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柱基础浇筑
(1) 台阶式基础施工时,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卸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使砂浆充满模板。
(2) 浇筑台阶式基础时,为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1) 在第一级混凝土捣固下沉2~3cm后暂不填平,继续浇筑第二级,先用铁秋沿第二级模板底圈做成内外坡,然后再分层浇筑,外圈边坡的混凝土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待第二级混凝土浇筑后,再将第一级混凝土齐模板顶边拍实抹平;
2) 捣完第一级后拍平表面,在第二级模板外先压以20cm×10cm的压角混凝土并加以捣实后,再继续浇筑第二级。待压角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将其铲平重新搅拌利用;
3) 如条件许可,宜采用柱基流水作业方式,及顺序先浇一排杯基第一级混凝土,再回转依次浇第二级。这样对已浇好的第一级将有一个下沉的时间,但必须保证每个柱基混凝土在初凝之前连续施工。
(3) 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捣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捣实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板上升。
(4) 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的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
的办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5) 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6) 为提高杯口芯板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7) 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现偏差时及时纠正。
2.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c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3c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左右。
(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