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药学2012年第9卷第9期 31 5.1测定应用 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研究[J].华夏医学,2009,22(3):241。 果糖胺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在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 [2]吴潭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Ⅱ型糖尿病监测和治疗中的应 的一种物质,由于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天,故果糖胺反映 用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129. 的是l一3周内的血糖水平。果糖胺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与葡萄 [3]李根利.糖尿痛患者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J].检验医学与临 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 床,2007,10(09):320. 质,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血清果 【4]赵家坤.脑梗塞患者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 糖胺正常值介于1.75~2.76mmol/L之间,血浆中果糖胺则介于 123例的测定研究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10(4):286. [5]吴江,焦祖伟.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5.2测定方法 [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384. 果糖胺的测定选择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试剂由南京威 [6]彭伟.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联合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 特曼公司提供。 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o9,6(16):127. 5.3临床价值 [7】叶振望.分析82例糖尿病患者FBG、FMN、HbAlc的临床检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较短时期 测价值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1.2008,14(24):159. 1.45~2.46mmoUL之间。 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果糖胺的测定快速而价廉(化学法), [8]刘开平,沈国清,周晓芳,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 是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一个良好指标,特别是对血糖波动 病变的关系研究[J1.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6(11):524. 较大的脆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同时也能够对平均血糖水 【9】王勇,李玉臣.糖尿痛患者血脂检验临床价值研究fJ1.社区医 平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杂志,2011,18(6):321. 6结束语 【1 0]李巧清陈艳芝张思荣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 现如今,糖尿病在临床医学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8(12):115. 病,致病原因主要包括有遗传与环境两方面,该疾病负载且治 [11]张国辉.糖尿病患者检验项目联合检测分析研究中外医学 疗难度较大,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统计报 研究[J】_2010,8(14):235. 道我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仅位于印度之下,对糖尿病控制效 [1 2]丁海泉,卢启鹏.光学方法在无创生化检验中的研究现状 果并不佳。因此如何有效诊断和治疗控制糖尿病已成为医务 光机电信息,2011,4(13):236. 人员和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旧。多年的研究发现生化检测在糖 [13]孙景刚,王永仁.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糖检验方法的探 尿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空腹血 讨【J】.吉林医学,2007,28(17):136. 浆(血清)葡萄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和果 [14]苏贻华.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fJ1.实验与检 糖胺这五方面的检测,有利于进一步对其诊断、治疗,具有十 验医学,2011,6(02):243. 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5].V-.-颖,魏剑芬,金秀平,等.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内皮素水 参考文献 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杂 【1】欧阳清。石青峰,刘健,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果糖 志,2011。6(13):123. 中药血清药理学在药效研究中的应用 韦振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3)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药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 一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672—8351(201 2)09—0031—0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服给动物灌服 梁春敏0等选用YAC一1细胞株作为靶细胞讨论玉屏风散 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 试验血清对小鼠NK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玉屏风散灌胃后 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1988年日本国立京都 30min一2h不同时相的试验血清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h时相的 医院的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这一概念,1990年,姜廷良 试验血清对NK细胞的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3h后药效逐渐 在全国中医方剂研究讨论会上,介绍了日本有关中药血清药 消失。夏礼斌嘴采用氢化可的松阳虚小鼠模型,用MTr法检 理学研究的动态和情况后,国内陆续开展了中药复方及西药 测拯阳汤含药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分泌 的药效评价及药理学研究,现将中药血 奇药理学药效研究应 IL-l的活性,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分泌的IL一2的 用作一综述。 