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关于中关村农业生物科技产学研联盟,是否可以把“中关村农业生物科技产学研联盟”写成的案例
(2) 以高校或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主导型。大学或科研院所决定合作对象与紧密程度,在利益分配上享有优势。主要是基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单个项目研发、联合攻关等形成的联盟实现这种形式的关键在于高校的实力。例如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科院、大北农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学研联盟,每年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千项高科技产品及成果,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许多农业科技企业迅速进入市场的“转化器”。
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
5案例分析:隆平高科农业产学研联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隆平高科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支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高校、科研机构力量的支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联盟发展的国际化体系已初具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隆平高科农业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动力机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学习机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利益分配机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联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启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7年2 月上旬,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科院、大北农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该联盟旨在聚集中关村科技产业优势,进一步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会上形成共识: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优势领域,这一产业必将在中关村崛起。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表示,联盟的成立对于都市农业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有助于不断构建自主创新的体系。
农业产业联盟崛起中关村:
“目前,仍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粮食生产,它们的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生产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中国不能培育自己的品种,就得向发达国家交纳使用费,生产上就没有竞争力。我们成立联盟,将分散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和产业化资源进行整合,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谈及联盟成立的原因,联盟秘书长、大北农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宋维平表示,2006 年初,由大北农集团、中关村高
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联合发起,开始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首批加入协会的会员单位有70 多家。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在杂交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中关村地区更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在研究创新和技术支撑方面,聚集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成果转化实体方面,汇集了大北农集团、奥瑞金种业、中牧股份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承担的各级农业生物技术计划项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在产业方面,可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和农业产业相关。诸多优势条件的具备,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维平对联盟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2007 年,该联盟将建立“产业联盟网站”,组建“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并定期召开论坛,探讨农业技术产业发展途径,争取相关和资金支持,力争2007 年确定1 至3 个农业生物技术“产学研合作项目”。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表示,联盟的成立,将建立一个立足中关村、辐射全球市场的?熏集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品推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协会将在有关领导部门的领导下,协助研究制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全面提升中关村农业生物产业核心竞争力。
联盟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目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国内从事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机构已超过200 家,研发队伍达万余人。到2006 年12 月,我国共受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超过1044 项,批准超过777 项。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朱桢表示,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科学院在农业作物方面和农业动物的测序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现代农业创新基地。今后该院将继续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我国上游发挥出引领的作用,在中游和下游将密切地与农业单位、涉农单位、育种单位、企业家一起合作,同时形成我国的农业创新技术。
宋维平表示,大北农集团成立伊始,就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农业事业,主要从事科技饲料、种子、动物保健和植物保护等业务。动物营养产业是大北农的基础产业,现已发展成为业界知名品牌。2002 年9 月,在大北农科技产业园建设了年产预混料12 万吨的标准化厂房,成为亚洲最大、水平最先进的预混料生产基地。该集团还专注经营大田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种子业务,目前已形成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水稻育种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大北农始终保持与科研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大量委托及合作研究、设立大北农科技奖励、协助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式共同规范科技成果的市场行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表示,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是各国讨论的焦点,纷纷投以巨资增强研发力量,目前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着空前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在战略的高度上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整合国内外农业生物技术的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健康蓬勃的发展,同时也为将来我们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的成立一定能够有
力地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转化。
————孙芳华. 中关村“农”字号结盟闯天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03-21(10).
携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我国现代农业
——王伟,高攀.携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我国现代农业[N].大众科技报,2007-02-06( A05 ).
时值连续 4 年出台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之际,由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主办,奥瑞金种业、伟嘉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科思壮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协办,大北农集团承办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于 2 月3 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中国科学院生物局朱桢、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北京市农业局副刘亚清、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等各界领导、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各界媒体朋友200 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的成立,对加快中关村农业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由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由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由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在杂交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生物技术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优势领域,而中关村地区更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在研究创新和技术支撑方面,
聚集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成果转化实体方面,汇集了大北农集团、奥瑞金种业、中牧股份等行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承担的各级农业生物技术计划项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在产业方面,可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和农业产业。诸多优势条件的具备,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中关村园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在相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应运而生。协会的成立,将建立一个立足中关村、辐射全球市场的,集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品推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协会将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协助研究制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全面提升中关村农业生物产业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2006 年初,由大北农集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奥瑞金种业、伟嘉集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牧股份、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德农种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锦绣大地农业公司等联合发起,开始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首批加入协会的会员单位有30 多家。此次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首届理事会,推举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为理事长。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崛起中关村
----肖力伟.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崛起中关村[N].农民日报,2007 -02 -16 (005).
由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主办、大北农集团承办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于2 月3 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中国科学院生物局朱桢、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等各界领导、专家学者200 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形成共识: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优势领域,这一产业必将在中关村崛起。
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由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由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由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在杂交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关村地区更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在研究创新和技术支撑方面,聚集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成果转化实体方面,汇集了大北农集团、奥瑞金种业、中牧股份等行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承担的各级农业生物技术计划项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在产业方面,可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和农业产业。诸多优势条件的具备,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中关村园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应运而生。协会的成立,将建立一个立足中关村、辐射全球市场的,集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品推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协会将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协助研究制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全面提升中关村农业生物产业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2006 初,由大北农集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联合发起,开始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成立的筹备工
作。首批加入协会的会员单位有70 多家。此次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首届理事会,推举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为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