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含答案与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含答案与解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酒 B.石油分馏 C.榨取果汁 D.海水晒盐 2.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氧化铁 B.氢气 C.稀硫酸 D.硫酸铜

3.人体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9~1.5 B.胆汁7.1~7.3 C.血浆7.35~7.45 D.尿液4.7~8.4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5.要除去CaCl2溶液中稀盐酸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A.生石灰 B.石灰石 C.熟石灰 D.纯碱

6.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亚硝蒸气”(NO2) B.“亚硝空气”(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燃素化空气”(N2)

7.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图乙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第1页(共20页)

C.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

8.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饱和溶液

二、填空及简答题.. 9.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1)氮原子

(2)2个二氧化硫分子 ; (3)3个碳酸根离子

(4)苏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 . 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2)锌和稀硫酸反应: ; (3)盐酸与碳酸氢按反应: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生活用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 A 塑料脸盆 B 纯棉毛巾 C玻璃茶杯

(2)浙江“金华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3)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铁制品在一定条件下能生锈,疏松的铁锈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 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进一步锈蚀.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合理措施是① ② .

第2页(共20页)

(4)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

②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

12.过滤时时用到的玻璃棒起 的作用.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3)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配制时应选用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13.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

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工业上制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发生如下反应制得:2Ca(OH)2+2Cl2=X+Ca(ClO)2+2H2O,产物中X的化学式为 .

第3页(共20页)

三、实验与探究题.

1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选填字母),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选填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 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

A.收集到更多的0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

15.2013年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

第4页(共20页)

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说明此样品为 (选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把钯浸入银溶液中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钯的活动性比银弱 钯的活动性比铂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废液处理】(1)转化成沉淀.小组同学将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 六、计算题

16.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溢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3)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5页(共20页)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酒 B.石油分馏 C.榨取果汁 D.海水晒盐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榨取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解答】解:A、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榨取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氧化铁 B.氢气 C.稀硫酸 D.硫酸铜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氧化铁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A错; B、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正确; C、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硫酸铜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D错. 故选B.

第6页(共20页)

【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3.人体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9~1.5 B.胆汁7.1~7.3 C.血浆7.35~7.45 D.尿液4.7~8.4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C、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D、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性质判断,稀有气体不能作灭火剂. 【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故A正确; B、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B正确; C、稀有气体不能作灭火剂,常用作保护气等,故C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第7页(共20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5.要除去CaCl2溶液中稀盐酸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A.生石灰 B.石灰石 C.熟石灰 D.纯碱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石灰石难溶于水,再过滤除去石灰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溶液和稀盐酸均能与纯碱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亚硝蒸气”(NO2) B.“亚硝空气”(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燃素化空气”(N2)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第8页(共20页)

【解答】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气体应为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NO2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B、N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C、N2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D、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图乙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C.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1个分子由2个C原子、6个A原子和1个B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2A6B.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由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由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第9页(共20页)

【解答】解: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1个分子由2个C原子、6个A原子和1个B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2A6B.1个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但A元素占13.0%,则A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较小,为氢元素;同理,则C元素为碳元素,B元素为氧元素.即其化学式为C2H6O.

A、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碳、氧、氢,则元素A、B、C分别表示氢、氧、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2H6O,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46,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由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

第10页(共20页)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降低温度,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5g,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40gA,不可形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及简答题.. 9.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1)氮原子 N

(2)2个二氧化硫分子 2SO2 ; (3)3个碳酸根离子 3CO3

(4)苏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 Na2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氮原子的元素符号为:N;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2SO2;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CO32﹣;

(4)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

第11页(共20页)

2﹣

故答案为:(1)N;(2)2SO2;(3)3CO32﹣;(4)Na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

CO2

(2)锌和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

(3)盐酸与碳酸氢按反应: HCl+NH4HCO3=NH4Cl+H2O+CO2↑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盐酸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Cl+NH4HCO3=NH4Cl+H2O+CO2↑; (4)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1)C+O2

(2)Zn+H2SO4=ZnSO4+H2↑; (3)HCl+NH4HCO3=NH4Cl+H2O+CO2↑; (4)2KMnO4

K2MnO4+MnO2+O2↑.

CO2;

CO2;

K2MnO4+MnO2+O2↑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生活用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填字母) A 塑料脸盆 B 纯棉毛巾 C玻璃茶杯

第12页(共20页)

(2)浙江“金华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蛋白质

(3)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铁制品在一定条件下能生锈,疏松的铁锈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 水和氧气 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进一步锈蚀.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合理措施是① 保持洁净干燥 ② 涂油 .

