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道路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人才主要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施工企业一线的施工技术岗位和施工管理岗位,包括技术员、造价员、测量员、质检员、检测员、内业员等。通过对本区域道桥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明确人才现状及专业培养定位和目标,并最终确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都能得到最大化锻炼和提高,确保学生就业与企业要求实现无缝对接。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一、道桥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1.人才社会需求大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疆,路桥建设相对滞后,经过“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前两年共计十多年时间建成高速公路才1000公里。为加快路桥建设步伐,彻底改变区域落后的交通状况,2008年初,黑龙江省提出公路建设决战三年的计划,投入1000亿元,建设各级公路66991公里,形成覆盖全省13个地市及50%县城的高速公路网。2010年初,哈尔滨市提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规划,决定用三年多时间,建设现代交通体系。2010年,市投资500亿元,实施出城口道路改造、老城区路网改造等5项城市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创历年之最。路桥建设的快速发展,凸显了专业人才的极度短缺,行业企业急需大批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
通过2010年交通部网站提供的信息得知,目前全国路桥行业人才严重不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整个行业的人才密度低,大专学历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从业人员比例10%,明显低于其他许多行业,基层单位人才匮乏尤为严重。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路桥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领域人才明显不足。据黑龙江省交通厅统计, 2008、2009年黑龙江省公路建设技术人才缺口每年都在5000人左右;通过对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十三局集团四公司、哈尔滨市公路工程处等16家大中型路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查了解到,企业急需一批能安心生产一线,精通施工技术、具有及时消化和吸收新技术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随着路桥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2.专业服务面广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路桥建设公司、市政工程公司、路桥检测公司、路桥养护公司、路桥监理公司等。主要就业岗位有路桥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技术岗位和施工管理岗位,包括技术员、造价员、测量员、质检员、检测员、内业员等。从事的主要工作有路桥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工程造价及技术资料归档等。 二、道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工程识图、工程测量、材料试验与工程检测、施工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工程组织管理、工程造价等基本技能,具备工程施工、管理、造价、检测等职业能力,面向路桥企业,在路桥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从事路桥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工程造价及技术资料归档等工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① 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② 知识文化:掌握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所必备的外语知识;掌握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数学、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工程力学等道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识图与绘制道桥施工图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道桥工程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道桥专业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监控相关的工程技术;掌握道桥专业工程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具有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熟悉道桥专业的规范和标准;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试验与工程检测的基本知识。
③ 专业技能:具备识图和绘图能力;具备工程测量能力;具备土工、建材试验能力和工程检测能力;具备工程施工、工程组织、
工程管理、工程监理能力;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及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工程概、预算和决算能力;具备工程质量评定及处理一般性的安全事故的能力;具备工程养护、维修与加固能力;具备工程资料归档能力。
④ 身心素质:具备力量、速度、耐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确定 1.“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经多方调研,反复论证,确定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了黑龙江省寒冷地区季节性施工因素,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把大学三年时间按照季节分为六段实施教学,六段划分为如下:第1段为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第2段为大一暑假七周时间;第3段为大二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前六周;第4段为第四学期第七周至第五学期前八周;第5段为第五学期第九周开始至本学期末;第6段为第六学期。
第1、3、5段处于秋、冬、春等季节,在校内学习,对学生进行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第2、4、6段处于夏、秋等季,在企业实习,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通过调研确定学生工作岗位中有代表性的实际工作任务,将一个或者多个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实际工作任务中,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用实际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在真实项目中实现知识的提升。学生在校学习和实践工作交替进行,互为辅助,有效提高职业能力。
结束语:无论采取何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面向路桥施工企业,着力培养懂设计、会施工、善管理,职业道德好、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能在路桥工程建设第一线扎实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高职院校道桥专业与课程对接问题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007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