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移动床吸附过程的计算
在移动床吸附器的吸附操作中,吸附剂固体和气体混合物均以恒定速度连续流动,它们在床层任一截面上的浓度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气液在吸收塔内的吸收相类似。移动床吸附过程的计算主要是吸附器直径、吸附段高度和吸附剂用量的计算。我们可以仿照吸收塔的计算来处理问题,同时由于我们所进行的是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吸附处理,可以按照等温过程对待。为了简化计算,只讨论一个组分的吸附过程。
一、移动床吸附器直径的计算
移动床吸附器主体一般为园柱形设备,和吸收塔计算塔径的公式相同:
4V D u (3-53) 式中 D——设备直径,m;
V——混合气体流量,m3/h; u——空塔气速,m/s。
与吸收计算一样,在吸附设计中,一般来说混合气体流量是已知的,计算塔径的关键是确定空塔气速u。一般移动床中的空塔气速都低于临界流化气速。球形颗粒的移动吸附床临界流化气速可由下式求得:
RemfV umf d p v (3-54) 式中 umf——临界流化气速,m/s; μV——气体粘度,Pa·s; ρV——气体密度,kg/m3;
dp——固体颗粒平均直径,m;
Remf——临界流化速度时的雷诺准数,由下式求得:
AT Remf0.514005.22AT
式中 AT——阿基米德准数,由下式求取:
d3 pvgAT(sv)2 v
式中 ρs——吸附剂颗粒密度,kg/m3。
若吸附剂是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则其平均直径应按下式计算: 1dpn x
i dpii1式中 xi——颗粒各筛分的质量分率,%; dpi——颗粒各筛分的平均直径,m;
d pid1d2 d1、d2——上下筛目尺寸,m。
计算出临界流化气速后,再乘以0.6~0.8,即为空塔气速u,再代入(3-35)式,求出塔径D。
二、移动床吸附器吸附剂用量的计算 (一)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与吸收操作相类似,只是以固体吸附剂代替液体吸收剂。仿照处理气液吸收塔内的情况,也是取塔的任一截面分别对塔顶和塔底作物料衡算,见图3-17a。可得操作线方程:
LSLSy y1 G x ( G x1 ) (3-58)
SS
LL 或 y S x ( y 2 S x 2 ) (3-59)
GSGS
式中 Gs——通过吸附剂床层的惰性气体量,kg/(m2·s); Ls——通过吸附剂床层纯吸附剂流量,kg/(m2·s); y1、y2——进、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 x1、x2——出、进口吸附剂中污染物浓度。 (3-58)、(3-59)式即为吸附操作线方程。
在稳定操作条件下,Gs、LS是定值,而二个操作线方程是表示的通过D点(x2、y2)和E点(x1、y1)的直线,如图3-17(b),DE线称为移动床吸附器逆流连续吸附的操作线。操作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吸附床内任一截面上的气固中污染物的状况。
(二)吸附剂用量的计算
与吸收操作一样,操作线DE的斜率Ls/Gs称作“固气比”,它反映了处理单位气体量所需要的吸附剂的量。对于一定的吸附任务,Gs都是一定的,这时希望用最少的吸附剂来完成吸附任务。若吸附剂量Ls减小,则操作线的斜率Ls/Gs就会变小,当达到E点与平衡线上E*点重合,则Ls/Gs达到最小,称最小固气比(Ls/Gs)min,最小固气比可用图解法求出。若吸附平衡线符合图3-17(b)的情况,则需找到进气端(浓端)气体中污染物浓度y1与平衡线的交点E*,从E*点读出对应的x*1的值,然后计算出最小固气比:
Lyy2 (S)min1 G 1 x 2 (3-60) S x得出最小吸附剂用量:
y1y2LG S min s (3-61)
x1x2
根据实际经验,操作条件下的固气比应为最小固气比的1.1~2.0倍,因此,实际操作条件下的吸附剂用量应是:
LS=(1.1~2.0)Lsmin (3-62)
三、移动床吸附器吸附层高度的计算
在吸附器截面上取一微分高度dz作物料衡算,得到:
LSdx=GSdy (3-63) 又根据吸附率方程式:
GSdy=Kyap(y-y*)dz (3-) 上式整理后积分得传质单元数NOG:
ZNdz OG G H (3-65)
y2yy0SOG
得吸附床层有效高度Z为:
Z=NOG·HOG (3-66)
HOG称传质单元高度。
传质单元数可仿照吸收或固定吸附过程的处理方法,采用图解积分的方法求出。但要正确求出传质单元高度就显得困难一些。主要原因是还没有找出正确的方法准确地求出移动床的传质总系数Kyap,目前移动床的传质总系数都是采用固定吸附床的数据进行估算的。但是由于在移动床中固体颗粒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其传质阻力与固定床有差别,这样处理只是一种近似估算。
[例3-4] 以分子筛吸附剂,在移动床吸附器中净化含SO2为3%(质量分数)的废气,废气流速为6500kg/h,操作条件为293K、1.013×105Pa,等温吸附。要求气体净化效率为95%。又根据固定床吸附器操作时得到气、固传质分系数分别为:
kyap=1260Gs0.55 (kgSO2/h·m2·△y) kxap=3458 (kgSO2/h·m2·△x) 试计算∶⑴ 吸附剂用量;
⑵ 操作条件下,吸附剂中SO2的含量; ⑶ 移动吸附床的有效高度。 解∶⑴ 吸附剂用量∶
吸附器进、出口气体组成为∶
65000.03 y10.03[kg/kg,SO2/空气]650065000.03
65000.03005 y21.55103([kg/kg,SO2/空气)6500(10.03)
由实验得到用分子筛从空气中吸附SO2的平衡曲线图〔例3-4附图(a)〕,
*
由图中可查出与气相组成y1呈平衡的x1=0.1147,假定吸附器进口的固相组成x2=0,则根据﹙3-60)式得:
L0.030.00155 (s)min0.248G0.11470S
y1dyKyapz操作条件下的固气比取最小固气比的1.5倍,则 L(s)1.50.2480.372 GS吸附剂的实用量为:
LS=0.372x6500=2418﹙kg/h﹚
⑵ 操作条件下,吸附剂中SO2的含量x1 GS(y1y2)x1 LS
6500(0.030.0015)
2418
0.0766(kg/kg,SO2/分子筛
⑶ 移动吸附床有效高度的计算
a. 传质单元数计算 y根据 N OG dy 用图解积分法求取传质单元数。利用例3-4附图(a),
yyy在у1=0.03
到y2=0.0015范围内划分一系列的у值,对每一个y值,在操作线上查出相应
1的x值,再查出与每一个x值相对应的y*值,计算出 的值。结果如
yy下:
y 0.0015 0.005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y* 0.00 0.00 0.0001 0.0005 0.0018 0.0043 0.0078 15 200 101 69 55 48.3 45
yy 1以 y 为纵坐标,y为横坐标,作曲线[如例3-4附图(b)]。在坐标y1=0.03 y和У2=0.0015
区间曲线下的面积即为传质单元数: y1dy NOG3.128y2yy
b.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根据传质总系数与传质分系数的关系有:
11m Kyapkyapkxap
实验测知,该体系中,m=0.022,将m及kyap、kxap代入上式,经计算得:
12 Kyap=794 则传质单元高度为:
GS6500 HOG0.082(m)Ka794yp
c. 吸附床有效高度计算:
Z=HOG×NOG=0.082×3.128=0.25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