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回答1~2题。
1.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以山脉为界 B.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C.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D.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2.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3~5题。
3.山脉①是( )
A.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 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一熟制的分界线
4.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 ) A.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实用文档
C.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 D.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5.该图反映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是(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B.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C.山脉的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D.山脉的南坡降水少于北坡 读我国三江并流图,回答6~7题。
6.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C.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B.南高北低,横断东西 D.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7.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水流湍急 B.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 C.受地形,两岸陡峭 D.该河为地上河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9.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读下图,完成10~11题。
实用文档
10.图中山脉,属于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 ) A.地势较高 B.纬度较高 C.植被较少 D.云量较少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
正确的是 (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13.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读我国局部地区等降水量图。回答14~15题。
化景观描述连线
14.②地降水量( )
A.<100毫米 B.<200毫米 C.<50毫米 D.>50毫米 15.①地降水大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
A.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
实用文档
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地位于内陆盆地 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16~18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10 ℃积温(℃) 年降水量(mm) ① 8.1 3 900 621 ② 23.5 8 200 1 980 ③ 2.6 2 800 538 ④ 18.3 6 500 1 350 16.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 17.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C.③地冰期最长
B.②地含沙量最大 D.④地汛期最长
18.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C.①④有色金属矿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原料来源地组合正确的是( )
A.采煤工业——鄂尔多斯的煤 B.钢铁工业——白云鄂博的铁矿石 C.毛纺织工业——内蒙古草原的羊毛 D.制糖工业——河套平原的甜菜 20.连接城市②③的铁路是( )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包神线 D.集二线
中国气候具有性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复杂多样两大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分析回答21~22题。 21.图中a处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实用文档
A.一年一熟 C.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22.与我国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也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下列对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劣势主要是热量不足,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类型很多 B.漫长冬季对农业影响不大
C.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D.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可以缓解春旱现象,也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 读下表,回答23~24题。
东北 ① ② ③ ④ 水资源 5.56% 46.44% 33.72% 6.14% 8.14% 人口总数 8.76% 19.55% 38.04% 26.62% 7.03% 耕地资源 16.97% 14.44% 25.41% 31.19% 11.99% 23.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 )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24.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多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读某区域示意图(图a)及该区域早期各农业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示意图(图b),回答问题。(共12分)
实用文档
(1)比较图中山脉东、西两侧地区冬季气温的高低,并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2)图中,C河长度及流域面积小于黄河,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大于黄河,试简要分析其成因。(2分)
(3)简要分析在A河流域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B处湖泊产生哪些不良影响?(6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珠江水系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4分) (2)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对输入区的积极意义。(6分)
27.读下列某区域图,回答问题。(共12分)
实用文档
(1)结合左图,判断右图(等降水量图)中甲区降水比周边地区________(多或少)并分析原因。(4分)
(2)图中铁路中段沿线是重要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3)图中P城产业结构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大,原因是什么?(2分) 28.结合攀钢、宝钢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1)与宝钢相比,攀钢发展钢铁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4分)
(2)受xx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攀钢、宝钢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的情况,试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攀钢、宝钢应如何合作分工才能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8分)
实用文档
xx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xx级地理参
1-5CDBCC 6-10ACBCC 11-15DDBCB 16-20BCDBA 21-24ADBD
25.答案(共12分):(1)山脉东侧冬季气温比西侧高(2分)。因为武夷山的东南(东)侧,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山脉西北(西)侧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只答其中之一即可得2分)。 (共4分)
(2)C河流域降水多(2分)
(3)①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塞(湖床抬升),调蓄功能减弱(2分);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质下降(2分);③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共6分) 26.答案(共14分):(1)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1分);(地势平坦)水流平稳(1分);河网密集(1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1分)(自然因素最多得3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1分)。 (共4分)。
(2)位于季风区,降水多(1分),河流径流量大(1分);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峡谷多(1分),落差大(1分) (共4分)。
(3)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分),并调整能源结构(2分),减少对煤炭的使用量,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环境质量(2分)。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共6分)。
27.答案(共12分):(1)多(2分),甲区域位于山地迎风坡,暖湿气流在此处形成地形雨(2分)。(共4分)
(2)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共6分)。
(3)P城有敦煌古城遗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2分)。
28.答案(共14分):(1)附近有铁矿,煤矿,水电站,劳动力成本低.(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共4分)。
(2) 市场需求量减小(2分)。
(3)利用“黄金水道”,利用攀钢的资源优势初炼钢(2分),利用宝钢的技术优势深加工(2分),再利用宝钢的品牌优势(2分)和接近海港的优势出口(2分)。(共8分)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