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能说〈周易〉读不懂、没读懂?》系列论文(之五)
《象数解读:三十六计》
------以《周易》原本解卦系辞方法诠释文辞
吉 华
(中山香山专修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2)
内容摘要: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权术谋略,其言词论述广引《周易》卦爻文辞,本文用《周易》原本解卦系辞方法释解《三十六计》文辞,以期说明先秦诸子之“兵家”也是运用《周易》“象数思维方式”推论、演绎兵法奇谋的。
关键词:周易、卦爻、文辞、解读
前 言
兵法“三十六计”,从古至今早已是家喻户晓,但《三十六计》成于何时、其文辞如何解读,却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有趣的是,《三十六计(秘本兵法)》的语言文字,广引《周易》卦爻文辞,并按原本《周易》象数解读方式阐述。《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开篇即言:“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后人《按》曰:其“解语重数不重理”。也就是说,“三十六计”虽为谋术,却是以数理为依据来推论的,而且是以《周易》二进制数理的“进退方式”演绎的。
只可惜《周易》原本象数思维方式自秦汉以后逐渐失传,人们不知《周易》原本解卦系辞方法,也就读不懂《周易》卦爻辞,当然也读不懂《三十六计》推论文辞。人们虽然可以用现代逻辑语义理解《三十六计》的字词涵义,用现代思维应用《三十六计》的权术策谋,但面对古人以《周易》文辞论述“三十六计”,就不知所云了。
本文以《周易》原本象数解读方法诠释《三十六计(秘本兵法)》文辞,以期人们对《三十六计》的推论方式有所认识,了解先秦诸子之“兵家”也是运用《周易》“象数思维方式”演绎兵法奇谋的,同时也说明《周易》的象数思维方式不仅是用于占卜一路,而且是古人辩殊立学的“方”,是我们整个传统文化所内涵的“思维方式”。本文也可作为解读《周易》经传文辞的参照读物。
读者阅读本文,在解读方法上恐有些许难度,可参阅笔者有关解读《周易》的系列论文,几篇拙文对《周易》象数思维方式已有较清楚的叙述,此不赘述。但应说明的是,本文是从《三十六计》文辞的推论方式、解读方法角度着眼的,非专门论述兵法奇谋,有请读者留意;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內,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解文】
防备周密则容易意识懈怠,常常见到则容易不加怀疑;机密之事隐含在光天化日的阳光下,而不被阳光对照公开。这是因为太阳(公开)与太阴(隐蔽)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对的、辩证转化的。
是言根据阴阳相互转化的原理,公开做的事也可不会被发现,这叫“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解文】
对付集中的敌人,不如对付分散的敌人。于易理,同类阳爻为友不为敌,阳爻动进不会敌入阳爻位,而是动入阴爻位、转阴为阳、消灭阴敌。阳入阴位、消灭阴爻,是一个爻位一个阴爻地分別进行,不是将众阴爻集中起来一次对付。一个卦时消灭一个阴爻,调动分散敌人力量,分而食之,史上“围魏救赵”是也。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解文】
在敌人已经明确,而朋友仍未确定的情况下,应吸引、引导朋友站出来杀敌,不要自己去出力。这是以《周易》损卦(110 001)的爻动数理来推演出的道理,初九、九二爻时回蓄阳爻,已明确六五阴爻为转化对象,利用、引导上九动入六五爻位完成阳爻转化阴爻的任务。这是初九、九二爻时蓄阳借助上九动进之刀杀了六五阴爻之人,故曰“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解文】
“损刚益柔”是《周易》困卦(010 110)彖辞,困卦泽上水下,有三阳困陷阴中之象。阳爻解困之道是上体卦之九四爻时回蓄阳力,本卦时已蓄得九五阳爻,将由九五阳爻回蓄上六阴转阳。
故而九四阳爻处“困敌之势,不以战”,不向前入于六三阴爻位,而是“以逸待劳”,等待九五阳爻回蓄上六阴转阳,然后形成上位阳爻推动九五、九四一并动进于前。三阳并进,阳进阴退,虽损失了原有三阳刚,但却益助了三阴柔退现。
第五计 趁火打劫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夬柔也”。
【解文】
“刚夬柔也”是《周易》夬卦(111 110)彖辞,夬卦上泽下天,有五阳刚决其一阴柔之象。夬卦虽仅乘一阴(敌),但一阴却拖住了五阳动进,其害可大,故而五阳就(顺)其回蓄之势,夬决上六阴转阳而获取全胜,是谓五阳共蓄、“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解文】