活性,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胸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 1中药血清药理学药效研究 明,拯阳汤含药血清对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分泌1L一 1.1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1的活性和对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分泌的IL一2的 赵晓山I-垮通过研究定心方药物血清对H’0:致乳鼠心肌 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具有促进作用,大剂量促进作用有 细胞损伤的作用,发现定心方含药血清能明显降低心肌细胞 减弱趋势;拯阳汤含药血清对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 损伤指数,减少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和提高细胞活力, 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量一效关系,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可用于防治一些与氧自由基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 1.3在对呼吸系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高凌云脚等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 莫红缨 等研究双黄连及其拆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备心脉神口服液含药血清,探讨中成药心脉神口服液对氧化 的体外和血清药效学实验发现,双黄连复方具有明显抗呼吸 型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 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并优于各拆方,且复方及拆方的体外和血 显示心脉神口服液含药血清可通过调节血脂、抗氧化及抑制 清药效学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双黄连作用机制可能为直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预 接杀病毒或抑制病毒吸附或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王问等以 防作用,并对已形成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治疗作用。 3I、7b型腺病毒分别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制备 1.2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作用于该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 32 jE方药学2012年第9卷第9期 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一o【的含量。实验结果发现清肺口服液 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量,实验结果表明依肝达有一定的 含药血清可显著降低3I、7b型腺病毒攻击后细胞肿瘤坏死因 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作用。吴玲善 等研 子一Ot的浓度,证明清肺口服液可降低腺病毒感染所致人胚肺 究了3种不同浓度的芍药苷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一7402增殖 成纤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一 蛋白的高表达,从蛋白质水平对 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芍药苷药物血清均对Bel一 炎症细胞因子加以干预,阻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 740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浓度20%的芍药苷药物血清 1.4在对神经系统疾病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抑制率最强,其抑制作用与15%阿霉素药物血清相当。 崔旭17]等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复方益智散的神 1.9在血液病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黄振东旧等通过制备六神丸含药血清,用MTr法、胎盘蓝 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复方益智散中、高剂量有明 显的促进PC12细胞增殖作用,能显著提高抗活性氧损伤后的 染色法观察六神丸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 细胞存活率,使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DNA断裂减轻,表明它 明,六神丸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从形态上可以看出含 具有抗凋亡作用,且其抗凋亡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其机 药血清处理过的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表现。定量检测表明六 制可能与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和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赵玲【 等 神丸含药血清可以明显的诱导HL一60细胞的凋亡,其最高凋 以低糖低氧损伤原代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的方法模拟在体脑缺 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聪圣胶囊含药血清的抗脑缺血再灌作用。 实验表明,不同剂量的聪圣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缺糖/缺 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内乳酸脱氢酶释放,提示聪圣胶囊对缺糖 缺氧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5在对内分泌系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徐梓辉 等通过分离正常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并传代培养,用糖化终产物造成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模 型,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降糖舒心颗粒,采用MTT比色 法和3H~TdR渗入试验测定其吸收度和,H—TdR渗入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降糖舒心颗粒含药血清能抑制胸主动脉平滑 肌细胞的增殖及3H—TdR的渗入,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张 斌f】o等通过原代培养SD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24h后,观察 清活I号水煎液各实验组及其药物血清各组对25mmol/L葡 萄糖培养内皮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并采用锥虫蓝染色细胞 计数观察细胞活力。实验结果为清活I号水煎液及其药物血 清均能改善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保护 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表明清活I号水煎液实验各 组的细胞增殖情况与血清药理学实验存在一致性。 1.6在中药抗肿瘤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孙健I】J等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人结肠 癌Swille、人肺腺癌SPC—A一1、人胃癌SGC一7901、人乳腺癌细 胞MCF-7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显示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在 体外用MTr法测试结果显示,对4种人瘤株,大、中剂量组抑 瘤作用均呈现极显著差异,证明该中药含药血清有抑制此4 种肿瘤细胞增殖作用,间接证明该复方在体内可起到抗肿瘤 作用。