(4)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摩擦生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②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ABD .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解答,根据钢铁的锈蚀因素以及防锈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化学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A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纯棉属于太燃材料,C玻璃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故填:A;

(2)“火腿”中含有的是肉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3)疏松的铁锈能吸水和氧气,故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水和氧气反应,会进一步锈蚀.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首先要保持洁净干燥,其次需要进行涂油处理,故填:水和氧气,保持洁净干燥;涂油;

(4)①钻木的过程中,摩擦生热会导致温度升高,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故钻木能取火,故填:摩擦生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A是爆炸品标识,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识,D是禁止烟火标识,故填:AB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第13页(共20页)

12.(1)过滤时时用到的玻璃棒起 引流 的作用.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煮沸 .

(3)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g ,配制时应选用 50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量筒使用的就近原则进行分析; (4)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量筒使用的就近原则,所以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g,合20mL,配制时应选用50mL;

(4)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放烧杯或玻璃器皿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故A错误;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烧杯中,将水导入烧杯中溶解,故B错误;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引流; (2)煮沸; (3)20g,50; (4)C.

第14页(共20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配制溶液的操作方法和天平的使用方法,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3.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

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Fe2O3 C的化学式: CO2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Fe+CuSO4=FeSO4+Cu ;

② 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3)工业上制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发生如下反应制得:2Ca(OH)2+2Cl2=X+Ca(ClO)2+2H2O,产物中X的化学式为 CaCl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B是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铁;F是紫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铁能与E反应生成铜,所以E可能是硫酸铜溶液,生成的G是硫酸亚铁;H是蓝色沉淀,所以H是氢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B是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铁;F是紫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铁能与E反应生成铜,所以E可能是硫酸铜溶液,生成的G是硫酸亚铁;H是蓝色沉淀,所以H是氢氧化铜,

第15页(共20页)

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Fe2O3,C是CO2;

(2)①是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②是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

2

↓+Na2SO4,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反应物中有2个钙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钙原子,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所以X是CaCl2. 故答案为:(1)Fe2O3,CO2; (2)①Fe+CuSO4=FeSO4+Cu;

②2NaOH+CuSO4═Cu(OH)2↓+Na2SO4,复分解反应; (3)CaCl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

1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

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E、B (选填字母),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C (选填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 灼烧 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第16页(共20页)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B .

A.收集到更多的0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干燥收集方法以及氧气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氧化铜;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根据改进后的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因为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进行,选择装置A来制取,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验满时,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2H2O22H2O+O2↑;A、E、B;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Zn+H2SO4=ZnSO4+H2↑;C;

(3)将铜丝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填:灼烧;

①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的速率;故填:B; ②改进后的装置,通过抽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改进,难度不大.

15.2013年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氢气 ,说明此样品为 假 (选填“真”或“假”)黄金.

第17页(共20页)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把钯浸入银溶液中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钯的活动性比银弱 钯的活动性比铂 强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银>钯>铂 .

【废液处理】(1)转化成沉淀.小组同学将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或PdCl2+2AgNO3═2AgCl↓+Pb(NO3); 2 (写出一个即可)(2)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实验探究](1)根据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2)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得出结论;

[废液处理]根据操作将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出现白色沉淀分析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的结果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

[实验探究](1)因为金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氢的后面,因此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锌位于氢的前面,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氢气,说明此样品为假黄金;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结论钯的活动性比银弱,因此把钯浸入银溶液中,不会发生置换反应,表现为无现象;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铂的活动性比钯弱,即钯的活动性比铂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银>钯>铂;

[废液处理](1)将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出现白色沉淀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的结果,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HCl+AgNO3═AgCl↓+HNO3或PdCl2+2AgNO3═2AgCl↓+Pb(NO3)

2

(2)加入铁粉,利用铁和Pb(NO3)2反应,过滤得出的固体,利用磁铁吸走铁,得Pb.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1)氢气;假;(2)无明显现象;强;银>钯>铂;

第18页(共20页)

[废液处理]HCl+AgNO3═AgCl↓+HNO3或PdCl2+2AgNO3═2AgCl↓+Pb(NO3)2.

【点评】本题是一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与掌握,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六、计算题

16.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溢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2)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10.6 g. (3)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由物质的质量反应前后的变化可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可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 (2)设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解得:x=10.6g,y=7.3g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答:(3)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7.3%. 故答案为:(1)4.4; (2)10.6; (3)7.3%.

第19页(共20页)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第20页(共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