“坤下兑上”是言《周易》萃(000 110)之卦象,其两阳似草根扎于土下,上阴犹草叶出于地上,萃之卦名取之于此。
九五、九四两阳爻虽有向前杀敌之志,但不能向前动进,因为其身后有上六阴草作乱拖后腿。然“不虞”、无可忧,这种形势因上六阴爻不能自主命运,而利于九四、九五两阳回蓄而“取之”上六阴转阳。这是欲进于下而取于上,可谓“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解文】
诳者,欺也。既诳又非诳,这本身就是一种诳,其实质还是诳。“少阴”,既非纯阴之“太阴”,更非纯阳之“太阳”,但“少阴”却是由“无”之“太阴”向“有”之“太阳”转化的中间环节。正是:非也是也,是也非也,“无中生有”有还无。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原文】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解文】
“益动而巽”,是《周易》益卦(100 011)彖辞。“益”者,溢也,言其益卦上九、九五两阳爻由上盈溢而巽下入于六五阴爻位。但两阳之动巽,实为初九底阳回蓄所为,是初九回蓄之“示之以动”;初九蓄阳,自身静而不动,而由上九、九五主动溢巽,正是暗中渡之也。
第九计 隔岸观火
【原文】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解文】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是《周易》豫卦(000 100)彖辞,言其动入九四爻位之阳豫将顺其动进回蓄之道回蓄于上爻位。
阳爻动入九四爻位之后不能直接再次前进,于是阳爻乖张而回,原向前动进之序也乱,而上六阴爻正等待着阳爻逆蓄而来。这对于下体卦之六三阴爻而言,是隔着上下卦体之“岸”,在观看着九四阳爻回蓄上六阴转阳,从而使上体卦形成两阳夹一阴的离火卦象。但若阳爻“暴戾恣睢”、过分回蓄,即九四爻时蓄阳满位以后,则上体卦之三阳便会倚势溢泻而下,使“隔岸观火”之六三阴爻“自毙”而转阳。
第十计 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解文】
《周易》兑卦彖曰“兑者,说也,刚中而柔外”,是指兑卦(110 110)之动爻九五阳刚在中、在内,而上六阴柔之爻在外;兑之为说,是言九五回蓄、劝说上六阴转阳。
九四、九五信守爻动数理而安止不进,上六之阴却在图谋九五阳爻回蓄过来;九五劝说而蓄阳、说笑回蓄之后便备(藏)动进之刀,但刀勿出鞘,否则动进则变,阳进阴退而刀亡也。兑为说,说为笑,阳爻笑而回蓄,蓄而备进,故曰“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解文】
《周易》损卦(110 001)是山上泽下,其去向数理为上九阳爻动入六五阴爻位,转其六五阴为阳,同时由于阳进阴退,上九也由阳转阴。
上九阳爻居上爻位势必动进入下,这既是阳动而损减阴爻、转其阴为阳,又是阳爻盈溢而下、从上爻位流动到六五爻位。益者,溢也。上九阳爻舍身而作,使得六五阴转阳,可谓“李代桃僵”。“僵”者,仆倒而毙也,喻上九之“李”仆而倒入六五爻位,“毙”而杀身以成仁,换来下卦时九五新阳爻之“桃”。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解文】
“隙”喻阴爻,阴爻在阳之上为“乘”,谓“少阴(10)”;“利”喻阳爻动进所得,阳在阴之上必进,谓“少阳(01)”;“微”言“少”。“少阴”之时,阴在上,牵动阳
爻回蓄于上;“少阳”之时,阴在下,又引动阳爻动进于下。阴爻牵着阳爻走,可谓“顺手牵羊”。“羊”者,阳也。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原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解文】
《周易》复卦(100 000)是地上雷下,其数理为初九阳爻入于底爻位,震而回蓄于上。
复卦由姤(011 111)卦而来,姤之五个阳爻并进,一跃而过五个爻位,路遥而生疑,疑之目的地何在,“疑以叩实”而入于底爻位,察实而后动,动而震回蓄上。初九阳爻回复蓄阳于上六阴爻位,是上六阴爻意欲纳阳之媒说引诱结果。姤卦五阳并作一阳动入底爻位,阳进阴退而有五阴退现而来,似一阳爻直击阴爻草丛而惊起底阳之蛇回头,所谓“打草惊蛇”是也。“蛇”喻阳爻。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解文】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周易》蒙卦(010 001)卦辞,其义是言不是我九二父爻求上九子阳之“童蒙”,而是上九子阳“童蒙”求我九二父爻回蓄之力。九二阳爻只可回蓄,不可动进;只可用之以力,不可动身借出。
