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矿山公园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塑的模式探究

矿山公园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塑的模式探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矿山公园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塑的模式探究

作者:杨棋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8年第08期

摘要:由于多年来对矿山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并且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的治理方法,并结合某矿区的现状,借鉴好的治理措施对其进行景观恢复和重塑,主要针对矿区位置、生态环境及现有状况着手,推进资源贫乏的矿山经济转型。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重塑 1 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和重塑景观的意义

矿山资源的枯竭使其变成了废弃之地,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造是对生态环境的二次保护,可以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造新的景观,不仅可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还给废弃矿山带来经济、文化的恢复发展,促进原有单一化经济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转型。 1.1 生态意义

面对资源的急剧流失、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自然环境恢复要保持原有的地形不变,合理治理区域破坏的环境,扩大绿化种植面积,在实现区域化生态复原的同时,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1.2 经济意义

矿山丰富的地质形态对于重新塑造公园有着相当大的优势,以公园形式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经济产业的结构,还会较大程度带动旅游经济的提升发展。 1.3 文化意义

矿山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矿业城市的人文、精神都需要延续和弘扬,矿山公园的建立是这些文化的体现。 1.4 教育意义

矿山在废弃时留下了丰富的形态构造、岩石矿物和工业遗迹,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旅客在参观矿山公园时,能亲身体验多变的地形地势,了解矿业的发展历程,学习掌握地质文化,这些都是旅行体验历史文化的收获。满目疮痍的矿山遗址会带给人们警示,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资源后果是多么的可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某矿山公园规划 2.1 采石场分布特征

青岛某镇1个矿区矿石资源较为丰富,含有大理石与花岗石资源。矿区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后来便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该矿区的废弃占地面积为12km2,其中矿坑的面积约为总体的40%,矿坑分布较为广泛。 2.2 主要存在问题

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开采,对大理石和花岗岩进行过度索取,使得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整个地区的地形、绿化、水系已经受到了污染和损害,并带来了更多的自然地质灾害。青岛相关部门已在2013年对其进行了治理,关闭了所有的采石场,开始展开环境恢复工作。

2.3 生态环境恢复理念与重塑性设计原则

“保护资源、节约资源”是现在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生态恢复的办法,不断实现对该矿山的再次利用、二次发展。通过生态修复来重新塑造设计的手段非常绿色环保,通过人工的参与改造,进一步加深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能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实现天人合一的美好形态。生态环境恢复理念与景观重塑性设计指导下的景观恢复主要通过以下3个步骤:

2.3.1 植被修复。当地特有文化傳统和特性可以作为区域植被修复设计改造的参考。在坑区进行绿化改造,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质,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植被的特点是固定土壤,可选用刺槐、紫花苜蓿、胡枝子等豆科植物;大型乔木方面,可选用国槐、速生杨、乌柏、石竹、无患子、枫香等;而灌木层可选用野蔷薇、绣球花、紫薇、石楠等。

2.3.2 地形修复。要仔细分析当地地势地形、收集区域相关数据,扬长避短发挥地势的优势来进行修复工作。保持原有生态不改变,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延续历史文化面貌。由于矿区地质复杂,存在很多倾斜山体,容易造成岩石滑落。为了保障景区安全,要修建护墙护体,防止发生危险。合理利用地形能充分展现矿区的地质风貌,恢复修建后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2.3.3 景观重塑。坚持恢复生态的理念,对矿区的整体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结合科学设计、生态恢复、绿色环保等对景观重新塑造,实现二次利用的目的。景区的建设要符合相关要求,将人文与科学相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矿区文化精神面貌。实现人文、地理、美学的自然融合,为游客建立一个旅游、休闲、学习与体验的景观空间。 3 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对某废弃矿区的重新设计改造,能将废地变为景观,促进经济快速转型发展。景观的重塑不仅带动当地的文化历史延伸和展示,更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相关服务类行业发展。矿区的绿色环保建设,对于推动国家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给我国从传统的工矿业开采城市,提供了新方法、新指导、新改造、新模式,加强了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