李秀荣『- 用5%、10%消瘤平移合剂含药血清作用于人 肝癌H一7402细胞24h,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 变,凋亡率随含药血清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 10%含药血清组48h组作用最明显,进一步证实其可通过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其临床抗肿瘤、抗转移作用。 1.7在肾病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包岜fl31等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分 别制备黄芪药物血清和雷公藤多苷药物血清低、中、高剂量 组,观察各组药物血清对正常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一 6的影响,并测定IL-6的含量。结果显示黄芪、雷公藤多苷各 剂量组均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IL一6产生,其抑制作用随剂 量增加而增殖。这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为临床应用黄芪防治肾 小球硬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赵代鑫【l 皤采用血清药理学 方法制备通脉口服液不同配伍比的含药血清,观察各组含药 血清对脂多糖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证明 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以不同比例配伍均对体外培养的各组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各组之间比较,通脉口服液 含药血清3:1组作用要优于6:1组及1.5:1组。 1.8在肝病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梁宁【 51等采用2215细胞模型和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采 用ELISA法检测依肝达含药血清在作用2215细胞72h后上 亡率为15.3%,且凋亡率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2结语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适合中药特点 的更科学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方法。它可防止中药粗制剂本身 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还能反映中药在胃肠道消化吸收、 再经生物转化、最后产生药理效应的真实过程,并代表了药物 在体内产生作用的真正有效成分,为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理学 研究开辟了新纪元『l81。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药血清药理学 研究取得很大进步,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其相关研究还存在不 足之处。①绝大多数研究文献的含药血清采自正常生理状态 下给药动物的血清。由于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个体对 同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不同的,中医药治病是针对 机体的病理状态,中药进入体内后,有效成分发生变化,其可 以作用于多部位、多系统,通过体液再作用于病变部位,由于 机体的状态不同,血液中的物质就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病 理状态下含药血清的作用,结果才更真实可信。②在制备含药 血清过程中中药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为有些成分可能与纤 维蛋白或与血细胞吸附或结合,有些可能与其他蛋白结合。在 制备血清去除纤维蛋白和血细胞时,必然导致部分中药成分 和中药介导的体内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损失,因此含药血清 不一定能正确反映中药有效成分。③血清本身的生物活性可 能会干扰中药的药理效应。黄程辉【嘴在研究中药拮新康复方 对K562/A02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发现大鼠血清促进K562/ A02细胞生长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增加,然而 当含拮新康大鼠血清的浓度大于10%时,对K562/A02细胞增 殖抑制作用却逐渐减弱。高浓度含药血清出现的减弱现象可 能是由于血清本身促增殖作用造成的。④血清中药物浓度往 往不是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导致血清中的含药量往 往不能达到药物的临床最大给药量。⑤针对新药的研发除了 通过离体、半体内实验外还需结合在体的实验共同来对新药 药效进行研究。⑥中药血清药理学药效研究已广泛开展,但许 多研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必要全面及系统地进行实验研 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晓山,贾钰华,等.定心方药物血清对Hl-2O一2致培养乳鼠 心肌细胞损伤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1,19(3):215—218. [2]高凌云,何作云.心脉神口服液对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内皮 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一1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2,6 (3):151—154. . [3]梁春敏,王贤喜,等.玉屏风散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血清药 理学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23(6):385—388. f4】夏礼斌,董群,等.拯阳汤的含药血清对阳虚小鼠免疫功能的 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4):15—17. f5]莫红缨,赖克方,等.双黄连及其拆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的药效学研究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l(3):194—196. 『6]Y- ̄革,陈四文,汪受传.清肺口服液对3I、7b型腺病毒感染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NF一0【蛋白表达的影响『J]_中国中医药科 北方药学2012年第9卷第9期 技,2005,12(4):216—217. 33 分泌IL-6的影响[J]冲医研究,2005,18(4). 1 4]赵代鑫,杨霓芝,等.通脉口服液主药不同配伍比例对肾小 【7催旭,袁红,等.复方益智散对Pc12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 【f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3):198—201. 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f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 [8】赵玲,徐秋萍,李林.聪圣胶囊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和神 (6):533—534. 经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 【15]梁宁,邓家刚,韦松基.壮药依肝达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分 131-133. 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J].中草药,2008,39(12):1867— [9]徐梓辉,周世文,等.降糖舒心颗粒对晚期糖化终产物致离体 1868.