上九阳爻不能用之以蓄阳,但可用之于动进,故而九二阳爻“借”之。九二之“借”,乃上九动进入中于六五爻位,由于阳进阴退,实际上只能上九动而逝之“尸”(上六阴爻),而原上九动入六五爻位,转其阴为阳,事实上上九之阳魂还现于六五爻位,形成新卦时坎(010 010)之九五阳爻。阳进阴退,“借尸还魂”也。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
【解文】
“往蹇来连”,是《周易》蹇卦(001 010)爻辞,是言若阳动爻动往蹇行于爻位,需九五阳动爻回蓄阳爻于上爻位,而形成上九、九五两阳爻相连,才能直接往蹇于爻位。
对于阴爻而言,等待着从上面的阳爻动进而来,但上爻却是阴爻,九五阳爻因“困”于阴中而不能从“山”上动下,于是阴爻用九五之人回蓄上六阴转阳,以“诱”导二阳“离山”而下,正所谓“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解文】
“需,有孚光”,是《周易》需卦(111 010)之卦辞,是言需卦之时,有上六阴爻意欲纳阳、孵阳、阴转阳。“孚”为孵孕;“光”喻阳爻。
从卦象看,九五阳爻有“逼”进阴爻位之意,但蓄阳未满,应“反兵”蓄上,因为阳爻向前“走”进,便减弱其动进之势。
九五回蓄之上九阳爻,“紧随”于九五身后,切勿急迫九五向前动进,因为二阳一旦“散而”动进,便会劳累其动进之“气力”,“消其”动进之“斗志”。
二阳一旦动进,阳进阴退,动进于前的阳爻又将回头蓄阳、擒阳;阳爻回头蓄阳,则阳兵不入阴位、不见阴血。
总之,阳爻虽欲动进于前,但先放而纵之,等待回蓄阳力以后再进,故曰“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原文】
类以诱之,“击蒙”也。
【解文】
“击蒙”是《周易》蒙卦(010 001)上九爻辞,言其蒙之上九阳动爻“击”而动入六五爻位。
但上九阳爻之动进是同类之九二阳爻回蓄引诱的结果,由于阳爻动进是以阳进阴退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九二阳爻既引诱上九阳“玉”入来,又将上九阳转阴之阴“砖”抛之于后。“抛砖引玉”者,阳进阴退也。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原文】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解文】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周易》坤(000 000)卦上六象辞,言其阳爻与阴爻交战于上六爻位之“郊野”。“穷”为极,指卦体之高处,即上爻位。坤卦之数为0,是卦的第一卦,是爻动数进的起始点,阳爻爻动数进是从上爻位开始的;“龙”喻阳爻,“野”喻上爻位。
“龙战于野”是阳爻爻动数进的破冰之始,既是初始之攻“坚”战,又是夺其上爻位之“魁”,一旦阳爻占领了上爻位,就预示着坤之纯阴卦体开始“解其体”了。故而阳爻
动进,擒拿阴爻之贼,是“擒贼擒王”,抓住起始点、要害点。“王”喻阳。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解文】
“兑下乾上”,是《周易》履(110 111)之卦象。其卦义是指六三阴爻“不敌”上面三个阳爻并进入来之力,只能顺应时势,让三阳入来后(由于阳进阴退)自行消挫其动进之势。阳爻自消动进之势犹“釜底抽薪”。“崟” 指上三阳爻,“底”指六三阴爻;六三阴转阳似“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解文】
“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是《周易》随(100 110)卦大象辞。随之卦名,其义
是言初九向上回蓄得九四,九四也“随”之回蓄得九五,九五仍然向上回蓄以使上六阴转阳。“晦”为月尽之义,喻阴爻。阳爻向着阴爻方向回蓄,阳入阴位便安息之。
从卦象看,本卦是三阴与三阳组成,三阴被二阳隔开,一阴在上,二阴在下,阴爻排列混乱。上六之阴虽“乘其”在九五头上,却乱了阴序,九五阳爻利用其上六一阴之“弱”势,将无主之阴转化为有主之阳。“主”喻阳爻。再从卦数看,二阳陷于三阴之中,是阳爻搅混了三阴之水,而九四、九五阳爻混于水中回蓄摸到了上六阴转阳之鱼。“鱼”为水中之物,喻阳。故曰“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解文】
“巽而止蛊”,是《周易》蛊(011 001)卦彖辞。皿中之虫为蛊,“蛊”名之卦义,言其上九阳爻动入六五阴爻位之中,阳入阴中有皿中虫之象。
“存其形,完其势”:言其在下体卦不变而“存其形”的情况下,上体卦之上九动进,阳进阴退,阳爻完成其动进之势。
“友不疑,敌不动”:“友”为阳之友,仍为阳,指九二、九三阳友不疑虑上九阳友动进;上九动进六五爻位也“不动”及之阴敌。
