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保捱科技网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墨家学派和儒家在战国时期被并称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十大思想主张,并以“兼爱”为核心,其他九项作为“兼爱”的基础深化与拓展。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但是他的“兼爱”思想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对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繁荣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墨家 兼爱 现实意义

Abstract:

Mohist and Confucianism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known as the \"World's school of learning\" (\"Han Fei - significant learning\"). He proposed a \"universal love\\"non-life\\"Music\\"prudence\\"festival funeralen thought advocates, and \"Universal Love\" as the core, the other nine as \"universal love\" basis to deepen and expand. Mozi talk about universal love, unfortunately born in an era of jungle territory annexed by the rulers defenders look in his surgery. But his \"universal love\" thinking in today's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market economy, harmony, prosperit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have a positive sens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 Mo-tse; Universal lo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五千多年历史长河滚滚,神州孕育出灿烂繁荣的华夏文化,而中国政治思想则是璀璨华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政治思想形成了以深层次文化底蕴为内涵的文化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先秦诸子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无疑该特别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儒、墨、道、法四家中,墨家又尤其不可忽略。其思想对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一,“兼爱”的理论背景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样墨子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393)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正值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这一时期的周王朝势力衰微,已经无力维护大一统的局面;社会上因诸侯争霸、贵族倾轧导致战火连绵、民不聊生、纲纪废弛、礼乐崩坏。这种动荡的社会局势使处于社会下层的庶民、奴隶等倍受摧残。墨子出身工匠,是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中的一员。墨子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使他对这种摧残有深刻的感触,因此,他的思想中含有反对贵族统治、诸侯争霸,渴望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内容;同时,他关注平民的劳动者的社会经济生活,渴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反对传统的周礼和法制度。立足于混乱的现实,墨子提出了其思想的核心即“兼爱”思想。

“兼爱”是墨子十大主张的核心思想。 墨子的“兼爱”是把“爱”的观念社会化。“兼”有“兼顾”,“无差等”的意思,也有“相对”、“相互”的意思,“兼爱”便是相互无差等的一种普遍的爱,如《墨子-兼爱下》中所说的“譬之日月,见照天下之无私也。”这种普遍的爱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爱。爱人之国如爱己国,爱人之家如爱家,爱人之亲如爱己亲,爱人之身如爱己身,无差别的泛爱众生。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国家,稳定天下的良方,只有“兼以易别”的博爱,全然无私的爱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

二,尚贤也是墨子“兼爱”思想的重要体现

墨子重视贤士的作用,强调尚贤的重要性,提出不论出身高贵与低贱,一概以贤否衡之而决其举黜,认为尚贤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这就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界限,反对世卿世禄和任人唯亲的主张。墨子认为,对君主而言,没有比用贤更为紧迫的了,。并且墨子主张不拘一格地尚贤使能,应“不辨富贵、贵贱、远近、亲疏” 。并且墨子主张要给贤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激励。对贤者,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就是说,既要给与优厚的物质待遇,又要赋予其崇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要赋予其职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才华。

三,“兼爱”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

墨家学派作为先秦的“显学”,曾起过非常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墨子的学说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兼爱”作为其他九项主张的基础,使墨子的思想观点都具有其独创性。墨子以平等为基础的“兼爱”,在当时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想提倡废除一切阶级或阶层差别。 梁启超认为:“简单说,把一切含有‘私有’性质的团体都破除了,成为一个‘共有共享’的团体,就是墨子的兼

爱社会。” 正是由于墨子这种超越了时代承受力过于先进的理论是不可能光大的,但墨家的精神却延绵不绝流传了下来,深深影响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和各家的学术思想。墨子的思想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充分反映了墨子以及他所代表的阶层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也使得墨家学派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四,“兼爱”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兼相爱当做是解决一切社会根本问题的根本途径,以为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是制止社会的根本办法。 “兼爱”,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实行普遍的、无差别的互相友爱。所谓“兼相爱”,就是“视人之国,若其国;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这样,“为彼,犹为己也”,就会彼此相爱,从而达到“交相利”。

“兼爱”思想对于个人而言,可以正确认识自身,恰当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对国家而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当代核心价值。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他们由原来的陌生、逐渐形成一个或由共同爱好,或由相同属性而建立的交际圈,这就自然需要建立相互关爱和谐的关系,其中的价值原则俨然可以由“兼爱”构成。近年来,在各个城市奔走助人的“义工”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兼爱”是一种追求大爱的理想,物欲横流的价值社会里,现代人常常迷失自我,生活往往充斥着冲突、纠纷、矛盾,但是,“兼爱”思想有益于唤醒人们心底深处对于爱的渴求,因为“人性善”。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伸出的友爱之手,到王家岭矿难全社

会的关注,玉树地震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人们,我们的社会还是充满了大爱。

“兼爱”的思想运用到国际交往中,就是要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如今,倡导和平、反对武力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共识。各个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该被平等地视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正如墨子所提倡的“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从新民主主义中的民族斗争,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和平外交,再到我国对某些霸权主义国家侵略行经和强权政治的谴责,以及对弱小国家的帮助扶持等,都体现了我国内政外交中的“兼爱”。

总之,墨家思想虽没有像儒家文化那样成为影响我国几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但其经济思想中的精髓不论对当时还是当今的社会都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下,墨家的“兼爱”和“节用”还是有一些需要摈弃的糟粕之处,诸如一个社会如果过分地注重节用,抑制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其结果不仅不能积累财富,而且有可能抑制社会生产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有约65 亿人口,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 多个民族,6 000 多种语言,还有教、天主教、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只有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之间实现和平共处,“和谐世界”才有实现的可能。兼爱思想使得多种文明之间可以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为和谐世界在文明上创造实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2.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版。

3.朱贻庭.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4.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第6卷). 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5.梁启超. 墨子学案?丛书第四编. 上海:海书店影印 ,1933版。

6.高秀昌. 论墨子的“兼爱”思想. 武汉科技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薛琴. 论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邢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8.黄忠晶. 墨子兼爱思想简论. 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9.耿立卿,丛蓉. 墨子“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沈阳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0.任放. 达致和谐:墨子的兼爱思想.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6年第001版

鸣谢

本论文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得到李明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在我论文写作中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发。在此,由衷的感谢两个多月以来的指导和教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