血管平滑肌相比增殖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0): [16]吴玲善,晏雪生,等.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芍药苷对人肝癌 890-893. 细胞Bel一7402增殖的影响fJ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 [10】张斌,高鑫,高健.清活I号中药复方对高糖培养微血管内 (5):278—279. 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上海医药,2008,31(2):98—100. 『171黄振东,王晓红,等.六神丸含药血清诱导HL一60细胞凋亡 [11]孙健,温庆辉,等.黄连解毒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 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3):187—188. 国中药杂志,2006,31(17):1461—1463. [18] ̄tq建文.药理实验方法学一新技术与新方法【M].北京:化学 [12】李秀荣,张丹,等.消瘤平移合剂含药血清诱导肝癌H一7402 工业出版社.200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9): 『19]黄程辉,谢兆霞,等.中药拮新康复方对K562/A02细胞的 684—687. 增殖及膜流动性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5): [13]包毙,毛炜,庞嶷.黄芪、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477-480.蒙药材地梢瓜现代研究进展 刚j立探巴十(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国家蒙药制剂中心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本文对蒙药材地梢瓜的传统记载、化学成分研究、驯化栽培、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为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 关键词:蒙药材地梢瓜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672—8351(201 2)09—0033—02 本品为萝蘑科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lesioides(Freyn) 3含量测定 K.Schum.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阴干,除 3.1林敏等采用HNO HC10 (4:1)混酸消解地梢瓜的根、茎和 去果皮,取其种子,去毛、备用。蒙古名为特莫一呼呼。性味为 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消解液中的K、Ca.Na、Mg.Zn.Cu、 苦、钝、燥、糙、凉。功能清“协日”,止泻。用于黄疸,腑“协13” Mn、Fe和co等9种金属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获得了仪器测 热,肠刺痛,菌痢,热泻。本品呈椭卯型,扁平,长6-10mm,宽 定的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显示各元素 4 ̄5m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一端钝圆,一端平截,边缘薄;另 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95.45~102.26%,相对标准偏差(RSD, 面略凸,有细小的线点状纹理。剥去种皮,胚乳明显,子叶2。 n-6)为0.18~2.26%。地梢瓜不同部位各金属元素含量有一定差 气微,味苦f1' 。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南北东西部地区 异,茎中Ca>K>Na>Mg>Fe>Zn>Co>Mn>cu;叶中Ca>K>Na> 都有分布。其果实形状像瓜,幼果含丰富的乳汁,营养价值胜 Mg>Fe>co>zn>Mn>cu;根中Ca>K>Fe>Mg>Na>Zn>Co>Mn> 过各种乳汁,是很好的天然补品DI。 Cu。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ca、M K、Na和Fe元素。测定方法 1化学成分研究 快速、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达到分析要求 1.1王玎等利用硅胶、Sephadex LH一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 3.2李睿等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地梢瓜叶中提取总黄酮, 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以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3个因 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一香树脂醇乙酸酯 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即乙醇80%, (1)、羽扇豆醇乙酸酯(2)、仪一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3)、o【一香树 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为(g/mL)l:30。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地 脂醇(4)、3-香树脂醇(5)、齐墩果酸(6)。结论为化合物4、5、6 梢瓜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116mg/g,平均回收率为99.1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 RSD=0.94%(n=4),此结果为地梢瓜药效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和 中分离得到[41。 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I91。 1.2苑辉卿、左春旭从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地梢瓜的干燥全草4药理研究 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结 商战平等采用离体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培养,观察了 构为B一谷甾醇(I),胡萝卜甙(II),阿魏酸(Ⅲ),琥珀酸(Ⅳ),蔗 谷氨酸、H2():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及地梢瓜甙的抗损伤作用。 糖(V)槲皮素(VI)和1,3_o一二甲基一肌一肌醇(Ⅶ)【5】。 结果表明地梢瓜甙组神经元DNA断裂率明显降低,且可降低 2驯化栽培 损伤后皮层神经元的MDA水平。说明地梢瓜甙能够抑制脂质 2.1王爱文等把沙生野菜地梢瓜从祁连山区(2300m) ̄1种到低 过氧化反应,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1ol。 海拔区(1480m)的栽培试验,用种子繁殖取得了成功,驯化栽 5展望 培发现地梢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栽培易成活,当年就可 目前蒙药材地梢瓜没有适当的全面系统的质量标准、药 正常开花结实,且病虫危害少。这将为当地蔬菜生产又增添一 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需要进一步阐明,而且临床疗效观 新品种I61。 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现有的质量标准研究仍需要完善, 2.2陈叶等通过对地梢瓜的驯化试验,分析了地梢瓜的适应性 应选择科学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制定更科学、可控、 及水土保持、营养等方面的利用价值。试验表明,地梢瓜是药、食、 可行的质量标准。蒙药材地梢瓜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对于生 饲用资源,又是一种水土保持植物,适于河西地区推广利用fTl。 态环境方面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化学和药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