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9和10教案中班
【篇一: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数】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稳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
〔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
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答复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牌,翻出的数字或圆点数量为单〔双〕数的,牌为主方,牌多一方为胜。
【篇二:中班认识10以内数的教学活动设计】
认识10以内基数,幼儿是从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开始的。4~5岁是幼儿数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认识10以内的数应是中班数学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中班上学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幼儿能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7以内自然数列中的数序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字1~7,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领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中班下学期,幼儿认识8、9、10三个数的内容与要求基本上与上学期相似,由于8、9、10三数表示的物体数量大,幼儿在感知数量和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时,容易受物体本身大小及排列形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这些方面的活动应是下学期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师在进行10以内数概念活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数字符号比数目更为抽象,我们使用数字的时候,就意味着在“抽象”地运用数目。4粒花生米是看得见、数得清的,而“4”则是一个数字符号,既不是4粒花生米,也不是4个物品。幼儿是按具体的概念“4粒花生米”来思维,而不是用一个抽象的数字“4”来思维,因此,设计认识数字的活动时,要将数目与数字符号紧密联系起来。
中班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一个关键经验就是运用序的观念排出10以内的自然数列,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对于数字的顺序,从根本上说是和“多一个”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数字4排在3的后面,是因为4比3多了一个,所以说,帮助幼儿感知10以内的数序和数差关系,可先帮助幼儿整体感知10以内数列,然后再判断其中某一段连续数(如3、4、5或7、8、
9)之间的数差关系和顺序关系。
在3、4、5中,3比4少一个,5比4多一个;在7、8、9中,7比8少一个,9比8多一个。而在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时,教师可用下列图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品数量上有什么不同。当幼儿确切地说出两组物品的数量相差1个,即一组多1个而另一组少1个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怎样使两组物体的数量相等?”进而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和操作发现,添上1个或在多的一组拿去1个,都能让两组数量变成一样多,这样让幼儿从中感知到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另外,还可通过“变数卡”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相邻数的数差关系。可请幼儿按顺序将正反分别为红绿数字的卡片(两面的数字也不一样,反面比正面的数多1)插在分类盒上,让红色数字正对着自己,同时在分类盒中给每个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并检查每格中的数量是否放对了。接着将数字卡片翻转,让绿色数字对着自己,引导幼儿发现每格中的实物数量与数字不一样多,思考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幼儿有了前一活动的经验,一定会说:“添上1个”。这时,可请幼儿在每一格中都添上1个,并让他们边添边说:“1添1是2,2添1是3??” 这项任务完成后,可建议幼儿再将数字卡片翻过来,红色数字对着自己,再
请幼儿看看每格中的实物数量又怎样了,请幼儿想一想:“怎样让每一格中的实物数量变得和数字一样多?”在幼儿从每格中拿去1个时.也要求他们边拿边说:“2去1是1,3去1是2??”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有所认识,并会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数相等,发展幼儿可逆性思维和多途径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设计“认识7以内的数”的活动时,教师可将此内容的学习分作两个单元进行:第一个单元是复习、稳固小班已认识过的内容,即对5以内数量的感知,通过这一过程,扩展幼儿对数的认识,包括感知、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引导幼儿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能正确感知数量,认识、理解数字的含义等。第二个单元是正确感知6、7,包括认识数字6、7,感知、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按数量给物体归类,能排除物体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的干扰,正确感知数量,这也表达数学学习循序渐进的一个特点。
例如认识5以内数的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5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成“给实物卡片送数字朋友”、“数物拼版”、“看数字做动作”(如拍手、拍肩、学兔跳等)、“数物接龙”等活动予以表现。 下面,我们以认识6、7的数量为例,用列表的方式说明中班幼儿对数的认识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其中学习的前后顺序应如何安排,何时应投放何种操作材料,何时又应进行何种游戏,教师又需在何时通过集体教学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整理、归纳相关的数学经验,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舌动目标 具体内容 关键经验 相应活动
相应活动材料提供及玩法规则 活动形式及建议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
2.认识数字6、7,并知道其所代表的量 1.正确感知6、7的量 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 数数瓶中的插粒有多少
透明的矿泉水瓶、小插粒、积木
玩法规则:请幼儿想方法数清瓶中玩具的数量 提供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 为动物卡片做点子
数量为7以内的动物卡、点子印章、印泥、小纸片。玩法规则:先数数每张卡片上小动物的数量,再制作相应数目的点卡
在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的基础上,利用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学习点数,确认总数
2,学习由少到多排列实物卡,感知数量的多少关系 比较数量的多少 小动物排队
数量为3~7以内的动物卡、分类盒
玩法规则:请幼儿先数一数每张动物卡片上小动物的数量,然后按顺序在分类盒上排排队
以集体教学的形式,让幼儿此较每张卡片的数量,谁最少,谁最多,并按数量多少排序
点物拼版
数量为3~7的实物与点子拼版。玩法规则:请幼儿先数一数每张卡片上点子和物品的数量,然后将相同数量的点物卡对应摆放并按顺序排队
提供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
3.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认识数字6、7,记住字形 给数字口袋送礼物
写有6、7数字的纸袋、各种小实物假设干
玩法规则:请幼儿先看清口袋上的数字,然后剪相应数量的实物图放进口袋里
先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认识数字6、7,并识别字形 插花
干花假设干、贴有数字的花瓶假设干个
玩法规则:请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数字,插相应数量的花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提供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 续表 活动目标 具体内容 关键经验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材料提供及玩法规则
组织形式及建议
3.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 4.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活动过程及结果 4.学习按数量进行归类
进一步感知等量的关系,学量归类 给数卡排队,送花片
数卡、分类盒、花片。玩法规则:请幼儿先将数卡按顺序排队,再送花片,边送边说:“数字几,送几个花片。” 提供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 送小动物回家
在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的基础上,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讨论并明确不同物体但数量相同仍可以放在一起,进一步感知等量的关系
5.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感知和体验数差关系 体验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 找最多
画有两组数量分别为7以内且数量不等的作业单。玩法规则:数数每排物体的数量,在最多的一排旁打钩表示
以集体活动的形武让幼儿讨论确定不同排列形式两组物体的多少以及变得一样多的策略
摸箱〔将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
画有两组数量分别为7以内且数量不等的作业单。请从箱中摸出一张卡片,数数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想方法将它们变得一样多 提供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
6.感知7以内数的多少习按数
讨论、归纳比7少的数,明确比7少的数 做图书
作业纸、实物形象卡、印章、糨。玩法规则:在每张纸上印出或贴出不同数量的物体,然后按物体数目多少的顺序将作业纸整理好,装订成册
提供多次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 印比7少的点子
作业单、点子印章、印泥。玩法规则:数数最上面的一排有几个点子,请在下面每排印出比它少的点数,而且每排的数目不能相同 在小组活动或区角活动的基础上以集体活动形式,让幼儿共同讨论归纳出哪些数比7少
【篇三: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0》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0》教学反思 邹旻衡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
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表达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2.认识数字10这个环节可以再增加些。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