上九阳爻动进六五阴爻位,阳进阴退,上爻位由阳转阴,犹卦体上位之“金蝉脱壳”。“金蝉”喻阳爻;“脱壳”指阳转阴,“壳”喻阴爻位。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解文】
“剥,不利有攸往”,是《周易》剥卦(000 001)卦辞,言其上九动爻剥而往下动进,由于阳进阴退,阳动爻不利于象水流一样从上往下一泻攸往。尽管上九阳爻占居上爻位入门之处,形成了“关门”之势,可动下入内捉其阴贼,但动而入于两阴夹困之中。“小敌”喻动入六五爻位之阳爻。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原文】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解文】
“上火下泽”是《周易》暌卦(110 101)之象。从卦象看,上九与九四两阳爻身下都有一阴爻,似乎两阳有竞相往下动进之意,故而暌之卦名义,言其两阳爻相违不相合之
象。
从卦数言,本卦阳动爻应是上九动入六五阴爻位,故而处睽卦阴阳相错、“形禁势格”之时,利于上九阳爻近取、近攻六五阴爻,而远交相应六三阴爻,避免入于远处六三爻位而有害。故曰之“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解文】
“困,有言不信”,是《周易》困卦(010 110)卦辞。“言”者,说也,喻阳爻回蓄也。“信”者,人言为信也;“不信”乃指阳爻已回蓄,上体卦改兑为乾。“有言不信”是言九四、九五共蓄上六阴转阳。
从卦象看,六三阴爻在两大阳爻之间,九二阳敌回蓄,九五、九四阳敌并进,胁迫六三阴爻服从阴转阳。而我之九四、九五回蓄以假借上六阴转阳之爻位路道,形成三阳并进伐六三之势。故曰“假道伐虢”。“虢”喻六三阴爻。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解文】
“曳其轮”,既是未济 (010 101)卦九二爻辞,又是既济(101 010)卦初九爻辞,皆言一阳拖着二阳前行。“轮”乃动之物,喻阳爻。“曳”之主体于未济卦是九二阳爻,于既济卦是初九阳爻,未济之既济,由九二而至初九,乃阳爻向前动行之象。
一阳动而三阳皆动,阳爻“频更其阵”,由未济而成既济;由于阳进阴退,“抽其劲旅”,阳爻不能连续动进,阳爻“待其自败”,阴爻“而后乘之”,即既济卦之三阴乘骑在三阳身上。三阳进而三阴退,是以阳换阴,或曰“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解文】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是师卦(010 000)彖辞,言其阳爻之刚入于九二爻位,九二阳刚行险于众阴中,却顺其爻动数理又将回应蓄阳于上爻位。
九二大阳虽凌压着初六小阴,却应警惕初六阴爻诱惑而直进初六爻位,故九二阳爻入
于众阴坎陷之中,应“行险而顺”势蓄阳。九二阳爻虽直指初六爻位,却又顺势回头蓄阳于上六爻位,是指着初六之“桑”而骂着上六之“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解文】
“云雷屯”,是《周易》屯卦(100 010)大象辞。从卦象看,九五将动入爻位,但本卦时应先回头蓄阳于上爻位。故而九五阳动爻宁愿“假装着”不知、也不为直进之事,因为九可直进爻位,不可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而直进。九五欲动而又不动,不露出动进之机,故曰“假痴不癫”。“癫”:倒也,倒而入于下爻位也。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解文】
“遇毒,位不当也”,是《周易》噬嗑卦(100 101)六三象辞,是言九四阳爻往上回蓄了上九阳爻,而往下动进就会遇到厚众的阴爻,九四爻位不恰当直进于前。《说文》释“毒”
为厚之义。
九四爻时回蓄,假借上九动进之便,唆使上九向前动进六五爻位,由于阳进阴退,上九动进后断了阳爻援应之力,陷于阴中不能动进之死地。正是:回蓄阳爻于上爻位之“屋”,抽其动进于下之“梯”,使下卦时的九五阳爻上不上、下不下,是谓“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原文】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义”也。
【解文】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是《周易》渐卦(001 011)上九爻辞,言其上九与九五两阳爻象鸿之双羽飞入爻位。“鸿”喻阳爻,“陆”喻上九爻位。
从卦数言,九三阳爻借助上九、九五并进之势回蓄阳力,上九动进之力虽小,但动进之势却大,形成上体卦天翻地覆之象,犹如下体卦之“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原文】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解文】
