学研究 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张益 重庆市武隆县文复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校,重庆408500 摘要:《新课标》表明:“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及知识经历,依据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及心理成长规律选材, 材料要涉及方方面面,表现形式要各式各样。“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着眼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从他们感兴趣的 事物入手来设计场景,进而促使同学们自主学习。 关键词:情境:兴趣;思维;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鳊号:1671.5861(2015)18.0210.01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 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 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 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 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 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 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 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 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l创设生活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 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 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 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fi-、月、日》时,通过故事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老 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 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 泣边说: “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 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 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 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 怎么一回事吗? 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 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 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 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就能吸引学生并促使他们对新 知识产生好奇心理,进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动机,并能促 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发现知识,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与能力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 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 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可以把学 生带到操场上走一圈,现场体验400米的概念。数学来源于 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 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 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 《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 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 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采。“所以,在教学中,老师 要着眼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 手来设计场景,进而促使同学们自主学习。如: 《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 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白菜,鸡要吃白 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白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方法 210 2015年18期 后,教师追问:篱笆需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 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3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 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 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 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 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 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 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 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 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 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 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 现象,体现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如在执教一年级《两 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 组某餐厅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 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8+3、7+24、20+30、 30+28、24+28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 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 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 逐步掌握进位加法 满十进一 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 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 经历了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 的目的 4结语 总地来说,指引学生抓获生活情景,发觉数学难题,使 数学教育接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数学材料,体会生 活里遍地有数学,它的每一处都存在美感,缩小它和生活之 间的距离,增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开拓学生思维。这样不仅 可以达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而且还感受到了数学 的意义,同时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我们有什么不乐于去 做的呢? 参考文献 [1]陈和兴.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数学兴趣的思维火花[J].福 建教学研究,2010(5):28—29. [2]陈振杰.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J].读 写算:教育导刊,2013(14):59-96 [3]尹莉.情境激发兴趣兴趣引发思维[J].神州,2012(16): l12. [4]陈占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成才之 路,2012(ii):89-170. [5]郭月琼.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数学思维[J].新课程学习: 上,2012(1):137. [6]张定万.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探究[J].读写算: 教师版,2013(29):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