“渐之进也”,是《周易》渐卦(001 011)之彖辞,言其上九、九五两阳并进动入爻位,形成新卦时的九四阳爻,是九三阳爻逐渐蓄阳之一步。
上九、九五两阳并进动入阴“隙”之位,“插足”其间,转其阴为阳,替代九三爻时成为回蓄动爻,“扼其”回蓄之主要机关。上九、九五本是动入之客,入而“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原文】
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解文】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是《周易》渐卦(001 011)九三象辞,《说文》释“寇”为暴,喻用力过猛,作事过度;“保”为养,哺育、养育之义。言九三阳爻利用抵御上九、九五两阳爻的过度征进,便顺其爻动数理,与(由于阳进阴退)新产生的九四阳爻一起相互、共同回蓄、哺养新卦时的上六、六五阴转阳。
“兵强者,攻其将”:言上九、九五两阳并进为强,进而逼近攻其九三阳爻,“将”喻九三父爻;“兵智者,伐其情”:言上九、九五两阳按爻动数理智进,动入爻位、
伐其阴阳相交之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言其上九、九五并入爻位的新卦时九四阳将,因不能连续前进而“弱”,上九、九五因阳进阴退而“颓”,两阳并进之势也自其萎靡。阳入阴,得其阴而自灭;阴纳阳,得其阳而新生;正是:阴爻以身相许,阳入阴而自灭,是为阴爻之“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原文】
虚者虛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解文】
“刚柔之际”,是《周易》解卦(010 100)初六象辞,言其九二阳爻回蓄已得九四阳爻,九四阳爻也呈回蓄之势;两阳同蓄,皆是阳刚与阴柔交换之际。“奇”之数乃回蓄之数,因为二进制数是逢二进一;两阳皆蓄,故而“奇而复奇”。
“虚者”指九二爻时内有阴虚之爻,“虚之”指九四爻时也需回头蓄阳;两阳皆需回蓄,故而“疑中生疑”。“疑”者虚也,虚而疑之也。九二爻时因“虚”而回蓄得九四阳爻,九四阳爻也因“虚”而需向上回蓄,“虚”者,空也。两阳爻时内皆“空”其“城”也,故曰“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解文】
“比之自內,不自失也”,是《周易》比卦(000 010)六二象辞,言其九五阳爻自己比而入于上六与两阴之内,但居其阴中而不消失,仍谋求有所作为。
九五之作为,虽然终将直进于爻位,但需先回头蓄阳,因为阳入众阴之间而生“疑中之疑”,既“疑”是否被阴爻吞没,又疑直进于前。但“比之自內,不自失也”,反而离间众阴爻关系,所谓“反间计”也。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解文】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是《周易》蒙卦(010 001)六五象辞,言其上九之“童蒙”顺其爻动数理动进巽入六五爻位而吉利。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言阳爻之人不会自已害自己,但上九动入六五阴爻位,由于阳进阴退,使九五阳爻陷于上下阴爻之中,这陷害阴中却是真的。
“假真真假,间以得行”:言其上九将陷入众阴之中是假,又确实是动而陷入了,但
这样做是为了离间上下阴爻而得以行于其间,达到爻动数进之目的。这是以表面受害受苦的方式,谋取自已的实质利益,故曰“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解文】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周易》师卦(010 000)九二象辞,由本卦由来数理言之,言其阳爻行师动进之吉利,是因为承接了由前卦遁(001 111)之上爻天位推动的几阳并进。
师卦之由来是四阳并进,是“将多兵众,不可以敌”。然因阳进阴退,四阳进而四阴退,阳爻“自累”而被杀其动进之势。几阳并进是几阳连环动进,故曰“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原文】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解文】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是《周易》师卦(010 000)象辞,“左”喻阴,右喻阳,
言其六三及其以上阴爻辅佐九二阳爻一马当先,合于师卦由来数理,无咎也未失常。
因为师卦之九二阳爻是由前卦遁之四阳并进而来,由于阳进阴退,四阳并进之师全部由阳转阴。由遁卦而师卦,四阳遁隐,故言“全师避敌”,“走为上”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